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分析

张筱莉1杨莉2

(1四川省仪陇县中医医院四川南充637600)

(2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儿科四川南充637100)

【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60例儿科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及观察组(风险管理)各80例,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5%,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13.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明显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可作为优选护理方案推广使用。

【关键词】风险管理;儿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092-02

凡是涉及到儿童以及青少年时期健康与卫生问题均属于儿科诊治范畴,但是由于儿科患儿年龄普遍较小,不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在护理工作中相较于成年人而言更容易诱发护理风险[1]。一旦发生护理风险,势必会给患儿临床治疗工作顺利开展带来严重威胁并进一步加剧当前紧张的医患对立形势。所以如何降低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事件发生率成为当务之急。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展开分析,现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60例儿科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2岁~12岁,平均年龄(7.45±0.25)岁;病症类型:流行性感冒28例、肺炎24例、手足口病18例、疝气10例;病程时间3d~3个月,平均病程(1.24±0.26)个月。观察组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3岁~12岁,平均年龄(7.50±0.20)岁;病症类型:流行性感冒30例、肺炎23例、手足口病16例、疝气11例;病程时间2d~3个月,平均病程(1.20±0.25)个月。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儿科疾病范畴者;(2)无其他全身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排除标准:(1)年龄>14岁者;(2)患儿家属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者。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可实施分组比对。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健康宣教、生命体征指标监测、营养支持等。

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具体步骤及内容如下:(1)构建风险管理小组。由我院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长作为直接责任人,5名护士作为组员全面负责患儿临床护理工作。(2)风险事件识别及防控措施。结合临床护理经验,采取集思广益的方式将护理风险事件类型进行总结并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针对给药缺陷,应采取双人核对制度,在药液配置完成后由另一人仔细核对患儿资料以及药液配置比例。日常护理中强化巡视监督力度,每隔0.5h~1h巡视一次,以便于及时发现管路脱落以及针刺伤。针对活动不便或者是病情危重的患儿,护理人员应予以重点关注并每隔2h~4h协助患儿翻身,利用酒精对其背部与创面接触的皮肤进行消毒,同时将毛巾浸入温水,拧干后擦拭背部,提高局部组织血供效果,防止压疮发生。

1.3观察指标

将护理风险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其中护理风险包括给药缺陷、管路脱落、压疮、针刺伤。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5%,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13.75%,二者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3.讨论

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是指在肯定有风险的环境中将风险发生率降至最低的管理过程,通过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以及分析,继而制定最有效、主动地、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应对措施以最小的成本来获取最大、最安全的保证[2]。儿科是当前我国卫生医疗机构中工作强度、工作压力较大的科室之一,收治的患儿往往不具备成熟的认知,使得护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并且由于儿科患儿普遍好动,使得护理风险发生率随之提高,如何遏制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已经成为儿科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所以在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经风险管理,给药缺陷1例、管路脱落1例、压疮0例、针刺伤2例,护理风险发生率5%,同期常规护理管理下对照组给药缺陷3例、管路脱落2例、压疮1例、针刺伤5例,护理风险发生率13.75%,二者在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由此结果可知,风险管理的实施有效的遏制了护理风险发生率,为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分析其原因在于此次研究实施的风险管理在构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基础上采取集思广益的方式围绕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事件类型进行总结,并据此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从而使得风险管理的指向性、目的性更加明确,在降低儿科护士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的同时,为风险管理取得理想效果奠定了坚实基础。梅妍[3](2016)在其研究中同样指出,实施风险管理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而同期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与本次研究所得结果相吻合,进一步证实了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所具有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明显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可作为优选护理方案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邱巧玲,李丽红.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5(12):241-242.

[2]黄丽萍.在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24(10):98-100.

[3]梅妍.风险管理和常规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6,11(08):11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