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在急诊重症监护室的应用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PICC导管在急诊重症监护室的应用及观察

孙永红

孙永红(江苏省泰州市高港人民医院供应室225321)

【摘要】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急诊重症监护室的应用价值和并发症处理。方法:总结我院自2009年1月以来收至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77例,研究PICC置管途径、方法以及护理规范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发现92.21%患者能成功顺利置管,其中穿刺点感染7例,机械性静脉炎5例,导管堵塞6例,导管腔内返血7例,穿刺点渗血5例,穿刺点渗液3例,导管脱出3例。除导管脱出和管堵塞有3例未能再通外,均系病情好转或疗程结束拔管。结论:PICC导管在急诊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为急诊抢救病员提供了一条快捷的输液通道,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PICC应用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251-01

PICC导管为肿瘤及需要长期输液的病人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1],为进一步探讨PICC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能否成为危重病人床旁的抢救、治疗、监测的有效手段,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总结我院2008年1月以来,将PICC应用于所收治的77例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重危病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77例,置管成功71例,年龄19-87岁,其中用于抢救病人52例,TPN18例,测CVP7例,插管途径:贵要静脉44例,头静脉20例,肘正中静脉13例,置入导管长度45.50±3.75cm。本组使用改良贝朗方法,操作部分简化:未做局麻,观察病人反应,除17例病人昏迷外,其余病人情绪波动不大,易接受。不缝合固定,用胶布加固于所需刻度下3-4cm后在盘旋固定,无导管脱落现象,从用物准备至导管的固定的时间为4-11min,平均5.45min,导管留置的时间7-78天(平均25.35天)。

1.2材料与方法材料:PICC组由德国贝朗公司提供的CavafixCerto16G45cm16G70cm可分裂式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方法:先于患者上臂扎一止血带,确定穿刺点,用软尺度穿刺点到本侧锁骨头向下至第三肋间的长度,彻底消毒穿刺野,常规铺无菌巾,用已准备的无菌生理盐水注射器或肝素盐水预冲导管,用穿刺针刺入所选定的静脉,见回血后退出穿刺针,轻柔插入导管至预先选定的长度,轻拉出导丝即接输液或测压接头,退出套管并分裂取下,酒精消毒穿刺点后方用无菌小方纱覆盖穿刺点,并用保护膜固定。

穿刺后详细记录导管名称、编号、置入导管长度、穿刺静脉名称、穿刺情况是否顺利及日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穿刺24h后换药,以后每2d换药1次。每周更换肝素帽,肝素液正压封管,保持导管内正压状态,以解决导管长期留置而引起的堵塞现象。

2结果

本组置管成功率92.21%(71/77),以X线确定导管尖端于上腔静脉内,观察静脉波与呼吸、咳嗽等胸内压变化相关敏感;测压结果与临床观察相符。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及发生率,穿刺点感染7例,机械性静脉炎5例,导管堵塞6例,导管腔内返血7例,穿刺点渗血5例,穿刺点渗液3例,导管脱出3例。除导管脱出和管堵塞有3例未能再通外,均系病情好转或疗程结束拔管。

3讨论

PICC为抢救危重患者提供重要途径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我国,并在临床广泛应用[2],近年来PlCC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静脉切开,成为危重病人抢救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抢救危重病人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为快速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了可靠的手段。在医生进行其他抢救措施时,由护士单独执行操作,为病情危重患者抢救赢得了时间。

PICC为TPN使用提供了重要通道和监测CVP提供了可靠的手段的应用TPN是挽救危重病人的重要环节,而营养液为高渗性液体,从中心静脉置管输入更安全,可以避免从外周静脉的并发症,本组可以留管更长时间,导管留置的时间7-78天,天(平均25.35天)。国内文献报道PICC留管时间124天[3]CVP主要反映右心室前荷,其高低与血容量、静脉张力和右心功能有关,故监测CVP对了解有效循环血容量和右心功能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经贵要静脉插入PICC管监测和经颈内静脉测定值无差异,已被文献证实[4]。

PICC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护理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可能来源于患者穿刺部位皮肤菌群污染;操作者在操作时污染;患者皮肤菌群迁移;或患者其他部位的感染。以前两种途径最常见。可给予庆大霉素8万U加生理盐水20ml湿敷.如患者突发高热,临床又查不出其他的原因,应考虑导管感染,此时应果断拔管,用无菌剪刀剪下导管前端0.5—1.0cm做细菌培养。同时做血培养,为抗生素的选择提供依据。导管堵塞也是PICC置管后主要并发症之一,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是正压封管、定时冲管和更换正压肝素帽。笔者认为导管堵塞应在6h内处理。此时血栓形成时间尚短,对溶栓药物反应较敏感,复通机会较大。管相关性静脉炎包括机械性、化学性、感染性及血栓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通常发生于穿刺后4802h。主要由于选择的导管型号和血管的内径大小不适宜,导管材料过硬,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所致,可给予抬高手臂并制动。局部湿热敷、远红外线照射、外用消炎止痛膏、局部包扎,一般2—3d症状消失,对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临床护士应熟悉和掌握。这样可以及时处理,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后果。本组导管脱出和管堵塞有3例未能再通,均与不同程度护理不当有关,我们有理由相信PICC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孙继红.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时判断是否刺入静脉内的方法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46,

[2]许璧瑜,成守珍,揭素铭.PICC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3,9(5):361—362.

[3]傅建民,绍永,沈书英.腹部肿瘤围手术期试用PICC导管胃肠外营养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1999,21(1):35.

[4]张超,李玉清.经贵要静脉穿刺、引导扩张法插入CVP测压管和Swan-Ganz管[J].中华麻醉学杂志,1988,5(8):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