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器官捐献的文化心理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影响我国器官捐献的文化心理因素

池文婷1黄海2

池文婷1黄海2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000)

(2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器官获取组织(OPO)广东广州510010)

【摘要】器官捐献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也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目前器官捐献率低,人们尽管在价值取向和理性方面肯定它的意义,却不愿在情感和传统文化心理方面接受它,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心理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从中国的文化心理学出发,从传统孝道、生死观、鬼神崇拜、家庭观念等方面,探讨其中的影响我国器官捐献的文化心理因素。

【关键词】器官捐献;心理文化;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281-02

截至目前为止,全球开展的器官移植手术数以万计,许多患者因此而重获健康。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器官移植技术日益成熟,但器官供体短缺成为我国制约器官移植发展的“瓶颈”。器官移植有赖于器官捐献,器官捐献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也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目前器官捐献率低,人们尽管在价值取向和理性方面肯定它的意义,却不愿在情感和传统文化心理方面接受它,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心理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从中国的文化心理学出发,即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心理学出发,探讨其中的影响我国器官捐献的文化心理因素。

1.文化心理的改变需要理由和时间

中华民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自古就有“保留全尸”“入土为安”“百事孝为先”的传统,并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风俗习惯,形成共同意识倾向种植在民众内心里。目前器官捐献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很少民众自愿器官捐献,民众会因为从众的心理不愿意选择器官捐献。民众对器官捐献的态度认知,是随着社会变化发展逐渐形成,不是短时间就会有所改变的,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

2.传统孝道观念的影响

由于受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器官捐献存在阻力。其一,活体捐献器官,身体是父母的生命所给,不能轻易毁伤或给人[1]。《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2]其二,出于传统孝道影响,人们若将已故父母或是亲人身体遗物捐献出去会被认为不孝,完整保留父母的遗体是对父母的尊重。“生,时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也。”父母在世的时候要恭敬地奉养,去世后后诚敬地祭享。即使是父母不在人世了,为人子者行事之前还需考虑到父母的意愿和荣辱。传统的礼葬仪节,最基本要求便是全而葬之,常言道“保留全尸”,曾子以为“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3]这些观念导致捐献者甚少和捐献器官匮乏。

3.生死观念的影响

3.1忌讳言死

我国文化传统对待生命和死亡的基本态度千百年来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至今还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们。有调查表示是愿意与家人朋友讨论器官捐献相关信息是愿意参与器官捐献的因素之一[4]。中国人忌讳言“死”,人们不愿意在生活中谈论器官捐献的话题。在总体上,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乐生文化,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生命的意义在于现世,重视现实世俗生活。乐生恶死的传统的生死观念影响深远[5],一般人用回避的态度来对待死亡,更加强了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造就了中国人对死亡的忌讳,更不用说不在生活中谈论器官捐献的话题,阻碍了器官捐献在我国的发展。

3.2鬼神崇拜

中国人崇拜鬼神,出于对人死后的样子的畏惧,相信人死后依然会以“鬼”的形式存在。认为世间存在神仙和妖魔鬼怪,或相信某种生物具有超自然的“灵魂”。这些鬼神对人类的生老病死都有外在的控制力量。器官捐献对遗体的亏损,是对死者的不敬,会引起生者的不吉利,基于这样的观念[6],国人愿意选择遗体捐献的就是少之又少了。

4.传统家庭观念

中国人是以家庭为中心的,个体会在做出重大决定时会考虑到家庭的利益与感受,尤其是表现在医疗活动中,因此家庭决策在器官捐赠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发现影响市民捐献意愿的主要因素是传统观念和家属情感,家庭沉浸在亲人去世悲痛中,这时将亲人遗体捐献有违情感和精神需求[7]。家庭的亲情往往使家属拒绝捐献死者的遗体器官,保留全尸的习俗认为完整保留亲属遗体是对亲属的尊重,也是生者对死者感情的体现[8]。

5.小结

在传统孝道的文化的影响下,人们若将已故父母或是亲人身体遗物捐献出去会被认为不孝,身体器官不能轻易毁伤或给人;同时忌讳言“死”的文化环境,人们习惯用回避的态度来对待死亡,不利于器官捐献的宣传发展;国人是以家庭为中心的,常常因为家庭的利益与家人感受而拒绝捐献。近年来,社会观念在各个方面不断地有所改变,但各种观念转变需要过程,这有赖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有赖于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树立科学的身体观和死亡观,考虑到家庭的重要性,争取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树立捐献榜样,通过榜样效应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捐献队伍中来。通过在公众场所,如医院的健康教育宣传栏中,病房里的休息区,通过宣传册、光盘等形式进行器官捐献教育宣传,医护人员担负起宣传和倡导作用,亲属获得正确信息对器官捐献有正确的看法和评价,以提高我国公民对捐献器官的认知和意识,进而促进我国的器官捐献率。

【参考文献】

[1]刘勇,董园园.影响器官捐献的社会观念影响器官捐献的社会观念解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5,27(5):48.

[2]颜伟.“身体发肤,不敢毁伤”议[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5):1-2.

[3]吴蕴慧.《礼记》孝道思想解读[J].史料研究,2010(5):67-68.

[4]JoyceA.Trompeta.BruceA.Cooper,AsianAmericanadolescents’willingnesstodonateorgansandengageinfamilydiscussionaboutorgandonationandtransplantation[J].ProgressinTransplantation,2012,5,22(1):33-39.

[5]郝军燕.试论我国传统生死观的现代生命伦理效应[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8.31(8):19-22.

[6]沈琳.灵魂与物身关系探析[D].辽宁:辽宁大学,2013:13-14.

[7]王黎,张晓萍.我国公民对器官捐献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7(24)7A:988.

[8]陈来.儒家的身体意识与当代器官捐献伦理[J].文史知识,2013(0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