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凤甘肃省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734000
2004年,由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科学专业黄昭鸣教授主持申报的课题《人工耳蜗术后汉语言康复教育机理和方法研究》被教育部列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该课题中结合现代言语病理学、听力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了HSL理论,即:“聋儿康复教育由听觉康复(H)、言语矫治(S)和语言教育(L)三大板块构成”。首先提出了听觉康复是聋儿康复教育的第一阶段。听觉康复以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为基础,通过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促进聋儿听觉功能的恢复与发展,其重点在于解决“听得明白”的问题。保证听觉康复效果的关键是早诊断、早训练。听觉功能的康复分为四个阶段,即:听觉察知、听觉分辨、听觉识别、听觉理解。这四个阶段既是听觉康复的内容,也是听觉康复的目标。听觉康复的主要形式是个别化康复;听觉康复的主要手段是充分利用现代化听觉康复设备,在对听力障碍儿童进行定量评估的基础上,制订个别化康复计划,进行系统、科学的康复训练。
下面我就谈谈我校在学前聋儿康复中培养聋儿听觉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在主题教学中培养聋儿的听觉能力
教学内容由若干教学单元组成,每一单元有一个教学主题,各单元的内容由简至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称之为主题教育。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可以强化聋儿口语、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主题教育的形式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促进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通过一个主题的教学,使聋儿尽可能多地掌握与本主题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趣味性和互动性很强,能收到特殊的教学效果。例如:《交通工具》这个主题中,我们首先让聋儿认识各种交通工具,再让聋儿通过多媒体课件聆听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最后通过游戏的形式让聋儿辨别这些声音,从而培养聋儿的听觉察知能力和听觉分辨能力。
二、在区角教学活动中培养聋儿的听觉能力
区角活动是指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游戏教学活动,它是集体教学的另一种主要形式。区角包括语言角、认知角、操作角与音乐角。“区角”活动是“主题教育”内容的拓展与补充,其中也渗透了听觉康复与言语矫治的内容。比如:结合季节特点,我们制定了《夏天到了》这个主题活动,聋儿知道夏天打雷、下雨、刮风的现象很多,先让聋儿聆听这些自然现象的声音,再让聋儿用打鼓模仿打雷声,用摇动沙锤模仿下雨声,用摇动塑料袋模仿刮风声,通过让聋儿模仿、表演等方式方法亲自感受这些自然现象,让聋儿在玩中学,做中学,乐中学,在相互交流中学,在语言发展的同时,其语言能力、动手能力、认知能力、交往能力、听觉感知、言语产生等能力也得到全面发展。
三、在个别化康复中培养聋儿的听觉能力
个别化康复是指在康复教育中,由教师利用现代化的听觉康复设备,对聋儿听觉功能进行系统评估,并结合其在集体教学、家庭康复中的有关问题,制订相应的听觉康复计划,对其进行个别化的、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的过程。个别化康复主要内容有:听觉康复、言语矫治和认知训练。我校单训室配备了专职的单训教师,每一个单训室里配备了启音、启智博士仪器,教师结合每个聋儿的年龄、听力损失程度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做到一人一本单训个案、评估个案,进而更好地训练聋儿的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
四、在家庭康复中培养聋儿的听觉能力
家庭康复是指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对聋儿实施康复教育的过程。家庭康复教育的内容是与集体教学与个别化康复的内容紧密相连的。充分发挥家庭康复作用的一个主要措施是对家长的培训与指导,主要形式为集中培训与个别培训二个部分。学校不定期地举办家长培训班、专题讲座、主题教学观摩、家长教学观摩、月教学成果展示、亲子课堂;在个别培训的时候让家长通过每日交流、亲子同训、个别化康复观摩。目前,家庭康复以其灵活性、互补性、拓展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我校自2000年开办学前语言康复班至今已有12个年头,在这风风雨雨的不懈探索中,我们在聋儿康复教育和学前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聋儿学前教育的课程改革做了初步的尝试,并且编订了校本教材,以主题课的形式贯穿于教学始终。通过集体教学、个别化康复、家庭康复操作模式培养聋儿的听觉注意、听觉识辨、记忆声音和理解声音,对我校学前康复班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研究,提高我校聋童学前康复教育的效果,从听觉能力、语言能力,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几个方面促进聋儿全面发展打好基础。用科学数据做依据,切实做到让每一位听觉障碍儿童都应享受有发展听能、在日常生活中以口语与他人沟通的机会,不断缩小聋儿与健听儿童语言水平之间的差距,真正融入主流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