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南街小学723300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与此相应,人们更乐于接受简单、便捷、有趣、高效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近年来各种“微”事物不断涌现,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这些日益壮大的“微”字号队伍俨然宣示着我们已经步入了“微”时代。各种“微”事物可以无孔不入地钻进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作为一名常年奋战在教学一线的老师,面对现在的大班额,学生参差不齐,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一个知识点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孩子早已掌握,但学习能力差的孩子还如坠云雾,再讲吧,有部分同学已不想听了,不讲吧,还有人不会,于是老师经常处于这样一种尴尬局面。
我开始进行反思我们的工作能不能更便捷性和更高效,教学可不可以微,微课,渐渐进入了我的视野。微课发端于微博,自2009年起,微博以其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目标明确的特点,在我国迅速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微”热潮,拉开了“微”时代的序幕,于是,微课也应运而生。
去年,我有幸在西安参加了由台湾朝阳科技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信息科技研究所所长梁锡卿教授所进行的微课培训,近距离接触到了专家们的微课例,感受到了他们在微课制作时的闪光点。明白了微课在制作时要把握:1.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他教学活动环境配合。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10.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11.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于是我开始尝试自己制作微课,我录制了第一堂微课——《直接叙述句与间接引用句之间的转换》,借助最简单的纸和笔,在镜头下我先讲解了什么样的句子是直接叙述,什么样的句子是间接引用,然后在纸上举例说明转换方法,最后加以小结。录制好后,我将这个小视频发给同学们,第二天来校检查学习效果,嘿,真不错,除了三位特调皮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会了,一来是孩子们对这种新型的自由的学习方式感到好奇,另一方面如果孩子一次没听明白,他可以一次次听,直到完全明白,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鼓舞,我将继续努力,向微课这一领域进军。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又兴致勃勃地录制了很多类似的微课,如:“取”字的教学,“脊”字的书写等,但我很快发现问题了,我所有的微课太简单了,只要一支笔、一张纸,知识点也较少,容量很小,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多的知识重点、难点,没有办法呈现,我又开始了新的尝试。
2016年的8月,如火如荼,我天天蛰伏在家开始研究第三届全国微课大赛获奖作品,从一等奖到优秀奖,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我无一例外,全部看完,特别是大赛中的获奖作品,我反复研究,总结方法,学以致用。
我开始设计了《渔歌子》一课的微课,利用PPT做好课件,然后再用录屏软件录制微课,这貌似简单却让我着实头疼了好一阵子,由于对录屏软件的不熟,致使录出来要么画面不清淅,要么声音有问题,连我自己都看不下去,别说呈现给别人看。
于是我开始请教电教老师,在电教老师的指导下,终于录制成功,当我将它呈现给孩子们看后,对于这次新形式的微课孩子们们的兴趣很高,但是通过学习检测我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也许还不如直接讲解,我又开始反思,最后发现问题——容量过大,我是将一堂课的容量放入了十分钟不到的微课上,无论孩子们看过多少遍,由于知识点的讲解不够透彻,所以检测效果不理想。于是我又对自己的微课设计进行修改,这一次我仅仅只是讲到了一个知识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能从诗中读到些什么画面,并能画下它吗?几分钟的时间一个知识点,孩子们的检测效果一下好了。于是我又录制了很多可以服务课堂教学的微课,同时通过和其他微课大使们的交流我发现,其实微课不仅仅只是服务于语文课堂,生活中有太多的可以录制的微课,特别能吸引人眼球的是动画式的微课,于是我也在不断探究着。
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