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 1

3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孙宝光

孙宝光(山东省兖矿集团总医院肾内风湿免疫科山东邹城273500)

【中图分类号】R593.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3-0054-02

1目的

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加强规范化治疗。

2方法

收集兖矿集团总医院1999-2009年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临床资料,共39例,其中女37例,男2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的SLE分类标准。回顾性分析其人口参数、临床表现、系统受累、治疗情况。

3结果

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5.4±6.7)岁,病程(13±7.8)年。39例患者中,不同程度的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32例,82%),其次为皮肤粘膜损害红斑溃疡(27例,69%),肾损害蛋白尿伴或不伴血压升高(26例,67%),血液系统损害(23例,59%),关节痛(19例,48%),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也均可受累,发生率分别为23%、14%、8%。免疫学检查:ANA(+)36例(92%),抗ds-DNA抗体(+)29例(74%),抗Sm抗体(+)28例(71%)。治疗:2例患者因个人原因口服中草药治疗未使用激素;余37例患者均应用剂量不等的激素治疗(最小剂量5mgqd;最大剂量强的松70mgqd);免疫抑制剂:15例患者应用环磷酰胺治疗(38%),8例患者应用雷公藤多甙(20%),偶有应用霉酚酸酯5例(12%)、羟氯喹2例(5%)、环孢素1例(2%)。无患者应用生物制剂。

4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差别很大,早期发病时可以是任何一个系统首先出现问题,特别是单一表现时或其他系统表现不明显或非特异时,容易误诊或延迟诊断。治疗上针对系统性损害的治疗需规范、足量、足够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