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课教学情境的创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1

浅谈高中政治课教学情境的创设

梁旭荣

梁旭荣北京师范大学宁江附属中学138000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中学学科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情境是客观的生活、景物与主观的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情和境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如何把情境融入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是政治课教师共同探究的课题。在教学中,情属于主观范畴,可以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境是客观范畴,可特指学生。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一也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贯通,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做到“景中生情,情中会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呢?

一、巧妙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而且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深刻钻研熟悉教材,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框架和逻辑层次、逻辑关系,创造出一个有特色的别出新意的导入,使景深含于情中,震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如高二哲学部分,其理论有一定的深度,对高二学生来说要理解有困难。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化难为易呢?导入,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哲学蕴含的人生哲理比较广泛,名人名言、古训、漫画、幽默、笑话、故事无不隐含着一定的哲理,因此,可以用实例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引用名言导入法等,吸引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可用笑话《双方都是挨饿》导入:一家小饭店门口挂着这样的招牌:“请到这里来用餐吧,否则,你我都要挨饿!”这样的导入,一方面能使学生的思维大门打开,使枯燥的哲理生动起来;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了主题,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反对无视事物联系的孤立的观点。

二、生动展现

有了“境”的角色进入,关键是“情”。那么如何才能产生境中情、情中境的境界,使主体和客体相沟通呢?对主体来讲,关键是调动客体的参与和角色进入。经过前一阶段导入的统一,在讲授阶段,主要是做好板书设计,重点讲解,难点化解。而这其中又涉及到教师设计的提问、语言的巧用和逻辑思维方法,教师如果在这些过程中能够创造一个生机盎然的意境,不仅可以起到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而且可以再次达到情境的统一。好的板书设计具有提纲契领、突出重点、增强教学过程节奏感、集中学生注意力、达到审美教育的作用,因此,板书直接影响着讲授的效果。如《经济常识》第一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是四个字:“商品——货币”。由此通过目录和提纲,就可以把本课内容连串起来,并辐射相关知识点,商品的产生、含义、本质、基本属性、规律,货币的产生、含义、本质、基本职能、符号、与商品的关系等。如此言简意赅,不仅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了本课的体系,而且从微观上明确了知识点及其联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达到主客体的融汇。重难点的讲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最终获得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学重点的处理,因此,重点的讲解,一方面要精而简,另一方面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如价值规律的讲解,可以分层进行,从其内容、生产、交换、表现形式、作用、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来理解。这样逐层分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加深对此的理解。难点的讲解,要充分重视中学以上学生学习的难点,注意分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在以上教学环节中,要善于提问,教师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够启发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精神、竞争意识和创造精神。此外,还要巧用语言,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进行精神产品生产的工具,教学过程是通过语言的传输来实现的,语言的优势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作用和影响是自始至终的,其对于师生的双向交流、教学内容的表达、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含蓄结束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经过前两次的交融,最后将达到高潮。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把其思想、感情、知识进行最后的归纳总结,使学生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由此来约束自己的言行等行为规范,达到“言尽而意无穷”之妙。结尾的方法多种多样,可用设疑引思法、图式说明法、教师概括法、学生自解法结束、可以号召式、诗词抒情式、含蓄式、引经据典式、谈话式结束。如哲学部分用图式说明法结束比较好,这主要是针对单元复习时使用。唯物论可以以物质和意识四个字为中心构建图式和辐射知识点;辨证法以唯物辨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为中心;实践论以实践——认识为中心。这样以图式中心来结束,从理论上可以对知识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从思想教育来说,唯物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辩证法要用联系、全面、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实践论要树立实践的第一观点。从其方法论意义看,可以用来指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并用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达到改造自己、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目的,做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这样的结束,既可以使主客体融知、行、意为一体,又可以达到“外施造化,中得心源”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