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市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招远市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付晶

付晶/中共招远市委党校

农业信息化是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因素和有力支撑。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基层农业信息服务在信息的传递上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招远市的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从2003年开始,从组建、发展到壮大。从服务单一到功能完善,经历了一条漫长的道路。结合近年来在农业信息化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就招远市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进行探讨。

一、招远市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一)体系建设。招远市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成立于2003年,按照六个一的标准(即有一台电脑,一条上网电话线,一台打印机,一名专兼职信息工作人员,一块信息发布专栏,一套完整的管理和服务制度)进行建设,在软、硬件方面具备了信息服务的条件。

(二)功能完善。按照农业信息“三电合一”的要求,成立后的乡镇信息服务站在功能上进行不断创新,发展推广了蚕庄媒体联动模式,通过电视、电话、电脑三种方式将农业信息传播到千家万户,使农户不出家门就可获取和发布信息,与农民进行“点对点”的互动交流。

(三)服务能力建没。农业信息服务的关键在人。招远市在工作中将提高基层农业信息员的素质作为重中之重,每年都由烟台农业推广中心、招远农业局和招远农广校举办各级农业信息员培训班。

(四)突出服务重点。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站在实践工作中,将以下三个方面作为服务重点:

1、结合本地实际,对规模比较大的种养项目和农户进行信息服务;2、按照农事农时,及时提供生产经营的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服务;3、和各种农业协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经济人进行合作交流、沟通信息,使信息服务取得最大效果。

(五)服务效果取得成效。通过信息入户和农民自觉主动地搜集运用信息,群众的科技素质、文明程度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得到提升。利用信息、网络赚钱的人越来越多,基层信息服务的作用开始凸现,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逐步提高。

二、招远市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招远市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处于全国的前列,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和不足,阻碍了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

(一)基层对农业信息重视力度还有待提高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已经建成,并发挥作用。但信息员大多为兼职,流动性大,再加上对工作业绩考核力度不够,农业信息服务对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在管理上存在欠缺,在经费上缺少保证,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不高,大大限制了农业信息的发展。

(二)农村电脑普及率和利用率不高

在农村,受经济条件和传统思想的制约,电脑的入户率还很低。同时,农民的电脑操作水平也不高,使得通过电脑网络获取海量信息这一重要途径得不到很好的利用。

(三)农民对主动获取信息的积极性不够

农民迫切需要农业方面的信息来指导自己的生产经营,但部分农民仅仅满足和局限于灌输式受教育的传统模式,获取信息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不够,使各种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四)农村信息员的工作能力还需要提高

在村一级,部分信息员年龄偏大,接受新生事物比较慢,文化科技素质与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虽然经过培训和指导。仍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信息技术、农业科技和计算机专业方面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使信息在落地到户的过程中出现断档。

三、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加快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业生产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面对新任务、新形势,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总的思路包括:

首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其次,围绕信息需求,从信息资源、信息设施、信息系统、信息网络、信息主体、信息法制和信息服务等八个方面推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在整个农业领域的渗透和应用;

第三,突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服务,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原则,创新工作模式。不断建立和健全基层农业市场信息化服务体系,使服务能力越来越强,服务形式和手段越来越多。服务领域越来越宽,服务效果越来越好。

(一)各级要加强对基层农业信息建设的重视和政策支持

基层农业信息建设要明确信息是农民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加收益的重要手段。从思想上认识其重要性;制定考核办法,提高各级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政策上支持基层农业信息的发展。在资金投入上做好信息服务的软硬件建设。

(二)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农业信息规划和标准

要从宏观上搞好决策、规划、指导、协助、督办工作,树立大联合的协作意识和开发观念,建立以市农业信息中心为主体的跨部门、跨行业、跨乡镇的高效、权威的农业信息管理和协调体系,确立涉农部门信息支持协作机制。开辟稳定的信息交流通道,推迸各部门涉农信息的集成和整合,实现涉农公共数据的兼容和共享。

(三)强化基层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企业和农户是信息服务的最终用户和接收主体。要以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站为依托,以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产业化龙头企业、各种专业协会和合作社等为重点,通过培训和资格认证,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员队伍。要重点培养一批年轻的讲政治、懂技术、会经营和善管理的信息业务骨干。使他们当好政府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二传手”。推动信息市场发展。信息是

资源也是生产力。要通过培训增强企业或农户收集、选择、利用与识别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其信息需求欲望。积极主动地把信息作为一项生产要素来投入,使信息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依托。

(四)采取多种方式完善信息服务

信息的传播渠道多种多样。要结合各方面资源保证信息服务的全方位覆盖。如在招远市就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对基层农户、种养大户、农村辅导员、信息员、经济能人等举办各类种养殖技术培训班:在招远电视台上制作和播放“金都农业”节目: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乡镇采编印发《农业科技信息》刊物;开通“科技村村通”宣传栏;开设手机

“农信通”,设立“科技110”电话等方式。招远市通过以上措施有效解决了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使各种媒体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五)做好“五个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服务

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要做好以下五个结合:1、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收集、发布农产品市场价格行情和需求信息。促进农户自觉地以市场为导向改善和优化产业结构:2、与农业适用技术推广相结合。收集发布各类农业科技、病虫害防治和农业适用技术等信息,逐步实现农业适用技术推广由现场示范推广向现代信息技术和现场示范推广并重的转变;3、与协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信息大户相结合,做到信息上互通有无。并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4、与“一村一品”建设相结合,根据每个专业村的项目和规模进行集体性的信息沟通,提高整体的标准化和市场化水平;5、与农时、农事相结合,及时了解和发布当前农户急需的各类信息,指导农户的生产经营。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是一个充满朝气、潜力无限的产业。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农民把信息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和依靠,增强获取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效益。同时,农民信息应用能力的提高也会反过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实现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