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传统文化以活力强文化自信之根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赋传统文化以活力强文化自信之根基

郭亚苹

郭亚苹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摘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几经风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中传统文化因其久远的历史积淀,以其强大的认同感与凝聚力,成为当前我国提升文化自信的强大动力。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活力,强化中华文化自信的根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意。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继承;创新;发展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曾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1]这里的文化自信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充分借鉴优秀文化资源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其中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对中华儿女的深刻影响,成为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支撑与文化保证。我们应当重视这部分文化瑰宝,把握传统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包容性,重拾对我国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一、与时偕行,彰显传统文化的时代性

世界历史上曾存在多种古代文化,其中只有中华历尽风雨未曾断绝。究其原因,就是中华文化所独有的自我革新性赋予了自身发展的源源动力,能够在历史的涤荡中历久弥新,愈发强劲。为了保持这种唯一延续性,我们必须积极扬弃,革故鼎新,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首先,必须正本清源,去粗取精。随着社会形态的更迭与物质生产的不断进步,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落后的成分。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2]这些过时的、落后的“糟粕”就成为我们提升文化自信的阻力,我们必须坚决对此加以扬弃。切不可以有民族本位主义思想,对传统文化全然吸收,保守地固执地认为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合理内核我们要大力弘扬,对此我们要古为今用,且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其次,与时俱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儒家思想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语道破了创新的重要性,对于传统文化来讲,创新更是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回顾历史,中华文化的发展进程正是一个文化创新的光辉典范。从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现代以习近平为代表的领导人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智慧运用,都使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与时俱进,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我国文化自信更添底气。

二、薪火相传,把握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文化自信,实际上就是指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高度的文化认同感。中国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之魂,是文化自信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我们应该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激发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心,使其成为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建设文化强国的精神动力。

首先,我们要正确把握传统文化多样性与一元性的关系。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似花朵般绽放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都是我国文化宝库不可或缺的瑰宝。他们都起源于黄河流域的文明和长江流域的文明,具有一致的文化向心力和文化认同感。我们保护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要坚定文化一元性,民族精神就是文化一元性的直接表征。我们要坚定中华民族实现文化自信的理想信念,让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界文化的潮头。

其次,我们要正确把握传统文化本土性与世界性的关系。从世界历史的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每一种文化想要实现自身的长足发展,必然是在抵御异质文化的同时,汲取了外来文化营养的。固步自封的守住自己仅有的文化遗产,就像没有源头的泉水,最终会因为缺少新鲜血液而消失殆尽。纵观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我国就是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精华的过程中,洋为中用,自我革新,使传统文化绵延至今未曾断绝且生命力愈发旺盛。

三、兼收并蓄,发挥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我国传统文化能在众多民族文化中脱颖而出,历久弥新的原因,还在于其强大的包容性。对自身文化各个流派的融合,对其他民族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借鉴,使我国的传统文化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为我国文化自信奠定了良好基础。

首先,从内在文化来讲,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以汉族文化为主体、以黄河和长江流域为核心,并与其他派别、其他民族、其他区域的文化加以融合而形成的。从时间域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朝时期的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鼎盛、隋唐时期的儒释道三派鼎立、宋明时期的理学发展,传统文化在各派争相交锋,各抒己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最终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其他派别和谐发展的局面。儒家文化也在各派文化的竞争中,不断吸收其他文化的合理成分,实现了自身发展,为我国文化自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其次,从异质文化来讲,中华传统文化始终以其广阔的包容性和极大的开放性,秉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原则,不断吸收外来文明的优秀成果。以古代丝绸之路为例,在此期间,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遥远的邻国,扩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学、艺术、建筑、农业种植技术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巨大作用。当今,我国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国家领导人以极具战略性的眼光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创想,又为我国向沿线国家展现大国风貌提供了良好机遇,我们应把握好历史机遇,坚定文化自信,在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政治交流的同时,展现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提高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需要指出的出,我们强调文化自信,展现的是我们对本民族文化的一种积极良好的心态,体现的是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只看到西方文化的先进,全盘否定本民族文化就成为了文化激进主义;一味盲目排外,妄自尊大,就成为了文化保守主义。这两种文化心理都是不可取的。当前,我们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文化依托,又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物质保障,更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保驾护航,我们完全有理由、有底气对本民族文化抱以坚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与此同时,也要紧跟世界的步伐,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族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