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缺水型河道在城市发展中已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与价值。以多维角度分析该类河道,分别从生态、亲水、文化、商业开发的几个方面提出策略,并以和平渠设计为例,通过有效补水措施,结合上述策略,重塑城市河道吸引力与价值。
关键词:缺水型;多维度;和平渠;补水
1缺水型城市河道综合整治设计思路
缺水型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需分别从防洪、护岸、水质、补水、生态景观、开发运维等方面考虑,在保证河道基本安全及水质清洁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河道水源问题,结合景观、文化、商业措施,使河道重新焕发生机,将滨河城市空间重新激活。
1.1生态策略
(1)生态联系
河道是城市的绿色廊道,是串联城市绿地斑块的重要纽带,应重点考虑河道绿地与周边绿地的生态联系。
(2)覆绿设计
对于硬化后的城市型河道,应从生态护岸材料、微地形、垂直绿化等角度将硬质驳岸软化、绿化,结合适宜的绿化种植,重现生态化河道。
(3)形态塑造
塑造蜿蜒曲折的河道,不仅是美观的需求,更是河道自然生态做功的基本形态。
(4)暗渠复明
河道暗涵不仅硬质,不生态,而且是城市管理的死角,容易出现安全及污染的风险,应尽力将城市暗渠复明,打造贯通的滨河生态廊道。
1.2亲水策略
(1)水质改善
使河道变得更亲近,首要的便是将河道水质提升至可接触性景观水体标准,不然便是人人弃之的臭水沟。
(2)河道补水
利用中水及其他绿化水源,保证河道基本水量,才能让亲水空间有水可玩。
(3)断面改造
除防洪安全原因外,为了人们亲水活动的需要,应将单一的渠道形态改造为多样的复式断面、台式空间。
(4)慢行交通
滨河慢行交通除了力求沿河连续的慢行通道外,还应注重与周边公交系统的无缝接驳。
(5)管养维护
河道需要管养维护来保持干净、畅通、美观的状态,让亲水空间维持吸引力。
1.3文化策略
城市河道不仅是城市的绿色廊道,更是城市文脉,需要对滨河周边场地的各类文化元素进行挖掘,以景观手法呈现于滨水空间之中。
1.4商业策略
滨水空间是极具价值的城市公共空间。在河道综合治理中,应有意识地开发沿河土地空间,挖掘灵活商业模式,提升城市公共土地价值。
2乌鲁木齐市和平渠设计
2.1项目概况
乌鲁木齐河发源于市区南部山区的天格尔峰附近一号冰川,是影响乌鲁木齐城市防洪安全最大的一条河流。和平渠位于乌鲁木齐河中游,渠首端自乌拉泊水库分水闸开始,最终流入猛进水库,分为南渠、西渠、东渠、中渠和北渠,总长44.5km。本次改造段是在一期改造完成的基础上,对现状渠段有用地条件及改造必要的地方进行的综合整治,分布在东渠、西渠和中渠,渠段总长约7.36km。
2.2水源情况及补水思路
(1)乌鲁木齐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根据《2011年乌鲁木齐市水资源公报》,乌鲁木齐市供、用水量均为10.89亿m3,用水量已经超过了水资源可利用量极限。
(2)乌鲁木齐市中水资源现状
依据《乌鲁木齐区域水资源利用初步规划》,截止2011年,乌鲁木齐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7座设计污水处理能力合计61万m3/d。2011年乌鲁木齐废污水排放总量2.15亿m3,进入城市市政排水管线末端废污水处理量1.43亿m3。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后约有8987万m3达标排放的中水直接入河、库。
(3)结论:
乌鲁木齐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紧缺,而中水资源丰富。故本次补水水源拟定采用中水。
补水示意图
2.3总体设计
针对渠段的防洪、护岸、水质、补水、生态景观问题进行考虑,在现状提防高程已达到防洪要求的前提下,该方案以“回归、重生、更新”为主题,意在塑造一条具有活力、内涵及影响力的生态廊道。整合了防洪、生态、文化、亲水、商业的需求,将一条能保障城市防洪安全的河道,以绿色、生态为重要肌理的生态通廊,干净清澈、可亲密接触的母亲河,承载浓厚人文底蕴的旅游线路,具有商业活力的黄金岸线作为该方案的设计目标。
方案从生态、亲水、文化及商业的角度提出了设计方案。
(1)生态设计:
A生态绿廊——将和平渠绿廊与周边公园绿地以生态草沟和雨水花园的方式联系,实现有效的双向生态联系。
B覆绿设计——以垂直绿化、生态护坡、绿地微地形的方式,结合适合当地的植物设计来实现乌鲁木齐原生态环境的打造。植物选择方面,根据防洪安全、保护与再利用、乡土植物、生态、形色变化、文化底蕴的要求,选取常绿大乔木如油松、桧柏、云杉;落叶大乔木如大叶榆、旱柳、白蜡、国槐、刺槐、银白杨;小乔木及大灌木如杏、丁香、龙爪槐、忍冬、花石榴、柽柳、珍珠梅;绿篱及地被如玫瑰、沙地柏、金边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藤本植物如紫藤、五裂地锦、山葡萄;水生植物如荷花、芦苇、睡莲、菖蒲;草花如波斯菊、硫华菊、醉蝶花。
C河道形态——利用滩地塑造蜿蜒河道,进一步减缓水流,将现状混凝土挡水堰改造为生态跌水、汀步,呈现河流生态面貌,并丰富水流形态。
D渠道开敞——建议远期逐步打开一些暗渠,实现生态廊道的真正连通。
(2)亲水设计:
A首先以水质改善为前提,以绿化带、生态过滤沟及分散的污水过滤装置对外源污染进行控制。
B针对和平渠长期处于断流、渠内无水,可补给水量有限的情况,河道补水分近远期规划,近期为补充渠段重要节点的最小需水量,在河东排水系统中截取部分污水输送至下游各节点进行分段定点补水。近期6个补水点总水体约为1.5万方,补水交换周期取3天,即所需补水量为0.5万m3/d。远期最佳补水量为5万m3/d。引入分散陶碳生物滤池处理装置,将污水处理成达标的回用中水,再排放到河道。该装置为地埋形式,不存在占用地上土地资源。出水水质除氨氮外,主要指标可达到地表水V类。远期再考虑利用南郊污水处理厂向和平渠全河段补水。
C断面改造结合防洪需求,适当疏浚及拓宽河道。针对当地土层渗水性强的特点,设计硬化结构的主河槽以防止渗水,保持主河槽水量。营造多样的复式断面,提供户外活动的多种可能。利用生态袋、三维土工网垫、植生型混凝土、生态砖等材料,提出生态护坡的改造方式,以实际情况规划渠段的改造类型(生态修复型、综合利用型、综合改造型)。规划冬季雪天的河道活动。
河道断面改造图
D慢行交通分为3个理念:a将外部公交站点与沿河慢行步道、活动节点联系起来,增加河道的可达性;b在沿河慢行步道的基础上增加栈道、平台,丰富纵向滨水体验;c增加汀步、人行桥,加强两岸联系。E管养维护从堤防工程、补水管道、沿河排放口、配套设施的管理维护,河道保洁,绿化管养等几方面进行考虑。
(3)文化设计:
充分挖掘乌鲁木齐的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绘画文化及文化传说。
A生态文化上,将沙漠“绿洲”概念应用在河道滩地、生态岛的营造上。
B绘画文化上,将新疆地区最具特色的岩画、壁画的图案及伊斯兰文字应用在浮雕墙、图腾柱、铺装、景石等景观元素中,以展示本土人文气息。
C民俗文化上,将民族歌舞、民俗活动及生活故事以景观雕塑、景观小品的方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的身边。
D建筑文化上,将新疆的建筑特点(半圆拱、圆顶、平尖拱的符号,外墙特色的工艺图案)应用在滨河商业建筑、景观亭及景观廊架上,体现浓郁的新疆特色。
E文化传说上,将当地传说的载体意向(象征“瑶池”意境的天池,带有镇压龙妖意义的红山塔)应用在水景塑造、景观建筑或商业建筑上,平添一份神秘感。
(4)商业开发则依据片区土地利用规划,结合现场的勘察,挖掘可利用地块作为商业开发,并借鉴现代商业模式(结合综合体开发、地下商业、滨河组团商业)和创新商业建筑实现有限地块的商业开发。
2.4分区设计
根据改造河段所在的片区规划,对各个河段进行分区定位设计,具体分为商贸活动区、商务休闲区、综合游赏区、生态休闲区。
(1)商贸活动区——位于城北新区四大片区中的城南商贸区,该区河道周边多为居住小区及学校,结合周边绿带,设计复式断面及台阶,提供人们更多的亲水活动空间。局部地块开辟民俗商贸水街。
(2)商务休闲区——该段紧邻高新技术开发区,商务活动较多,临河设置非正式商谈的休闲清吧、咖啡吧。该段居住小区密集,在用地较为宽阔的小区前设置民族小吃街,为居民们提供一处休闲游玩的场所。
(3)综合游赏区——该段位于全疆的综合性公共服务中心,是弘扬城市历史文化、展示现代城市风貌、体现城市多元特征的文化窗口。依据片区规划及各河段条件设置活动休闲场所,引入文化展示设施,并融入特色商业设施于河道景观设计中。其中有将儿童公园、商业综合体及河道结合河道节点设计,也有以红山塔传说为蓝本,建造一座文化气息浓郁的红山塔酒店,更有靠近友好路区级商业中心的文化酒吧街。
(4)生态休闲区——该段位于南城区,片区主要以提高绿地率,改善人居环境,体现绿洲城市自然人文风貌为绿地规划目的。河道设计以塑造绿地微地形及人文活动广场来改善片区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多便捷的休闲活动场所。
和平渠设计方案轴测图
3结语
缺水型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以保障城市水环境安全为前提,以回归生态为基础,通过有效的补水及文化景观措施,在增强社会凝聚力的同时,将衍生城市商业的创新发展——滨河经济、地下经济、生态经济、带状经济链,将原有渠道的改造与城市安全、生态、经济相结合,提高滨河土地价值,助力城市更新发展的大跨越。
参考文献:
[1]生态设计理念在新疆某城市河道景观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艾克热木·霍加.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04)
[2]刘娜.乌鲁木齐河滨水生态景观改造的探索与实践[D].新疆农业大学.2007
[3]乌鲁木齐和平渠改造项目的效果与问题探讨[J].林丽,曹伟.管理观察.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