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措施金日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加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措施金日鸿

金日鸿

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摘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及监管通过这些年的完善,还是有不少亟待改进的地方,不能够完全达到目前环境监控和检测任务的要求。本文首先阐述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简要分析了我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重点论述了加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应采取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检测;质量控制;问题;措施

1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它也是保护环境工作中的重要的技术支撑,是环境管理的主要方法。环境监测信息的准确性以及信息的分析是监测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产品,也是环境问题分析的重要前提。监测数据的获取是环境监测的直接目的,与此同时,还要把监测监督与考核的机制建立起来,把质量控制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建立起来,把质量巡查的工作开展起来。所以,对于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高度重视起来,每一级的环保部门也要关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把全过程质量保证重视起来,从思想上要有准确的认识,并且还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把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2我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1质量控制意识不够,控制措施方法单一。部分基层站质量控制工作较为松懈,缺乏主动管理的自觉性,不能积极主动发现解决问题。有些工作人员、甚至高级管理层人员没有树立“环境监测质量是环境监测生命线”的质量意识,忽视质量控制,致使质量控制体系不能持续改进和完善。对于室内质量控制措施仅仅采用相对比较简单的方法,现场采样和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也存在着漏洞和缺陷,这样就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性。

2.2实际工作与质量体系文件不相符合。存在照搬照抄、仿造他人的现象,对实际工作的开展不起作用。质量控制体系文件对日常环境监测活动起着一种很好的自我监督作用,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的过程,而它执行起来的过程却费时费力,某些基层环境监测站的质量控制体系文件往往是工作一套,文件又是另一套,失去了体系文件本身所在的意义。

2.3硬件跟不上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需要。当前在环境监测方面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少,一些基层的环境监测站人均办公的面积达不到国标规定的要求,甚至更谈不上其布局要适应分析工作。有些基层站仍然在用上一级监测站淘汰下来的监测仪器设备,由于其本身使用年限已久,精度不够,这样就难以保证监测质量。

2.4人员综合素质不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发展受限制。由于基层站工作环境的落后、地方经济不发达,无法吸引相关专业高学历的人才。而现有工作人员大部分专业底子薄弱,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已经跟不上正在不断提高的环境监测技术。另一方面质量控制的人员存在严重不足,质量监测人员和技术负责人员往往由行政领导兼职,这又难以适应监测质量的发展需要。

3加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应采取的措施

3.1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在环境监测体系之上。为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应组建环保部环境监测司,研究并出台《全国环境监测条例》,从法律上将环境监测进行定位,明确环境监测统一监督管理,制定要求统一环境监测数据与信息发布标准,完善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建立环境监测仪器适用性检验与准入标准,建立环境监督技术认证制度等。通过法律形式,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规定的权威性,确定统一标准,能够有效避免对标准理解差异,提高环境质量控制效率及质量。

3.2建立环境监测短路径质量控制体系。从国家政府到地方政府,应建立出一个完整且明确的环境质量控制体系,通过梯级化管理形式,通过建立国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与地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推动短路径管理。在短路径管理体系中,国家环境监测部门直接领导地方环境监测中心,建立区域性环境监测管理机构,通过区域性环境监测管理机构指导地方环境监测中心,形成国家、区域、地方短路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审核,判断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定期或不定期对环境监测机构资质及人员进行考核,引导环境监测机构积极应用环境监测的新技术、新设备,综合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将环境监测行政管理与业务技术进行分离,解决影响环境监测的机制问题,逐渐建立起环境质量监测与环保部门协调统一,社会资源分工合作的现代化环境监测模式。通过建立区域性环境监测中心,可以进行环境监测新技术研发,针对区域环境问题,研发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检验标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区域环境监测质量及整体水平。支持并鼓励地方建立相应环境监测实验室,应用社会资源加快环境监测技术研究,通过技术创新并推向市场,推动新技术应用效率,降低独立科研机构研究经费等。

3.3完善环境监测监管保护办法。(1)要确保资金的投入,尤其是要保障品质监管实验室的设施,保障检测仪器的购买。国家应当将这项资金归入到年度固定经费中并规定只能用在这一项中。(2)应当加强环境标准物质的开拓程度,尽早成立分析体系,尽量填补其他区域没有的标准样品,如生态、海洋、大气降雨、有机污染物等,扩增现今拥有的标准物质适合使用的区域,努力开拓探究途径、提升分析能力和水准、增快拓展的速度,从而符合环境监控和检测任务的要求。(3)应当更好的健全监控和检测准则,有体系地整理、修正和健全现今拥有的环境监控和检测准则,有规划地弥补全新的监控和检测区域中监测准则的空白。(4)应当确立环境监控和检测仪器设施准许进入的体系和相关的技术标准,尽量改善当前仪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品质好的与品质坏的混杂、精确性能和安定性能各不一样、检验的依据不一样、不一样的仪器之间不能够比较以及市场服务不符合标准等,所以就要做好监控和检测的硬件品质监管。

3.4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加强现有人员培训。(1)强化人员培训。通过上岗培训、技能教育、继续教育、专题培训等形式加强全员培训,从而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切实增强实验室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与使命感,自觉参与质量控制。(2)提高人员的能力水平。质量控制行业从业人员不但要掌握监测业务方面的知识、熟悉相关标准、规范及技术方法,还应了解管理学、心理学、计量学等学科的知识,以便于更好地进行质量控制,从而全面提高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加强队伍素质自身建设,不断推进继续教育。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4结束语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也是科学管理监测站和监测系统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国环境监测的领域、范围不断扩大,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监测能力都得到了快速进步。但相比之下,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工作却相对落后,与现实需求之间还存在相当差距。因此,提升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环境监测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必然要求。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测结果科学、客观、公正的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李国媛.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基本因素探析[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

[2]顾红明.加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若干思考[J].质量与标准化,2011.

[3]曹小红.论我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的创新[J].科学与财富,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