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环境的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环境的优化

杨芬芬

杨芬芬

〔摘要〕十几岁的初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同时也正处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做人、成才教育的关键时期,心理环境若时常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加强学生心理环境的优化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优化心理环境

1学生心理的优化

1.1多用激励性语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境。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研究表明“激励因素”能令心情舒畅,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应对有创新或有不同观点的同学首先给以肯定,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以高度的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每次给以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所以,激励是活跃课堂心理环境的催化剂,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境。

1.2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维护学生的心理平衡。学生生活在学校这样一个“大家庭”中,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与同学间、老师间和家长间的关系,生理上、心理上、情感上的困扰等,这些问题若不及时引导和处理,将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心理失去平衡,从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因此,在学习中要巧妙又正确地引导学生正视各种矛盾,勇敢积极地化解矛盾,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保持平衡心态。

2课堂气氛的优化

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进行创造性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师生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所以,要想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必须优化课堂气氛。

2.1物质环境的优化。心理环境的创设也需要与物质环境的优化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课堂心理气氛创设的整体效益。众所周知,教室内光线、温度、空气、声音、颜色以及四周墙壁布设等是物质环境优化的的经常性因素。所以我非常重视课堂物质环境的优化,在学完诗歌单元后,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一首描绘自己理想蓝图的小诗,贴在教室内,既加强了对诗歌的认识,体验了新诗的写法,又抒发了自己的理想,展现了学生自我。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学习需要借助多媒体展示学习内容。这样,课堂气氛温馨,整个教室就像一个家,学生的喜怒哀乐在这里得到尽情倾诉。这些做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2.2让学生大胆激疑,努力创设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的心理环境。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悦。因此,要向学生灌输不要迷信老师,要独立思考、消化知识的观点,勇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勇于发表不同于老师的见解,勇于指出老师教学中的疏漏和错误。多年来,我都坚持在每一课后向学生质疑。学生们也十分接受这一点,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每一课在这里总能掀起一个小小的高潮,有时甚至到了欲罢不能的程度,学生的思维也常常在这时候迸发出绚烂的火花。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让那些不提问题的同学回答,以期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即使是错误的,老师也不简单否定,而是陈述意见,让大家比较、鉴别、判断;对于学生的意见,老师要无错则加勉,有错则公开纠正,不怕丢面子。通过学生的质疑,老师及时得到了反馈,了解和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而且自己本身也得到了不少提高,尤其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钻研课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3师生关系的优化

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优化学生学习心理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要实现师生关系的优化,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提高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精炼严密,而且应该是优美的,古人说得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文教师讲述要精彩,要能够起到激励、唤醒学生的作用。教师语言的优美,包括内容美和形式美。内容美要求语言思想深刻,富于哲理,充实含蓄;形式美则要求语言不仅规范,而且要辞藻华丽,在谴词造句上显示出高深的艺术修为,努力做到“建筑美、色彩美和音乐美”。语文教师必须提前设计有些课堂用语,以期达到较好的审美效果,精美的课堂语言常常令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将学生带入诗情画意中,自然而然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密切了师生间的关系。

3.2了解当代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能否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取决于学生对学科的思想认识。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及心理特点等情况,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和该学科在学生思想中所占有的位置,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知识接受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恰当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师生交往效果和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魏县牙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