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岁脑瘫儿童运动功能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3

4-12岁脑瘫儿童运动功能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

罗萌1,曾勇2

(1.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绵阳621000;2.绵阳市中医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4-12岁脑瘫儿童的运动功能、生存质量,并且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患儿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入选2015年1-6月就诊于我院的儿童康复科的4-12岁脑瘫儿童及其家庭作为研究观察对象,80例脑瘫儿童及其家庭成员纳入研究当中,应用脑瘫儿童生存质量问卷(CPQOL)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同时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其粗大运动功能的分级,应用脑瘫患儿手功能分级系统(MACS)进行其手功能的分级;分析脑瘫患儿运动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以明确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性。结果GMFCS分级越高,患儿在社会福祉和收容度、功能、参与功能与躯体健康以及情绪健康与自尊评分中越低,相应生活质量越低,在疼痛与残障影响中评分越高,均P<0.05。虽然MACS分级越高,患儿社会福祉和收容度、功能以及参与功能与躯体健康评分越高,但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MACS分级中其余评分也无显著差异,均P>0.05。CMFCS分级与CPQOL中的社会福祉和收容度、功能、参与功能与躯体健康以及情绪健康与自尊评分均呈负相关,而与疼痛与残障影响呈正相关。MACS分级与CPQOL中的社会福祉和收容度以及功能呈负相关。结论经研究显示,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儿的生存质量,而手功能也能够影响生存质量,但影响力明显低于粗大运动。

【关键词】脑瘫儿童;4-12岁;运动功能;生存质量;关系;研究

小儿脑瘫为具有复杂多样病因引发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进而导致中枢性瘫痪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肢体和智力发育下降、有语言障碍和行为姿势异常等,严重者还会影响患病儿童的生长健康发展,给自身的生存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1]。脑瘫为导致儿童发生残障的主要疾患,长期以来一致是全世界康复主要关注的领域之一,随着国际康复界对脑瘫儿童的重视,生存质量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整体健康的概念被提出和关注,脑瘫儿童除了要关注功能的状态,更重要的是改善其生存质量,二者共重才能达到康复干预的最终目的[2]。为了进一步探究4-12岁脑瘫儿童的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针对近年来于我院进行康复的脑瘫儿童进行研究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2015年1-6月就诊于我院的儿童康复科的4-12岁脑瘫儿童及其家庭作为研究观察对象,80例脑瘫儿童及其家庭成员纳入研究当中,纳入标准:(1)诊断符合2006年国际脑瘫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同时应用欧洲脑瘫监测组织推荐的方法进行分型;(2)年龄4-12岁。排除标准:(1)患儿或者家庭近六个月内发生过明显影响生存质量的重大事件的;(2)患儿或家属近期新发其他重大疾患的;(3)临床资料不完整或不是自愿加入研究的。其中男患儿48例(60%),女患儿32例(40%);年龄4-6岁47例(58.75%),7-12岁33例(41.25%);从瘫痪类型来看,其中四肢瘫18例(22.5%),双瘫39例(48.75%),偏瘫17例(21.25%),肌张力障碍4例(5%),共济失调2例(2.5%)。

1.2方法运动功能评价方法:应用脑瘫粗大神经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患儿可以根据运动功能表现分为I-V个级别,级别越低情况越好;具体分级如下:其中I级20例(25%),II级19例(23.75%),III级19例(23.75%),IV级12例(15%),V级10例(12.5%);应用脑瘫患儿手功能分级系统(MACS)进行手功能分级,参照GMFCS分级方法同样分为I-V个级别,级别越低情况越好,具体分级如下:其中I级23例(28.75%),II级29例(36.25%),III级16例(20%),IV级4例(5%),V级8例(10%)。生存质量评估方法:应用脑瘫儿童生存质量问卷(CPQOL),包括自评和家长问卷两版本,由于本研究纳入4-12岁儿童,因此采用家长问卷版本,共分为七个计分区,包括社会福祉和收容度、功能、参与功能与躯体健康、情绪健康与自尊、获得服务、疼痛与残障影响、家庭健康等,共66个计分项目每个项目需圈出符合孩子感受的数字(1为非常不高兴,3为不高兴,5为即不高兴也没有不高兴,7为高兴,9为非常高兴),每个分区转换分值区间0-100分,最后一项询问家长对孩子有什么样的感受感到确信程度(1为完全不确信,9为非常确信)。其中疼痛与残障的影响分区分值越高,则对生存质量消极影响越大,其他分区则相反。经对纳入患儿家长回答确信值(7.0±2.1)分,家长对于问卷确信程度在确信和非常确信之间[3-4]。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组间采用F值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比较,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GMFCS不同分级患儿CPQOL评分情况

GMFCS分级越高,患儿在社会福祉和收容度、功能、参与功能与躯体健康以及情绪健康与自尊评分中越低,相应生活质量越低,在疼痛与残障影响中评分越高,均P<0.05。见表1。

表1GMFCS不同分级患儿CPQOL评分情况(分)

2.3GMFCS、MACS与CPQOL的相关性

分析GMFCS、MACS与CPQOL的相关性发现,CMFCS分级与CPQOL中的社会福祉和收容度、功能、参与功能与躯体健康以及情绪健康与自尊评分均呈负相关,而与疼痛与残障影响呈正相关。MACS分级与CPQOL中的社会福祉和收容度以及功能呈负相关。见表3。

表3GMFCS、MACS与CPQOL的相关性

3讨论

脑性瘫痪简称为脑瘫,是从受孕开始到婴儿期发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以及智力发育下降等等[5]。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脑瘫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儿科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其中以痉挛性脑瘫最为典型,致残率较高,病情发展较快[6]。近年来,国内对脑瘫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早期筛查和干预越来越受到关注,更多的患有脑瘫的儿童及其家庭在患儿出生后较早期就接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康复学干预,而作为脑瘫患儿的核心临床表现,运动功能障碍已经成为康复干预主要研究的领域,特别是在患儿运动功能进入发展缓慢的阶段以后,通常为儿童4-5岁以后,其家长更多的会关注康复干预手段,让患儿在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也期待患儿能够达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以及社会支持,从而提高家庭的社会适应能力[7-8]。因此,当脑瘫儿童康复的中心从运动能力的干预性治疗为主体逐渐提升到生存质量目标转变阶段的时候,生存质量的重视程度就不断增加和提升,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有利于临床制定对于个体化患儿采用适宜个性化康复干预计划。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对生存质量进行了定义,生存质量即每个人对于自己再社会文化和价值体系中所处位置的感受,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个人在意内容相关,随着关于生存质量的研究的不断增加,其概念已经逐渐明确为每个人对多个领域的健康感受,其中包括身体上的、社会的、情感的和精神的等等,而脑瘫患儿因为其运动功能受到了损伤,可能会导致患儿对身体健康的感受影响到对社会、心理等方面的状况[9-10]。近年来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对两种评价方法对患儿粗大运动和手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的评价效果做出了肯定评价。而用于进行生存质量评价的CPQOL问卷则是测定脑瘫患儿对于健康相关感受建立而来的评价工具,能够较好地实现评价的特异性,在国内外已经受到了重视,并且被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4-12岁脑瘫儿童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纳入近年来于我院进行康复干预的脑瘫儿童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并且将其家长也纳入到研究当中来,采用国际较为常用的GMFCS和MACS分级评价对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CMFCS分级与CPQOL中的社会福祉和收容度、功能、参与功能与躯体健康以及情绪健康与自尊评分均呈负相关,而与疼痛与残障影响呈正相关。MACS分级与CPQOL中的社会福祉和收容度以及功能呈负相关。提示粗大运动功能与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而脑瘫患儿的手功能虽然对患者生活质量也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力远远小于粗大运动功能。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应重视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以及手功能情况,一定程度上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尤其是粗大运动功能的锻炼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高志平,贾宁.小儿脑瘫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149-150.

[2]ColverA,RappM,EisemannN,etal.Self-reportedqualityoflifeofadolescentswithcerebralpalsy:across-sectionalandlongitudinalanalysis[J].Lancet,2015,385(9969):292-302.

[3]郭金颖,史惟,周美琴,等.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7):799-803.

[4]史惟,李惠,苏怡,等.中文版脑瘫患儿手功能分级系统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4(3)263-269.

[5]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6]徐玲,杨亚丽,王纪文,等.小儿脑性瘫痪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对康复杂志,2013,35(3):227-228.

[7]史惟,丁俊杰,杨红,等.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评估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进程[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2,1(4):245-254.

[8]王辉,范佳露.特殊教育学校脑瘫学生教育康复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1(11):32-37.

[9]VlesGF,HendriksenRG,HendriksenJG,etal.QualityofLifeofChildrenwithCerebralPalsy:ACross-SectionalKIDSCREENstudyintheSouthernpartoftheNetherlands[J].CNSNeurolDisordDrugTargets,2015,14(1):103-109.

[10]GilsonKM,DavisE,ReddihoughD,etal.Qualityoflifeinchildrenwithcerebralpalsy:implicationsforpractice[J].JChildNeurol,2014,29(8):1134-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