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1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刘耀

陕西省神木县大保当中学719300

摘要:本文围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一中心论题,提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良性措施,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数学成为活跃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优化教学措施、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的舟宇。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问题意识教学措施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提出一系列问题,用这些问题把课堂塞得满满的,学生被动地完成这些问题;其次,整堂课的重头戏是“老师讲”,由老师提出问题,确认、更正问题,因为问题的正确答案多是唯一的,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写、读。教师主观、单一,甚至刻板的思维代替了学生客观、多向、活跃的思维。长久下去,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被动,他们变得懒于思考、惰于提问,从而弱化了潜在的提问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提问、会提问、善于提问呢?本人在此浅谈一下个人的经验及体会。

一、教育者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问

长期以来,在“师道尊严”的思想束缚下,无形中形成一种奇怪但不稀奇的现象:课堂上很少有学生提问,且问题屈指可数。经与学生谈话分析得知原因是:学生不敢问!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的教学观念错误,教师把课堂作为自己的人生舞台,备课时设计大量问题和练习题,然后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由教师分时分段、有序紧凑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使安排学生提问,也只是为了体现新课改要求走走形式而已,起不到实际效果。二是,学生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因为不合适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被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敢于提问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首要工作。

二、教育者革新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使学生会问

1.突破学生的认知层次,抓住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让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初步提出的问题往往是粗浅的,教师要有耐心地帮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层次上深入理解、剖析知识内容及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在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认知矛盾冲突,从而产生疑问,积极思维。此时,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

2.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时间,让学生自己发现、思考问题。教师巧妙、精确地安排时间,根据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与否情况,适时给出学生充足的思考、探究、创新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从容、冷静、正确地思考,在思考中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3.教师故意设计错误问题,让学生诊断。教学中“求医问诊”这一方法对于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很有效,因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主人翁”的积极性,有益于学生提出有见地的问题。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错误问题应是体现教学重点的。

4.勇于实践,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实际生活中来,或者创设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思考、提问,因为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质的飞跃过程,所以在实践中提问势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模仿、创新能力,使学生善于提问

从敢问到会问,再到善问,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强化、提升的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

1.教师示范问,学生模仿问,在示范模仿过程中规范提升问题质量。学生一开始不会问,需要模仿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做问题示范,通过言传身教,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在教师的熏陶下,学生潜移默化,所提的问题自然不会表面化、肤浅化。

2.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问要“精准”、“灵活”。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是与教学重点相关联的,有些则不是,而且,学生在表述上往往不够准确。此时,教师应捕捉学生思维中火花,恰当地点拨,引导学生把握住问题关键,帮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价值问题”势必促进问题意识培养。

3.鼓励学生提有创新的问题。表扬敢于发表并坚持自己意见的学生;鼓励学生奇思妙想,活跃思维,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提出独树一帜的问题;鼓励学生凡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积极思考探究问题;及时表扬有独特见解的学生。

四、巧设课堂教学环节实施措施,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1.导课时引导学生提问题,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温故知新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冲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这一环节的初始阶段正是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刻,只要教师把握好,能够有效实现学生学习的“再创造”。

3.在课的结尾阶段设计几分钟的拓展延伸,3到5分钟,利用这段时间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激发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的欲望,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总之,教育者顺应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和思维特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探索、实践、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通过优化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