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分析

杜俊杰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01120)

本文系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九大专项课题<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政课

“生态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项目编号:GZY2017SZX38-Y的研究成果

摘要:在高校实施有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现实中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的薄弱环节,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一定的困境,本文通过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作出以下结论。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困境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一步改革、探索指明了方向。学校教师也开始逐渐的在思政课教学课堂中探索和创新各种有效途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受一定条件的约束,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推行和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不能达到期待的效果。

一、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情况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出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主观、客观等因素的制约,使得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不能得到很有效的开展。

(一)社会认知不统一,很难形成合力。很多人,包括一些高校里的非思政课教师在内,认为思政课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课,根本没有社会实践的必要,即便须要,也是在课堂上看看视频、讨论讨论、用课堂类的实践环节代替丰富的社会实践,所以很难形成合力。

(二)学校不重视,组织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有的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学校对其投入的资金有限,使得实践教学资金短缺,不能有效开展。其实,实践教学也需要系统、科学地加以组织规划,相关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经费划拨、人员安排等都不可或缺。但就目前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并没有像其他专业课、理论课实践一样,被纳入规范的课程体系。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属于名副其实的“三无”产品,即没有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没有完整的教学计划,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具有不规范性。

(三)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够,实施缺乏实效性。教师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部分思政教师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岗位职能。如今科技飞速发展,有的教师的教学理念不能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的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能有效的应用社会当中有利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不能有效的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导致实践教学严重缺乏实效。

(四)学生认知不足,缺乏动力,参与缺乏广泛性。学生是高校思政课实践的教学主体,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状态对教学的有效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认知不足,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不能有效的进行自我管理,不能有效的投入到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当中去。由于实践教学制约因素多,开放性强、涉及面广、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因此不少高校往往采用“以点代面”的方式,造成实践教学的开展带有较明显的局部性和偏向性,学生的参与面不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调动起来。

以上分析可见,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影响了思政课的教育效果。

二、对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走出困境的思考

1.整合教学资源,形成有效社会合力。一方面,积极挖掘一些校外资源、隐性资源。根据需要,就近选择一些有代表性、有典型意义的单位作为长期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同时,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积极为社会提供服务,形成高校-基地利益共享机制。另一方面,对校内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应充分调动和发挥思政兼职教师、党政工作者以及校团委、学生处、辅导员等行政部门人员参与或协助组织实践教学。

2.学校加强重视,加大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硬件”和“软件”投入。

“硬件”方面,学校加大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落实和改进,并拨发相应的教学资金,让学校增加自己的教学设备,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施,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加强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让教学设备设施得到充分的应用。“软件”方面,学校统筹谋划,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纳入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并完善相应的考核标准,明确教师的职责和工作量,对教师进行质量监督考核。同时,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考核与评价。

3.提高思政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是有效开展教学的重要环节,有计划的对教师进行培养,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素养培训课堂。加强教学技能培训,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效的导入教学过程运用的教学设备,通过教师对教学设备的学习和应用,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设备的应用能力。

4.加强学生认知教育,挖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性被调动起来后,取得的效果比单纯的课堂灌输效果要好很多。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安排,自主选择社会调查和校内外实践的主题,自主设计工作流程,合理安排时间、选取恰当方式完成,实现了师生教学相长、双赢。绝大部分学生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或者家乡特色,利用自己的各种资源优势,完成一些极具特色且有一定水平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袁惠芬,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困境及其突破路径.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2]郭晓红,屈卓.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疏解探略.高教学刊.2019年15期

[3]高玉平,论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8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