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祥(江苏省如东中等职业学校江苏南通226400)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人民的物质条件得到日益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日益提高,办学条件也同步得到改变,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逐步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与此同时有心人却发现这样一个反常的现象:学生的体质却下降了,不少代表学生体质的主要硬性指标不如与我国相邻的一些国家,更为揪心的是近年来学生在诸如长跑测试、田径比赛或其它较为激烈的运动中猝死的报道屡见报端。青少年患肥胖、近视、脂肪肝、糖尿病的比例逐年增加,这引起了国家高层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深担忧。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学习压力的加大、饮食结构的不合理等等,但笔者认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减少,田径教学被淡化、弱化与边缘化的现象也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
在教学方法上,由于受体育教学“趣味化”、“游戏化”及“自主学习”思潮的影响,加之对独生子女安全性的过度考虑,在不少地区中小学的田径教学越来越偏离了方向,也间接导致了我国青少年体质的整体下降、体育运动事故的不断出现以及我国田径后备人才的严重断档。田径教学的“三化”现象是一个不正常、不健康的信号,“三化”现象的长期蔓延势必削弱田径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动摇体育的半壁江山,延迟我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转变的进程,必须引起广大中小学的高度重视。
一、田径教学“三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分析
某项倾向性问题的发生其原因从不是孤立与单一的,必须从深层次进行思考。体育教学中田径“三化“现象的产生有着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田径项目自身及教学特殊性的原因。
田径项目是以时间与距离作为衡量成绩的依据,因此本身暗含着较强的竞争性。从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角度分析,如果教学中失去竞争机制的引入与学生对客观成绩的直接判断则会更加单调乏味。像跑跳类项目,如果学生本身没有绝对的学习动机刺激,凭教师简单的组织、轻描淡写的说教是很难引起学生喜爱的,更何况有不在少数的学生受身体条件的影响与局限,在学习中即使付出了100%的努力,其学习中所体现的衡量成绩的外在指标也不如身体素质原本就优异的学生。在无差别化的体育成绩评定中容易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一个缺乏活力的田径教学课堂、一个缺乏客观评价标准的考试学生会索然无味,学生怕学、教师怕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其次是田径教学的安全性让教者心有余悸。
田径教学因为具有较高的运动强度、较大的运动量及一定的运动技巧,有些项目还必须运用到器材,而且要在高速中进行位移运动,所以出现伤害事故的概率较大,这对教师的组织教学、安全防范、身心素质与自我保护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社会与学校、学校与家长、家长与教师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矛盾,在全国中小学中这样的教训实在太多。如果因教师组织的疏忽造成的运动伤害,轻则学校名誉受损、教师个人担责,重则丢掉饭碗,因此教学中教师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教学中不少教师干脆选择了绕开走。
第三是某些独生子女在意志品质方面存在着缺陷。
独生子女是特殊年代产生的特殊群体,一个“独”字让人感慨万千。他们身上缺少吃苦与拼搏精神、合作与冒险意识,遇到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正因为是独生子女,在优生优长的原则下家长生怕孩子有个意外,在这样的意识灌输下,学生对于又苦又累又有危险的田径课表现出极大的厌倦与一脸的不屑。学生运动时,心理负担重,患得患失,放不开手脚,也导致了运动损伤的增多。在学习过程中,任凭教师苦口婆心的诱导、绘声绘色的激将,学生也鲜有拼搏精神的闪现。有的干脆装出一副独生子女的少爷派头,或者无病装病、不理不睬,教师也束手无策、无计可施。
第四是某些教学方法论的误导。
体育教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而田径教学的特殊性则显得尤为明显。面对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些体育教师无视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原则,对“趣味化”、“游戏化”、“师生互动”、“自主学习”的理念片面理解、照抄照搬,上课时只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不求本质上的实实在在。有的教师为了片面照顾学生的所谓“兴趣”,体育课变成了任选课,学生一堂课一会儿篮球,一会儿足球,一会儿羽毛球……结果什么也没学会,运动量更是小得可怜,教学成了“四不像”,课堂成了“养老院”,教学成了变相的“放羊”。教师教学计划不详,教学目的不明,教学目标虚幻,教学要求不严,这样做实际上是滋长了学生的懒惰与涣散,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道德品质与人文精神、磨砺学生意志毫无帮助。
二、对学校田径教学的思考
青少年体质是一个民族强大的根基,只有学生体质不断得到增强,民族的体质才能不断优化,这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之一。学校体育活动是增强学生体质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与载体,田径之所以被称为运动之母是因为人类一切与生产、生存相关的身体活动都与田径有关联,都是田径运动直接与间接的外化表现。其次是因为田径对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有着其它运动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说没有田径的体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具体实施体育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校的体育活动,重新确定田径在学校体育活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站在现实与未来的高度,强化学校体育,狠抓田径教学,积极开展田径活动。为此应努力做到:
1.强化组织领导,狠抓体育活动与田径教学
目前,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现象已引起了国家高层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一系列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的宏观要求。2014年,国家教育部也连续下发了多个文件,对如何强化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如何评价学校体育工作、如何评定学生体育成绩等作了硬性规定。为此,基层学校应抓住契机,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专门领导小组,狠抓体育活动与田径教学,落实具体措施,确保田径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力争在不长的时间内使学校的体育活动及田径教学有新的起色,保证学生体质有明显的改善。
2.教学人员要放下包袱、解放思想、开拓进取
体育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具体的组织田径活动、田径教学的任务,是田径教学活动的实际操作者,是宣传、引导、实施的具体责任人,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因此,广大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放下包袱,提高工作热情,开拓性地开展体育活动与田径教学,不要因为某些伤害事故的发生而不敢放开手脚、严格要求。
3.加强安全防范与心理训练,努力减少运动伤害
为了顺利开展学校田径教学工作,教师要加强对田径教学的安全教育工作,使学生懂得最基本的安全防范措施与自我保护知识。在认真做好身体准备活动、适当延长身体活动时间的同时,还要加强心理训练,利用体育教学得天独厚的条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完善心理品质,让学生从容地上好田径课。事先要建立健全学生的健康档案,对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身体先天性不足有详细的了解。
4.精心组织教学,力求生动有趣
田径教学的特殊性,考验着教师的组织水平与教学机智。广大教师要多研究教材,钻研教法,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神奇。要多熟悉、多了解学生的心理,巧妙利用独生子女身上阳光、好奇、激情、爱美的正面因素,通过情境法、游戏法、比赛法等教学方法,努力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与实用性,使学生尝到甜头、看到进步、形成诱惑、终身受益。要告诫学生:人生的路上时常有风险,我们不要选择回避,因为最美的风景往往在最险处。同时要严格考试,严肃评定成绩,适当增加田径的考核项目,提高田径考试成绩在总分评定中的权重。考核要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不同身体条件的学生区别对待,平时成绩要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考核,通过考核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开展形式多样的田径运动,努力形成学校田径传统
学校要通过宣传、发动形成重视体育与田径活动的氛围,扩大田径运动的影响与效应。按照学校工作计划,要定期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田径活动或专门的田径运动会,形成良好的田径传统,努力推进学校田径活动的蓬勃发展,最终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总之,学生的体质与民族的未来紧紧连接在一起,广大学校应登高望远,从历史的高度出发扎实抓好体育活动与田径教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