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美唑治疗吸入性肺炎的有效性和药理作用分析杨文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头孢美唑治疗吸入性肺炎的有效性和药理作用分析杨文广

杨文广高云

(内蒙古通辽市医院内蒙古通辽028000)

(通辽职业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00)

【摘要】目的:针对头孢美唑治疗吸入性肺炎的有效性和药理作用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4例吸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头孢唑啉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头孢美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吸入性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头孢美唑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吸入性肺炎;头孢美唑;药理作用;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209-02

吸入性肺炎是因为咳嗽症状以及吞咽功能障碍,造成人体鼻咽部位的分泌物、食管返流物以及胃管返流物被误吸入到人体的肺部、支气管或气管中,导致远端肺感染以及肺组织的萎陷。通常情况下采取甲硝头唑联合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1]。笔者抽取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4例吸入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分别采取头孢唑啉钠与头孢美唑治疗,研究头孢美唑的治疗效果以及药理作用,现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所有吸入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中,随机抽取20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通过诊断均伴有咳嗽、不易咳出痰、呼吸困难、湿啰音、发热等症状,利用X线片显示患者双肺存有点片型密度增高影,并沿着器官走形,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以及白细胞增高。所有患者均满足《内科学》诊断标准。这204例患者中,男114例,女90例,年龄24至77岁,平均年龄(55.33±11.22)岁,体质量51至84千克,平均体质量(63.22±6.41)千克。所有患者在性别、体质量、年龄、症状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将这20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两组患者首先采取常规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患者采取吸氧处理,清理患者呼吸道中的异物,促进排痰,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补液治疗,维持酸碱的平衡,加强营养支持。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头孢唑啉钠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在1.0克头孢唑啉钠中加入5%的葡萄糖100毫升,进行静脉注射,每次12个小时。

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头孢美唑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在1.0克的头孢美唑中添加5%的葡糖糖注射液100毫升,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每天12个小时,连续给药5至7天后,对两组治疗有效性进行观察。

1.3疗效判定观察指标:体温、咳嗽、咯痰症状,X线片提示肺部阴影,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

无效:患者给药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并没有出现任何变化,甚至恶化。有效:患者给药治疗一星期后体温逐渐下降并恢复正常,咯痰、咳嗽等症状明显改善,其他症状明显恢复。显效:给药治疗五天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咯痰、咳嗽等症状消失,其他症状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

1.4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资料采取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取χ2检验,技术资料利用百分比形式表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正常情况下吞咽反射以及人体下喉保护性反射的协同作用,就能够避免异物进入到呼吸道中。而吸入性肺炎长发生于神志不清、医源性刺激以及防御功能下降等情况下,所有年龄段人群均可能引发此病。而其中老年患者因为肺活量的减少以及肺顺应性的下降等诸多生理性因素的影响,更容易引发吸入性肺炎[2]。

在临床医学上治疗吸入性肺炎采取头孢美唑治疗。这主要是因为头孢美唑具有以下药理作用。其一,头孢美唑作为一种半合成型头霉素类抗生素,抗菌谱比较广,对于革兰阴性菌、厌氧菌以及革兰阳性菌等抑制效果或杀灭效果较显著[3]。其二,头孢美唑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杀灭部分头孢菌素所形成的耐药性菌株。其三,头孢美唑通过患者静脉进入到患者身体后能够起到较好的抑菌效果,通常情况下不易产生药物蓄积中毒,治疗安全。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4.31%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08%(P<0.05)。本研究结果和相关医学文献报道相吻合[4]。综上,对吸入性肺炎患者采取头孢美唑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程真顺,杨炯,林宇辉等.老年吸人性肺炎治疗及预后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04):544-547.

[2]屈伟红.头泡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09):1047-1048.

[3]LiaoCH,ShengWH,WangJT.Invitroactivitiesof16antimicrobialagentsagainstclinicalisolatesofextended-spectrumbeta-lactamase-producingEscherichiacoliandKlebsiellapneumoniaeintworegionalhospitalsinTaiwan[J].JournalofMicrobiologyImmunologyandInfection,2012,10(04):59-66.

[4]王暖,陈晋,陈慧萍等.头泡美哩对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阴[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857-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