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心理距离提升聋生沟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2

拉近心理距离提升聋生沟通

高成敏

河北省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高成敏

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于聋校教育教学而言,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就在于老师和学生之间长期存在着严重的语言沟通障碍,这个问题已被广大聋校教师所认识。目前,随着聋教育中各种沟通方法的研究与发展,使聋校教学语言呈现多元化趋势,越来越多的老师能够根据每个聋生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沟通方法,从而使聋校师生之间长期存在的语言沟通障碍得到了初步解决。但是,若想达到师生间无障碍的沟通,仅解决沟通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重视与聋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因为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同时,还要提供机会,锻炼沟通技巧;开拓渠道,体验沟通乐趣。从而使得聋生愿意沟通,善于沟通从而不断提升交往能力。

一、尊重聋生,是实现无障碍沟通的前提要想与聋生进行一种无障碍的沟通,就要求教师平等对待聋生,尊重聋生的价值和尊严,并且这种平等和尊重不是教师好心恩赐给聋生的,也不是教师被迫给予聋生的,而是教师相信、看到并珍视每一个聋生的价值、潜能,相信每一个聋生都有改变和成长的动力与能力,而他的成绩好坏、品行优劣、出身贵贱、相貌美丑并不能影响教师对聋生的尊重。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真正视聋生为平等的伙伴,是与自己一样值得尊重、应该被尊重的一个人。

在观念上,每一个教师都认为应当尊重聋生的人格与尊严,与他们平等相待。但在实践中,以各种借口随意处罚聋生、侮辱聋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二、理解聋生,是实现无障碍沟通的关键

聋生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中,缺乏他人的理解。作为聋校教师都知道应该去理解聋生,因为只有理解聋生,才能被聋生接受,从而实现师生间无障碍的沟通,但是我们往往并不能做到真正理解聋生。如何才能做到真正地理解聋生?我认为,要真正理解聋生,其关键是教师放弃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尤其要抛弃自己对聋生的固有偏见和主观判断,站在聋生立场上,设身处地,以聋生的眼睛来观察,以聋生的心灵来感受,以聋生的观点来思考,从而走入并体验聋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与聋生心灵的相通与共感,即罗杰斯所说的“移情性理解”。谈到理解,往往教师不能卸掉教师这个固有的面具,加之聋生由于听觉障碍,易造成自悲、羞怯的心理,而不善于与人沟通,这就给聋校师生的沟通造成障碍。

三、心灵的碰撞,是实现无障碍沟通的有效途径

聋生是一个群体,在校园内他们往往把健听的教师排斥在他们这个群体之外。而教师也往往将着眼点立足于打开聋生的心灵之窗,了解聋生的内心世界,而自己的内心世界则无需与聋生分享,造成沟通的不平等。由于沟通缺乏互动,效果就难如人意。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打开自己的心灵之门,主动接近他们那个群体,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所思所想、经历经验、情绪感受、观点态度等适时适度地、自然真实地与聋生分享,让聋生看到角色面具之外的、具有人格魅力的鲜活的教师,从而把老师纳入他们那个群体之中。

在教育工作中许多老师都尝试过利用日记、“心灵之窗”等方式与聋生沟通。但其中很多都是聋生在写自己的心里话,老师在评、在引导。而在我班,我与学生建立了“手拉手心连心”互动心灵手册。学生像写日记一样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老师给予点评。同时,我也会在上面写下最近一段时间我的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我的一些感受,让学生去了解。在这个小册子上师生可以畅谈无阻,学生可以指责我、批评我、表扬我。例如:我曾在手册中叙述了一件我被骗的事,在倾诉中我写出了当时的气愤、对坏人的憎恨,也写出了我要努力工作,将我的学生教育成诚实的人。学生在后面写到:老师,我以前也骗过别人,现在我知道骗人是不对的,以后我不再骗人了,要做个诚实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敞开心扉,学生也向教师打开心灵之门,学生视老师为真正的朋友,达到了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

四、提供机会,锻炼沟通技巧

歌德说过: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人类自出生后,就是一个社会实体,社会交往是人类生活活动的基本形式。因此,教师就应为聋生创造交往的机会,创设交往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会交往。

首先,应提供给聋生与正常的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聋生生活环境的相对封闭性,使学校成了聋生的世外桃园。聋生一旦毕业离开学校,要么觉得无所适从,要么则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的利己主义思想,根本无法与正常人和睦相处。所以,提供机会让聋生与同龄伙伴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我利用课余时间,每个月都组织聋生去参观附近的小学,让他们与正常学生一起开展踢毽子、跳绳、笔谈交流等活动。在活动中,聋生们都交了好多朋友。每次活动结束后,他们之间的信件如雪花片似的来往着,传递着彼此的友情和深深的祝福。在活动中,他们学会了如何与正常学生相处,学会如何关心别人、如何对待别人的关心等基本交往常识、学会了关心、谦让、分享等美德。

其次,给聋生提供与成人交往的机会,特别是与父母和老师交往的机会。聋生都善于模仿,他们随时随处都在关注大人们的一言一行,并试着去尝试。教师必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中做到对聋生文明交流。同时,对家长们也提出了与孩子积极沟通的要求,使学生家长不再象以前那样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孩子。很多家长自费购买了《中国手语》进行学习,与孩子进行耐心地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

最后,要让聋生进入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加强他们与社会大众的交往。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让聋生回到主流社会的怀抱中,感受社会,体验生活,学会与他人相处。如我在《沟通与交往》的教学中组织了聋生参观超市、与营业员进行笔谈交流的活动,让聋生在超市中通过交谈、询问,锻炼他们与陌生人交往的胆量与能力;组织了《今天我当家》的实践活动,让聋生深入菜市场,与菜贩进行询价、还价,增强了他们与人交往的信心和能力。

总之,要实现聋校师生无障碍沟通,既要重视沟通的形式,更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重视与聋生的心理沟通,再通过探索聋生沟通与交往技能的研究,所教聋生掌握了基本的社会交往的知识与技巧,并在实践中形成了沟通能力。这些能力的习得,对他们以后步入社会、融入社会、自立于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