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1

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

王金书

王金书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豫让桥办事处中心学校054000

大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先“吃透”教材,才能发现文本中有价值的训练点。教师可依托训练点引导“下水”,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体现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应用。

一、词语模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多读书,获得丰富的语言积累,并且要活学会用,将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习作积累合适的“砖瓦”。比如,学习了《准时的登陆表演》,我让学生用“小巧玲珑、飘飘欲仙、准时无误、一身绝技、如期而至、鱼贯上岸、秩序井然、步履蹒跚、整整齐齐、如醉如痴、赞叹不已”这些词语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仙企鹅准时的登陆表演。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小巧玲珑的仙企鹅十分讨人喜欢,它们不仅走起来飘飘欲仙,而且能够准时无误地做登陆表演,天生一身绝技。时间快到了,仙企鹅能如期而至吗?先生们,女士们,睁大你们好奇的双眼吧!……见证奇迹的时刻终于到了:只见领头的仙企鹅首先破浪来到岸边,接着,几十只仙企鹅列成长队,鱼贯上岸。一队跟着一队,秩序井然,虽然步履蹒跚,却又整整齐齐,看得游人如醉如痴、赞叹不已。”

像这样的练笔可以在课外完成,但点拨必须在课内,反馈评价也是不可忽视的。在阅读教学中可多次练习,对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把学到的词语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去,这才算形成了语文能力。

二、句式模仿

教材中的课文就是我们进行仿写的最好例子。如学习《匆匆》时,第三自然段中有这样一个句式:“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作者用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学生们仿写得很好:“睡觉的时候,日子从床上溜走;玩耍的时候,日子从脚下溜走;发呆时,便从凝然的双眸前溜走。”

这种体验,不仅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珍贵,更重要的是在句子的模仿练习中培养了语文素养。

“胸藏万汇凭吞吐。”的确,丰厚的积累是写好句子的前提。为了优化记忆、巩固积累,最后成为真正的“积累”,在学完这一单元后,我设计了类似的练习。

按提示仿写: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被();如(),被()了。

2.春天,我满怀希望地抚摸着小树的枝条,希望找到一棵幼芽——大自然冬眠后醒来的第一个征兆。

仿写:

夏天,我满怀希望地()着(),希望找到()。

秋天,我满怀希望地()着(),希望找到()。

冬天,我满怀希望地()着(),希望找到()。

3.他爱那支撑他熬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明月。

仿写:他爱那(),他爱那(),他爱那(),他爱那()。

三、精彩句段模仿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构段方式的精彩段落,总结出构段规律,让学生模仿,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如《桂林山水》中的第二自然段:第一句采用对比的写法,突出漓江水的与众不同;第二句采用排比,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第三句通过作者的感受,衬托出了漓江水的静、清。

老师先“下水”,来一段关于路的描写:《迎宾路》。“我走过坑坑洼洼的土路,爬过陡峭的山路,却从没有见过迎宾路这样的路。迎宾路真长啊,向东看不到头,向西看不见尾;迎宾路真宽啊,几辆大卡车并排前行,也不显得拥挤;迎宾路真净呀,我环顾四周,竟没有发现一丁点的杂物。走在这样的路上,感觉太爽了!”

老师带了头,学生们跃跃欲试,劲头可足了。

四、全文模仿

全文仿写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进行的练笔形式。在具体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脉络层次,掌握写作方法,为学生写好文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如《祖父·后园·我》描写了“我”跟着祖父在后园中栽花、拔草、开玩笑等自由自在的生活,文章条理清楚——1.祖父具有怎样的特点?2.后园为“我”的童年带来了些什么?3.祖父、后园、“我”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作者笔法细腻,将一个个童年的生活情景写得具体而生动。学完这课以后,我要求学生仿照课文写出自己的童年生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们摩拳擦掌,三五成群地讲述着自己童年的趣事,结果他们写出了《妈妈·方桌·我》、《李炜·电脑·我》等一个个生动有趣而又充满亲情、师生情、友情的故事。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实际上,就是教师以课文为例子来教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在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语言精华处驻足鉴赏,模仿运用语言表达的技巧,掌握语言表达的规律,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