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儿童美术创作活动的心理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1-21
/ 2

影响儿童美术创作活动的心理因素分析

王东辉熊炜曾冬梅

王东辉熊炜曾冬梅

(1.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山东济宁272000,)

(2.赣南教育学院美术系江西赣州341000,)

(3.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山东济宁272000)

【摘要】儿童的美术创作活动,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视角,其作品不论是从线条、比例、透视、结构、色彩、情节、创作过程等等几乎处处都是不讲理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呢?本论文分别从认知、情绪情感、个性等方面入手分析影响儿童美术创作活动的心理因素。

【关键词】美术创作;感知经验;想象能力;个性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82-02

从成人的视角看儿童画,简直是“荒唐而可笑”的,处在“涂鸦期”或“符号期”的儿童,其作品不论是从线条、比例、透视、结构、色彩、情节、创作过程等等几乎处处都是不讲理的。

不讲理的线条:儿童画人时十分“写意”,可以用圆圈代表一个圆形的头,一根线条就是胳膊;手掌可以忽略不画,但不会忘记要画够五个手指头……

不讲理的比例:眼睛很重要,于是便画的较大,眉毛却可省去……

不讲理的透视:从孩子的画中,我们看一眼就知道谁早上吃了包子,谁中午吃了鱼……

不讲理的结构,爱唠叨的妈妈的嘴巴占了整个脑袋的三分之二……

不讲理的色彩:火红的太阳变成了翠绿,而翠绿的草坪却成了一片火海;一颗水果树上结出一串串蓝色的香蕉、紫色的苹果……

不讲理的情节:老鼠再借个胆也不敢枕着猫的爪子呼呼大睡啊……

不讲理的创作过程……。

如果要找一找儿童画中不合理的地方,几乎是俯拾即是。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呢?有哪些因素影响儿童的美术创作活动?作者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影响儿童美术创作活动的几个心理因素。

1认知方面

1.1感知经验和感知能力

1.1.1美术形象来源于感知觉经验来自儿童生活的关于事物的种种感知觉经验,是儿童美术作品形象的来源。仔细看儿童的美术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儿童不管是画花草树木还是飞禽走兽,抑或是千姿百态的人物等等,有一个基本前提是这么必须都是他们曾经见过的,是其经验中所有的。即使是一幅想象性作品,其中人物、景物和活动都是儿童曾见到过的,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生活,我们都能在其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没有一定的感知觉经验,孩子是没法进行美术活动的。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引导儿童,让他们更多地投入到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逐渐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使他们的大脑存储尽可能多的表象,使他们的大脑中存储的死板的概念化形象转换成生活的记忆,为儿童美术创作活动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1.1.2感知能力的强弱是影响美术创作形象深入的前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感知能力的强弱、敏感度与倾向性直接影响着儿童美术创作活动的质量。一个对事物的形、色很留心,观察力又强的孩子画出的形象总是完整的。一个空间感很强的儿童将长于造型、构图。而一个对色彩敏感的儿童会将一幅画画得色彩斑斓,具有装饰性。

处于不同感知水平的孩子其美术创作形象的水平是不同的,我们要试着去理解他们,基于他们原有的发展水平,给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

1.2再现能力

记忆包括三个阶段识记、保持和再现。儿童对所看到过、观察过,也想表现的事物,就一定能够表现出来吗?不一定,这还受他的再现能力的制约。感知经验需要通过再现转化为美术形象。

其实,艺术家与普通人体验世界和生活的方式并没有什么很大的不同,但他们的美术创作水平却差异很大,主要就在于艺术家能形成再现概念,也就是为经验找到能体现其意义的外部形式,而普通人则不能。阿恩海姆曾这样说:“再现永远不能实现对一件物体的复制,而只能运用一定的媒介,复制出与这个物体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的等同物。”

如果儿童缺乏为他的经验找到一个合适的外部式样的能力,那么他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就比较困难。这就是为什么面对一件事物,具有同样的经验,有的孩子能画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而有的儿童却无从下手。儿童的再现能力水平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会影响着儿童美术创作的水平。

1.3想象能力

每幅儿童作品都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给人们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我们要启发孩子学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功能,善于动脑,潜心思考。用概括与夸张、装饰与联想的方法大胆表现,努力为给自己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

1.4思维能力

儿童从出生到大约10岁左右,他们的绘画表现力和智力发展都是同步向前的。儿童的智力按照一定规律不断发展变化,尽管每个人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异,但发展的各个阶段总是按一定的顺序,其绘画能力也是按一定轨迹发展的,虽然每个孩子的发展有快有慢,但发展的次序不会颠倒。

例如,儿童必须经过体验以动作为乐趣的涂鸦阶段,才能进入以描绘物体为目的的绘画阶段。再如,在形象期,绘画造型上的一大特点是形象由简单形状结合而成。形象的结合关系由垂直水平关系到倾斜角度关系。当一个孩子没有掌握垂直水平关系时,他表现不出物体的方向性。当他未能掌握倾斜角度关系时,他表现不出人或动物的动作姿态。

2情绪、情感方面

认知是儿童美术创作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孩子愿不愿意画、画什么,效果如何还受着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其中,就有情感因素。

儿童美术创作活动本身是儿童进行的游戏,他们并不考虑是否需要画出一张“作品”,不会考虑画得好不好,没有任何心理压力,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最美的艺术正是从孩子情感中真情释放出来的作品。

一幅充分表达了儿童自己情感的作品是生动的,而被动、复制的作品则是枯燥乏味的。

3个性

人们常说画如其人,儿童绘画首先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在绘画中,孩子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兴趣。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个性的孩子,他在美术创作活动中的内容、方式等都是不一样的。儿童是用绘画来显示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参与感;也通过绘画等方式将内在的流动着的感受,或悠闲或欢乐或忧郁或哭泣,都一一表现出来。

儿童就是儿童,儿童的美术创作活动是他自己的创作活动,别把成人的“羊”牵到儿童的“草地”上去,别妄图通过各种教育、技能培训等去训练他们的成人化、合理化,儿童有着不同于成人的意识形态、思维过程。正如卢梭所言“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取代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儿童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让他们能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快乐成长,让我们一起为儿童创造一个自由发挥、自由想象、自由创作的空间,让儿童画出心中的画。

参考文献

[1]从“儿童画”看其审美心理王胜选2007年2月广西艺术学院学报p87-88

[2]从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看当前的儿童美术教育高红星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3]解读儿童李跃亮四川教育学院学报第2O卷第12期p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