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穴位经皮给药技术在中医内科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经络穴位经皮给药技术在中医内科中的应用

朱伯江

朱伯江

黑龙江省龙江县龙江镇卫生院161100

摘要:目的:探析经络穴位经皮给药技术在中医内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中医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口服给药与经络穴位经皮给药,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80%,对照组是55.7%,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经络穴位经皮给药技术在中医内科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经络穴位;经皮给药技术在;中医内科;应用价值

经皮给药技术[1]TTS是指通过患者敷贴患者皮肤的方法给药的一种方式,药物经过患者皮肤被毛细血管吸收,到达全身血液循环中,提高患者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以发挥治疗病变组织,防治疾病的功能。经皮给药技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内服与注射,防止肝脏首过效应[2]的发生,避免被胃肠灭活,保证患者血药浓度维持最最理想状态,有效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实现患者的自主给药。经络穴位经皮给药技术是将经皮给药技术与经络穴位理论[3]相融合的一种给药技术,在中医内外科、五官科等得到广泛的应用,且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收集的临床资料为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6月救治的60例中医内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两种不同给药方式,以探讨经络穴位经皮给药技术在中医内科中的应用价值,现将探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研究对象是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接收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均符合《内科学》中的诊断标准,排除心律失常严重、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国民体质等患者,符合心血瘀阻型证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中男患者18例,女患者12例,患者年龄最大是70岁,最小是40岁,平均是(58.5±8.5)岁,心率平均是(72±9)次/min,体质量平均是(63.4±10.1)kg;观察组中男患者19例,女患者11例,年龄跨度是40—70岁,平均是(60.7±8.6)岁,心率平均是(73±10)次/min,体质量平均是(62.6±9.6)kg,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与心率等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存在可比性。60例患者均签订同意参与此次探究活动的意见书。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口服常规西药进行治疗,例如强心药物、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等,并对患者原发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心率控制为60—75次/min;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强心贴穴位贴敷进行治疗,选择患者的虚里、心俞、肾盂、膻中、内关、厥阴俞等穴位,贴敷强心贴药,成分如下:细辛6g、红花10g、泽泻10g、桂枝15g、芥子4g、红参10g、鹿茸6g,研成细末,利用姜汁进行调匀,并均匀的涂抹在一次性穴位贴中,每两天贴敷一次,每次贴敷持续6h。两组患者没30d属于一个疗程,均需连续用药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观察与记录。

1.4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心功能提高超过2级,且在半年内的住院天数少于3d,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超过1级,且在半年内患者住院天数超过3d,但小于7d,为有效;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改善不足1级,且半年内的住院天数超过7d,为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不明显,且存在恶化趋势。例如多脏器衰竭、猝死、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为加重。

1.5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13.0软件开展数据资料的统计学处理,以均数()表示计量数据,开展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进行表示,完成X?检验,P<0.05表示两组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详细情况见表一:

表一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例)]

3讨论

心力衰竭在中医学中属于水肿、心肌、喘证、心水等的范畴中,强心贴敷药中的桂枝具备助阳化气、温经通脉的功能;芥子具备利气化痰、温中散寒等功能;泽泻具备利水渗湿的功能;鹿茸具备补肾阳益精血的功能,细辛具备治痰饮咳逆、散寒行水的功能;红花具备活血化瘀的功能;红参具备大补元气的功能。选择膻中能够对患者的气机进行调理,而虚里是对患者宗气进行调理;内关是对患者的气滞血瘀、气机阻滞、情志失和等进行调理[4]。

本研究中,笔者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中医内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两种不同给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55.7%),差异性显著(P<0.05)。证明经络穴位经皮给药技术能够充分发挥药物在人体中的作用,随着患者经络进行运行,直接抵达患者病灶部位,有利于药物的储存、吸收与渗透但需冰片、薄荷油等对患者角质层产生刺激作用,提高患者皮肤药物的渗透性,激活患者的穴位。与彭雅莎[5]等人的探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经络穴位经皮给药技术在中医内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而且能够保证患者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处于最理想数值,且经络穴位经皮给药的操作极为简便,保证药物直接到达患者病灶,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极大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王艳杰.穴位贴敷TDD药贴对哮喘豚鼠TNF-α和ET-1含量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09.

[2]刘起华,文谨,王菲等.中药穴位给药应用研究概述[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2):104-106.

[3]陈静.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概况[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128-132.

[4]张利泰,葛磊.中医经皮给药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15):2345-2348.

[5]彭雅莎.经络穴位经皮给药技术在中医内科中的应用研究[J].光明中医,2014,29(11):2482,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