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索美拉唑治疗咽喉反流的疗效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1

埃索美拉唑治疗咽喉反流的疗效评估

金清久

黑龙江省林口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600

【摘要】目的:探析埃索美拉唑治疗咽喉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48例咽喉反流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n=24,给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n=24,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RFS(反流检查积分量表)、RSI(反流症状指数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66.7%,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RFS、R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在咽喉反流治疗中应用埃索美拉唑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普及。

【关键词】咽喉反流;埃索美拉唑;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350-01

咽喉反流指的就是胃内容物反流到咽喉所导致的一系列体征与症状的总称,吞咽困难、咽异物感、慢性咳嗽等是其主要临床症状。有关调查研究[1]表明,在耳鼻咽喉科就诊的咽喉不适患者中,约4-10%的患者和咽喉反流有关。现今,在咽喉反流临床治疗中,质子泵抑制剂较为常用,主要为埃索美拉唑。为了进一步了解埃索美拉唑治疗咽喉反流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48例咽喉反流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48例咽喉反流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24例。对照组中,女12例,男12例;年龄18-69岁,平均(40.1±8.4)岁。观察组中,女13例,男11例;年龄20-71岁,平均(41.2±7.9)岁。统计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可知,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比较性。2组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莫沙必利口服治疗,3次/d,每次1片,空腹服用,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口服治疗,2次/d,每次1片,空腹服用,连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采用RFS、RSI评估与记录2组患者的反流检查积分与反流症状。

1.4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的喉镜表现判断治疗效果:显效:经治疗,患者咽喉水肿、充血及肉芽肿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经治疗,患者咽喉水肿、充血及肉芽肿等症状有所好转,但未完全消失;无效:经治疗,咽喉水肿、充血及肉芽肿等症状未见改变,总有效率是有效率和显效率的总和[2]。

1.5统计学处理分析

将2组患者的观察数据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2.0中进行分析,用[n(%)]表示患者临床疗效,且给予x²检验,用()表示患者RFS、RSI评分,且给予t检验,若P<0.05,代表2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66.7%,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b代表P<0.05

3.讨论

咽喉反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耳鼻喉科病症,慢性咳嗽、咽痛、呼吸困难胃反酸、烧心等是其典型表现,咽炎疾病出现后,患者在清晨醒来的时候会有明显的喉部有异物的感觉,咽又咽不下去,而想吐却有吐不出来,令患者非常的苦恼,如果患者没有及时的接受治疗或者是治疗方式不当的话,还会演变为恶性肿瘤,所以,患者出现了喉痛症状的话,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及时接受治疗。这种疾病对患者生活与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临床治疗中,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于咽喉反流治疗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埃索美拉唑是一种新型质子泵抑制剂,具有血药浓度高、生物利用率高、血清清除速率慢等特点,可对胃酸分泌予以有效抑制,临床应用效果较好[3]。而莫沙必利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肠道症状予以改善,无法抑制胃酸分泌。

本文研究结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6.7%、91.7%,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RFS、RSI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由此说明,在咽喉反流治疗中应用埃索美拉唑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普及。

参考文献:

[1]李琨,蒋武冲.埃索美拉唑治疗咽喉反流45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114-115.

[2]刘凡理,陈波蓓,陈小燕等.埃索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及食管动力学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22(9):445-448.

[3]代红英.埃索美拉唑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14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