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城乡结合部中学“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1

浅谈如何激发城乡结合部中学“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许本辉

许本辉云南省腾冲县北海中学679100

摘要: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诱发和树立“学困生”正确的动机,是初中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要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有趣的“激”开发“学困生”的潜能,提高其自身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成功学习物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激发学困生兴趣

一、从学生成绩分析中引发的思考

我原来是一所纯农村中学的物理老师,在原学校当年年终统考中,班级平均分86分。而我刚调入这所城乡结合部中学了解学生时发现,每个班及格8个或9个,且成绩还偏低,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如此差距,原因在哪里呢?

二、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迅速提升物理学习效果

经过大量的家访、社会调查、与学生沟通交流,最终得出以下主要原因:

1.当地无支柱产业,为了谋生,80%以上学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或让亲戚寨邻“托管”,使孩子无拘无束,且感受不到成长过程中需要的父母之爱。

2.家长的榜样作用弱化,很多家长的收入接近城市,文化素质靠向农村,当着孩子的面酗酒、打牌赌钱等,对孩子的正确引导为零,误导了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他们对物理的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畏惧感,总流传一种说法:物理学习简单,考试难。

4.教师的教学模式不被学生接受。天天上课、布置作业、复习考试,使学生几乎没有课外娱乐时间,感到读书枯燥无味,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学校这个平台,发挥教师的作用,正确引导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我们通过个别家访和召开集体家长会的方式,对家长做得不对之处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做了详细的剖析和要求,绝大多数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学业优秀,都能尽量改正、尽量做好。几年来,本校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教育。

1.上好“引言”课,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八年级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上课,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学困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对此,上课前应精心设计,一开始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上新课前可采用几个典型的实验把学生带入学科的大门。如在上课时对学生说:我们先来看一个魔术。拿出一个杯子和一张纸,让学生检查一下是不是普通的杯子和纸,然后装满一杯水,把纸放到上面,再问学生:杯子倒过来后纸会不会落下?水会不会流出?让学生议论一会后,再做出倒杯纸托水实验,此时学生都会发出赞叹声,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异和喜悦。这些直观的演示,可激发“学困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高涨的情绪,为新课的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以成功体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过:“兴趣就是花少量的时间得到一个好成绩。”一般说来,在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很浓的,如果有了收获又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好评,就会使兴趣得到加强,否则屡屡的失败就会销蚀原来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测验中,试题的易中难比例要尽量简单些,使“学困生”也能得到一个好分数;并且每次考试后不纯看分数,只要看到进步都要进行表扬、鼓励,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3.以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由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最终大部分要回到农村,成为农村的建设者,而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应用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少,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学习了物理知识也掌握了生产技能,使即使升学无望的“学困生”也能感觉到物理是有用的。

4.精心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讲摩擦时,可让学生回忆在家拉手推车时,同样重的车走在水泥路上和土路上的感觉、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拉重车和轻车的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出影响磨擦力大小的因素。采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即使“学困生”也会主动参与讨论,因为他有生活亲历,现象直观,结果易得。

总之,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旧观念,放下架子,以与学生为友的心态教学,多鼓励,多赞美,让学生在学校找到自信和尊严;同时,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家长沟通,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学生在家能找到爱,找到心灵的港湾。学生的学习习惯好了,学习干劲来了,成绩也蒸蒸日上了。

参考文献

[1]《中学教育学》。

[2]《中学心理学》。

[3]《中学物理教材教法研究》。

[4]胡明根主编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