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城市与景观建设的方向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高密度城市与景观建设的方向研究

覃闯合

覃闯合

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深圳市518000

摘要:随着高密度城市的土地日益紧张,人们对绿化环境的要求日益增高,用立体绿化等新技术新方法来建设、改造城市,提倡城市与自然融合,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本文借鉴国内外城市立体绿化的优秀案例,分析了其优缺点和可被参照学习的特质,并根据城市立体绿化发展的要求与原则,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推动高密度城市的全方位的绿化发展。

关键词:高密度;城市;景观设计

一、高层高密度模式所面临的挑战

在高层高密度综合体项目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1.1对城市外部环境的影响。

大量集聚的高层综合体建筑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许多问题,如热岛效应、交通拥堵等,同时高层建筑的临街界面、开放空间和天际线对于城市综合环境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1.2对项目内部环境的影响。

由于高层综合体的建筑高度较高,因此高层建筑的超人尺度和高密度空间容易产生压抑感和紧张感,带来了内部综合环境质量的下降。

1.3对居住者心理环境的影响。

建筑往高层化发展,邻里交往空间缺失,导致人际交往减少,以功能需求为主的空间模式往往忽视了个体的多样性,忽视了交往与交流的空间可能,忽视了对使用者和居住者多样化、多元化的人文关怀。

1.4公共开放空间的不足。

现在高层综合体项目的开发重点往往在于容积率和业态分布,但是往往忽视了开放空间,导致高层综合体项目开放和绿化环境的亲和性相应减弱,开放空间整体生态效应较弱。

二、景观和城市的关系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这实际上是一种人类栖居的过程。栖居的过程实际上是与自然的力量与过程相互作用,以取得和谐的过程,大地上的景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而对自然的适应、改造和创造的结果。同时,栖居的过程也是建立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因此,作为栖居地的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三、高密度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现在高密度居住区景观设计应满足以下两点要求:

(1)注重景观设计的共享性

在建造过程中应尽可能的运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环境,让所有的住户可以平等的享受优美的环境。

(2)注重景观设计的多样性

采用多样性的设计手法,突破传统的材料搭配。景观设计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景观活动空间。

四、高密度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素

密度反映了土地利用率和人口密度程度。近几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居住的要求逐渐从“居而安”转变为“居而优”,即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高密度居住区的景观建设中,如何同时满足绿化与功能的要求,在宝贵的建筑土地上实现空间利用的最大化是景观设计面临的新问题。按照居住区人口密度高的情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A、设置多种形式的散步路

道路是构成居住区的框架,有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作用,也是人们进入居住区的第一印象。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是居住区一条充满情趣的视觉长廊。

设置多种形式的散步路是调节高密度居住区空间不足的有效方法。散步路的特点就是老少皆宜。在中国园林设计中景观道路在有限的空间内要忌直求曲,迂回曲折,婉转起伏。范围较小的居住区绿地中,道路规划主要采用对角线轴向布置,如此可以拉大空间距离,增加深远感。高密度居住区由于人多,建筑多,可供设计师设计的景观区就很少,在有限的面积上创造无限空间,可以通过散步路的起伏回环往复,在有限中求无限。

B、绿化植被多样性

作为居住区最大的开放空间,绿化应贴近人的需要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创造高品质的环境。与低密度居住区不同的地方在于高密度居住区植物种植需要采用丛植和群植的方式,而低密度的居住区种植应采用点值方式。绿化面积和空间的大小要控制好,现实也证明,绿化面积过大,会降低实用性及居民的领域感,设计师可以把绿化与铺地、小路相结合。

C、水景设计

对于高密度人口、高密度建筑的居住区而言,由于土地的原因,户外空间中水景不能像低密度居住区那样做出大面积的水面,但是可以用喷泉、小瀑布的形式形成居住区的动水水景设计。喷泉和瀑布的水声可以掩盖居住区内的嘈杂和喧闹。但是,水景的设计也要考虑南北方城市气候的不同特点来定,对于北方城市来说可以采用旱喷式或混合式喷泉的方式,来避免冬季天气寒冷使水景观枯竭的情况发生。在设计不结冰期水景时还必须考虑结冰期的枯水景观。

D、节点设计——高视点设计

(1)高视点景观概念

随着居住区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的增加,住宅楼地层数也越建越高,居住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处于高点向下观景的位置,这就形成了高视点景观。

(2)设计要点:

a、高视点景观须注意高视点的居住区景观节点处理,考虑整个场地俯视的平面效果。

b、在点线面的布置上,高视点设计应尽量多的强调面,即色块和色调的对比。

c、水面在高视点设计中占有很大比例。只有在高层向下看景观才能看到水体的的优美造型,对水池或的底部色彩图案要进行精心的艺术处理,充分发挥水的光感和动感。

d、植物搭配要突出疏密对比。

e、居住地的活动场所的地面铺装和散步路的铺地要进行图案和色彩处理。

E、采用灵活造园技巧

(1)借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设计方法,也是解决高密度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很好方法。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对景”“借景”“衬景”“框景”等设计手法,都很巧妙的将空间“小中见大”。其中借景是空间延伸中景观设计的很重要的手法。

(2)园中套园、以小衬大

利用空间的开合对比,改变空间的大小。在中国古典园林中闭合与敞开相间、交替处理、互相对比的造园技法不仅丰富了空间层次,而且扩大了空间感。如果过多的居民分享社区的中央庭园,反而使庭园失去私密性,也限制了领域空间的形成。园中套园,院中有院的集景式布局方式,形成了大园含小园,园中又有园的格局。

五、注意再生空间的绿化

5.1将底层架空造绿是现代高密度居住区景观发展的需要

底层架空绿化模式,将室外绿化引入建筑内部,形成一个微型景观,创造良好的视觉效果。这要求植物有一定的抗风能力、耐阴性、抗寒能力,较热的地方有防潮能力等。架空层上层可选择喜阳、抗风、根系浅和较低矮的植物,下层则选择耐阴植物。

5.2屋顶绿化、墙面绿化、室内绿化是高密度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内容之一

居住区由于建筑密度大,一方面地面绿地相对少,限制了绿量地扩大。但另一方面,多建筑又创造了更多的再生空间,为主题绿化开辟了广阔前景。利用居住区外高中低的结构特点,低层建筑可实行屋顶绿化,山墙、围墙可用垂直绿化,小路和活动场所可用棚架绿化,阳台可以摆放花木等,以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质量。

结论

现在高密度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是否能是居住区达到真正宜居,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总之,在运用具体的设计手法之外,城市高密度居住区景观设计与建设还必须注重因地制宜。地方城市在建设和发展自己的居住区景观系统时,一定要制定切实合理的目标,建立适当的设计体系,采取科学可行的手段,从而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城市高密度居住区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滨谊、鲍鲁泉.城市高密度公共景观《时代建筑》,2002,(1),

[2]刘凌、刘加平.建筑垂直绿化生态效应研究《建筑科学》2009,(10)

[3]武勇.立体绿化――改善太原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

[4]聂谷华、李超颖.九江市垂直绿化探析《福建林业科技》2010,(3)

[5]王爱民.上海世博"立体绿化"交响曲《绿色中国A版》2010,(7)[6]卢芳、庄强.浅谈徐州市立体绿化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江苏林业科技》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