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娱乐节目的文化品位与社会责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6-16
/ 2

论娱乐节目的文化品位与社会责任

赵文峰

摘要:伴随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电视节目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场地”。因此,对“娱乐节目的文化品位与社会责任”这个题目进行了探讨,从娱乐节目的文化品位、社会责任,主持人的文化素质与节目风格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这个主题,展开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娱乐节目;文化品位;社会责任;创新意识如何办好娱乐节目是电视人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娱乐节目要抓住观众,抓住时代热点,抓住流行因素,还要引导观众的审美趣味,对电视人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明星参与、益智游戏、电视选秀,都曾火热一时,但很快便为观众所厌倦。娱乐节目究竟怎么办?怎样才能既有品味,又能为观众所喜欢?应该从增强娱乐节目的文化品位和社会责任这两大方面着手,不断创新,才能促进娱乐节目的繁荣,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精神需求,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1增强娱乐节目的文化品位

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的文化研究中,彼此都不谋而合将文化按照品位进行了雅与俗的划分。大众文化的兴盛、电视文化的繁荣,使今天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电视技术的“广”播性质,电视文化先天的总体上就具有大众化、通俗化的属性,即使在传播高雅文化的时候也是在这一前提下的。但是大众化、通俗化不等于没有品位。中国传媒大学张颂教授认为:“节目内容和形式共同确立节目的品位,人有人品,诗有诗品。节目也可以有品位,用以考察节目的规格、档次。”那么,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如何增加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呢?

1.1内容多些文化含量。在电视节目中,有相当数量的节目定位在传播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化,表达上注意艺术表现力、思想性强。这些节目共同的特点,就是以传统的高雅文化的内容作为传播对象,如哲学、文学、艺术等。注重思想性,传播方式上借用各种艺术手段,制作上也比较精良。当然,高雅的节目同样要面对电视大众化的属性,采取大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传播方式。这一点,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较有代表性,做得也比较好。就内容来讲,《百家讲坛》总体上趋于传播高雅文化,但在叙事策略上注重故事化、情节化、趣味化。在运作中,强调每期节目都必须按照戏剧化的结构来设置悬念,整个节目由连续不断的悬念链紧密地结构在一起。而设置悬念是评书、章回小说等艺术形态中常用的策略,是通俗文化的基本特征;而画面表达的通俗化效果则满足视觉的需求。

1.2形式上多些审美取向。现在引发全国一阵选秀热浪的许多节目,一改以往节目中的“选美”理念,首度推出了“选丑”这一构想。在海选过程中,洋相百出、各式各样的参赛选手,直接刻薄的评委,以选手的自尊作为看点,以观众的疯狂大笑作为终极目标。尼尔·波兹曼在他的《娱乐至死》中认为:文化将成为一场滑稽戏,等待我们的可能是一个娱乐至死的“美丽新世界”,在那里“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诚然,普通人需要电视娱乐所提供的放松和无害的空想。如果没有电视娱乐,人们也会寻找其他途径舒缓日常生活的紧张。电视仅仅是比其他途径更容易、更有效的满足了人们的这些需求。但是,电视娱乐不能破坏和降低文明的高度,它更倾向于探究宏大的主题和富有哲理的命题,更倾向对人性的弱点、人的本能需要、人的本质、世界的本质及其未来途径等整体性课题进行终极关怀。

1.3电视人增加文化素养。有识之士指出:知识分子的不介入是包括电视文化在内的大众文化低俗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知识分子的参与是通俗文化审美化的一个重要策略。如果大量的知识分子加盟到电视队伍中,他们或者作为策划人员,或者作为编导人员,或者作为嘉宾甚至主持人。专家学者的介入就会使节目的文化品位得到很大提升。同样,如果所有的电视人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那么他们更容易制作出《大家》、《人物》、《百家讲坛》这样的节目,更容易在学者品位和大众兴趣中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除了选题内容和审美取向,电视人的文化素养更决定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

2增强娱乐节目的社会责任感

除了缺少文化品位,娱乐节目低俗化的另一表现就是缺少社会责任。许多娱乐节目以商业化包装、媚俗的煽情、平庸化的游戏等来刺激消费,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置社会责任与不顾。这些节目的电视从业人员仅将文化视为商品,单纯以赢利为目的。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电视节目要顺应大众的趣味和时代的发展趋势。但是,电视作为一种具有文化影响和精神影响力的媒体,不能为了提高收视率而去完全迎合大众中某些低级庸俗或不符合中国国情、或与“主流意识形态”思想相抵触的所谓趣味。娱乐节目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杜绝媚俗、恶俗、庸俗。有人说,娱乐节目最不负责任的表现就是三俗:媚俗、恶俗、庸俗。有些电视节目挖人隐私,满足受众潜意识里的窥视欲望,暴露出电视人的浮躁与急功近利。然而娱乐并不意味着一味媚俗,更不能庸俗、恶俗。电视娱乐节目要想担负起社会责任,首先要从抵制“三俗”之风做起。

2.2相当一部分娱乐节目片面追求新、奇、闹,早已将媒体承担的社会责任感抛之脑后。夸张造作的言语、赤裸裸地谈性、中奖后一夜暴富的物欲刺激,都会对电视机前的青少年造成恶劣影响,如果长期浸润在这种不良环境中,极易使青少年思想空洞、价值观扭曲。

2.3应体现人文关怀。在许多娱乐节目中,人文失语、理性缺席,节目格调低下,审美意趣荡然无存。这些低俗之举带给大众的只是一时的感官刺激,视听盛宴的狂欢过后,徒留一堆文化垃圾。长此以往,不仅大众的审美能力停滞不前,而且还会让一大批格调高雅的电视节目失去赖以生存的理性空间。事实证明,纯粹形式化的娱乐追求未必会有良好的效果,一味地为了娱乐而娱乐,或是填充庸俗低级的内容制造噱头,以提高收视率的做法都不可取。

3增强电视娱乐节目“守门人”把关意识

传播学认为:“守门人”是指在大众传媒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以被传播、传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因此电视娱乐节目的策划人、制片人、编导以及娱乐节目的记者、主持人和各级审看人员都可以称作电视节目的“守门人”。

3.1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端正受众意识和服务意识。近些年来,娱乐节目出现的低俗化现象正如有的评论者所说:“笑声掌声博彩声声声入耳,私事家事无聊事事事开涮”。片面追求高收视率、追求广告带来的经济效益,必然使电视“守门人”降低媒介传承文化和引导社会的责任感,对娱乐节目的审查把关降格以求。一些电视台在节目的市场化运作中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片面追求节目收视率,模仿国外或港台同类节目,导致“克隆”成风。因此,作为电视“守门人”,只有胸怀大局,把握娱乐节目的正确导向,加强电视把关的责任意识,才能端正受众意识,更好的为受众服务。

3.2加强文化理论修养,提高对电视文化内涵的认识。作为电视“守门人”,认真研究电视文化的内涵,对于电视节目的文化定位,对于提高电视节目的文化品味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电视文化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文化形态,既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审美性,又有商品的物质性消费性,既有强制性操纵性,又有迎合性对抗性;既有同质性,又有多元性;既有娱乐功能,又有教化功能。

大众文化的商业化倾向、世俗化倾向虽带来文化的民主化,但大众文化放逐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固有的神圣崇拜,又造成了新的崇拜——明星崇拜和时尚崇拜,而明星和时尚并不是社会真正的楷模和社会前进的向导。因此,电视“守门人”在娱乐节目的文化定位中,应充分认识大众文化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兴利除弊,努力使电视娱乐节目贴近大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老百姓喜闻乐见,追求通俗但不低俗,打造以人为本、积极健康的娱乐文化理念,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谢耘耕,王彩平.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市场报告[J].新闻界,2005,3.

[2]张华立,哎中阔.娱乐电视克隆编年史[M].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魏薇.用娱乐创造欢笑与感动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初探[J].中国电视,2006.

[5]谢耘耕,陈虹.真人秀竹目:理论、形态和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赵文峰,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