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机械设备的经济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3

探究机械设备的经济管理

史昆峰

史昆峰/五矿邯郸机械设备分公司

【摘要】加强机械设备的经济管理是企业相关部门的义务和责任,因为只有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将创新式管理方式应用到机械设备管理中,才能够保证设备的良性运行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首先介绍了机械设备资金投入量及具体使用效果,其次简述了机械设备完好率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本公司的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经验就如何实现设备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机械设备;经济管理;资金投入;设备合理使用

一、引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增加了市场内部同行企业之间的竞争,如何提升竞争力,获得生存的机会,提高企业运营效益是每个企业都应当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机械加工行业是重工业企业之一,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的加速,机械加工企业的数量也随着增多,不断增多的企业数量不仅活跃了机械市场,同时增加了机械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很多企业包括本公司为了获得生存发展空间,必须学会改变以往的计划粗放型管理方式,转而以经营集约型管理方式作为新管理方式。其中设备的经济管理这一理念就是在经营集约型管理中提出的,它主要是为了研究和控制设备的投入产出效果,并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设备的年度使用费用,节约动力燃料的消耗,同时通过准确的设备定额施工和费用核算来降低生产投入,从而将企业现有设备的效果最大发挥出来,让企业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机械设备资金投入和使用效果简析

只注重使用,不考虑经济效果的商品已经不具备经济市场,因此在进行产品生产时,生产企业既要保证生产产品的质量,同时还要能够在既定的生产工期内保证产品的经济型。机械生产中,设备是生产经营的关键组成,生产中生产设备不能运行就不能进行生产,同样的运行效率不高的生产设备也同样不会带来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现有生产设备的维护,充分发挥生产设备的效能是每个企业生产部门都应当做到的基本责任。因为作为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手段和生产资料,生产设备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只有时刻保持设备运行的良好状态,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设备的功能,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另外,设备的购置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且投入使用后还需要支付各类维修费、人工费、能源消耗等费用,但是生产设备又是生产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因此只有做好生产设备的维护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这些高成本设备的功能,让企业获得高效益,同时优质的设备维修服务也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企业在设备购置上的成本。

设备投资同样需要考虑资金投入效果、产出效果以及资金投入具体效益。投资之前,投资人必须找准投资时机,事先对投资最好详细的分析论证,这样才能保证投资的最终成效。例如由于资金具有时间价值生产先后,因此在进行设备资金投入时应当调查清楚,投入设备整修的资金是分期还是一次性投放,是急用先修还是后用后修,只有考虑了所有影响因素才能保证对设备的资金投入能够满足施工生产的需求。企业进行设备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减少生产投入,创造更多产值和利润从而获得最大效益。若企业购买的设备质量差、不便于维修,操作复杂且利用率低就有可能导致即使花费了很大成本却仍然不能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甚至不能让购买的设备正常投入使用,从而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投入资金的浪费。资金积压、流动资金减少从而造成企业资源浪费。只有提高资金使用成效,最大程度提高有限设备的机械利用率,才能够让投掷在机械设备上的资金显现成效,才能强化设备的经济管理。

三、机械设备资金投入应当适时适当

设备的投入还要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虽然很多企业人员众多,劳动力密集,但是由于在职员工大都文化水平低,技术素质差。冒然购进精度高、技术先进的设备会造成职员的大量闲置,同时由于现今设备需要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员工,否则很难工作,企业人员技术素质跟不上也很难操控技术先进的设备。以本公司为例,公司内部很多员工文化水平低,技术素质还跟不上公司发展要求,为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公司也针对员工进行了定期的短期培训,但是由于目前公司内部学技术风气没有建立,员工学习意识不强烈,因此短期培训效果并不明显,但是因为技术理论培训时一个长期培训的过程,因此要想提高员工整体素质,还不能操作过急。为了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公司也投入资金,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机械设备,但是由于初次设备这些先进设备,员工在操作过程中,短时间难以掌握设备的操作流程,同时先进设备使用后的维修机制也没有建立起来,从而导致很多设备因为操作失误发生故障时也不能及时排除故障,进行正常生产,这样导致即使生产中购置了生产效率高的设备却仍会耽误生产期的尴尬局面。例如,为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我公司也曾引进过较先进的生产机械设备,设备进价高,性能好,技术性强。但是因为大部分员工文化素质不高,对设备性能不了解,短期内不能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流程,因此设备经常出现故障,造成生产出现问题。而设备购置后并没有建立相应的维修机制,且维修人员也没有掌握该类生产机械设备的具体维修技术,导致设备维修质量不高。总体来说,虽然企业购进了先进设备,但是因为各项因素的影响不仅没有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反而耽误了正常生产。另外没有根据施工实际需求而投入不必要资金同样也会导致资源浪费。可见不切实际的设备改革不仅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会造成资金浪费,甚至为正常生产带来不便。所以资金的投入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企业设备产出效果以及企业的最终效益。

四、机械设备完好率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很多企业过于追求设备完好率而一味对设备进行整修,大量更换配件,很多设备中的零件没有使用就被换掉当做废品处理掉了,这种片面追求设备完好率提高的行为不仅造成了物质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设备投入成本。虽然这种方法能够简化维修过程,但是造成了维修人员的大量闲置,工作不饱满,同时设备耗损大,劳动生产率大,企业产值降低。高设备投入支出和低产出值的矛盾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另外生产任务不饱满也让很多已经维修好的设备闲置,而闲置的设备不仅占用了大量厂房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看护和保管人员。而经过长期的风雨侵蚀,这些闲置设备自然磨损严重,配置丢失严重,为了保证设备的可用性,必须对这些损耗严重的设备进行重新维修和更换配件,从而又造成了严重的资金浪费,这样的设备使用恶性循环一旦出现,不仅造成严重的物质资源浪费,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企业在使用设备时要能够按照设备使用实际情况进行设备零部件的维护和更换,通过合理处理这些关系来降低机械设备的使用费用,这一点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同时也是十八大精神的具体贯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十八大的根本,企业要想做到长远发展,就应当抛弃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从企业实际出发,做好设备的维修,合理投入设备使用资金,从而达到节约资金,提高设备经济管理水平的效果。

五、设备的优化配置以及合理使用

不同于以往的各单位自己配置自己使用的情况,对设备进行优化配置是从全局出发,通过合理布局来充分发挥所有设备的作用,同时在使用时确保设备使用能够和企业生产任务趋于平衡,从而最大程度的利用所有设备的能力。设备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不仅是简单的技术问题更牵涉到企业的资金使用,只有合理布局,合理使用所有设备,通过集中使用,频繁调动的方式来满足施工对设备量和质的要求才能够取得良好的设备使用效益,避免设备的闲置,提高设备资金使用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六、加强设备的维护修养并降低设备消耗

加强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修理能够延长设备寿命,延缓设备的报废时间,从而提高企业设备资金投入的利用率。而要想延长设备寿命,企业必须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对设备的操作水平,做好设备的定期维修。如我们机械设备分公司,铸钢件和耐磨铬球是我单位的支柱产品,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顺利完成生产工期,加强设备(中频炉)管理起着关键作用——中频炉的“健康”、安全是每一个铸造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对企业也将有重大意义。因此就应该要求操作者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各种操作不当均可能会降低炉子的使用寿命。所以必须对炉子使用过程(比如:熔炼过程中尽量避免高温熔炼、在停炉冷却时,避免炉衬骤冷)层层着手把关,实行“谁值班谁负责,责任到底”制度,同时要求设备管理员定期对电炉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如经常进行吹扫线圈,清扫线圈上的杂物防止线圈击穿,从而避免了由于设备故障而导致的拆炉,有效的提高了坩埚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降低炉子的不必要的损伤,尽可能延长炉子的使用寿命,由此可知,合理充分使用机械设备,减少大修次数,提高利用率,能够积累延长机器设备的运转时间;合理的大修和适当的更换零件可以延长设备的寿命,达到降低维修成本资金的目的。

与此同时,严格控制和减少维修费用能够反映出设备维修工作的质量,而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维修好更多的设备也是设备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很多设备也可以通过按照调整装置来补偿基准件工作面的磨损量。生产当中有很多设备机身、机体等都可以通过砂轮、焊接、刷漆、研磨等制作工艺来恢复设备外形,从而让设备保持相应的外观和使用性能。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设备控制效果,降低设备维修费用。

提高设备修理质量同样可以不但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延长设备大修周期,避免设备生产中出现非正常磨损或意外事故,还可以节省维修费用,减少企业在设备维修保养上的资金支出。可以说设备维修时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长期、有效的投资。在进行设备维修时,要能够结合生产施工的实际情况判断应先用后修还是先修后用,修理资金的投入一般以分批分期进行为佳。因为若对所有设备进行一次性维修,一些不用的设备会被闲置,不但需要添加看护人员同时这些已修好的闲置设备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自然磨损还是会造成损耗,这样在下次使用时还是需要进行维修,从而造成维修资金的浪费;

适时的大修可以降低成本,为了保证大修的合理性和质量,必须抓住下面两条原则:第一是结合企业设备使用的实际情况适当延长设备大修间隔期;第二是尽量降低设备大修的成本。另外还需加强对大修成本费用的定额定制,通过控制核算,加强对设备的管理来减少大修费用,从而提高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为了降低企业设备的维修成本,强化维修人员对设备的保养意识,本公司将设备修理费用和承修者的利益直接挂钩,按照维修人员的修理价值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在对较大型设备进行维修时,对设备修理成本进行了定额分析并进行了成本的核算、控制欲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采用这种经济管理法大大降低了设备的修理费用,且提高了公司对设备经营管理的水平。实际生产过程中,公司相关部门还就具体修理过程中出现的材料消耗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数据和各类数据的修理经验都进行了记录,从而为相同类型设备的维修以及具体设备维修支出的核算提供了详细的数据。

通过控制消耗,加强考核管理来加强设备的经济管理。生产施工时每项生产程序都应按规定额度进行,同时尽量增加台班产量,减少每道程序中台班使用数量。企业每半年需进行一次经济分析,实行单机核算,即按照台班产量、收入进行奖例,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引导员工自主开展节约运动。在进行采购时要进行严格把关,构件价格、质量和数量应由机械工长、设备管理员、项目经理公共确认,经考证属实后再实施。同时生产施工时,操作人员需认真填写设备运用记录,工段长每天都必须进行确认签字,设备管理员每月需将记录汇报总部,作为设备运行的考核资料。

设备的经济管理是一门新的学科,设备的技术管理和企业的经济管理是直接挂钩的,讲求设备使用的经济效益是进行设备生产必须遵循的原则,如果设备使用经济效益差,那么再好的设备、再精湛的生产技术也无济于事。另外若设备投入成本高、耗费大但维修却跟不上生产也会影响生产效率和生产最终效益。因此结合公司实际生产情况对机械设备进行经济管理至关重要,经济管理包括设备的合理应用配置也包括设备的后续维修费用管理,只有从多个方面考虑周全,才能够提高生产设备的使用功能,降低总生产成本来追求设备的最佳价值。同时只有做好企业的设备经济管理才能保证企业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占领市场,谋求更大的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吴凤海.浅谈冶金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价值工程》.2011年12期

[2]胡觉,凡孟春.我国冶金设备行业标准化工作情况.《重型机械》.2010年z2期

[3]乔光午.浅谈冶金设备机械与液压系统的保养与维护.《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