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达世兰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一幼儿园730400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然而,现在的幼儿尝尝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他们脆弱、敏感、任性。本文旨在探讨在幼儿园实施感恩教育的意义,以及一些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感恩、感恩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第一,认知层面,就是要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第二,情感层面,就是要在认知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幸福和愉悦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第三,实践层面,就是要把恩情意识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具体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甘于奉献的习惯。

为了解幼儿在“感恩”情感方面的情况,笔者曾对自己所在的大、中、小三个年龄班的家长做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现在的孩子普遍不懂得体谅父母辛苦的占76%;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事,比如说,爷爷、奶奶或父母生病了,不懂得要主动去表示关心的占68%;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却不懂得要主动地向别人表示感激或感谢的占58%。这一结果说明现在的幼儿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施恩。究其原因,就家长而言,在对孩子的培养上,不少家长只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现在的小孩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全家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想得到孩子的回报,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自然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感激他人。因此,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

二、幼儿园感恩教育的意义

所谓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的认可,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迅速、可塑性很强的时期。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说个体生命早期的发展状况对人一生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贺拉斯·曼所曾说过:"凡是任何事物生长的地方,一个塑造者胜过一千个再造者。"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性格、习惯、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幼儿阶段进行感恩教育有着十分特殊的价值及意义。

首先,感恩教育就是为了让幼儿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并能从身边的亲人做起,通过爱父母、爱家庭,进而推己及人。其次,感恩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相贴近,更符合幼儿年龄的特点。孩子天真、纯洁,对爱有天生的需求,对善、美有本能的向往,从小培养一种关注他人的能力,体验他人情绪的能力,表达自身感受的能力,将有助今后形成对他人较高的关怀取向。幼儿阶段是其健全人格的养成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其不断去自我中心化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一时期,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关爱的教育氛围,运用合适的教育手段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就能增强感恩教育的效果。另外,还可以防止一些不良影响的侵入,避免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为幼儿良好品质的养成奠定基础。

三、如何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

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要引导孩子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

1.开展感恩活动,将感恩情结转化为感恩行动。

(1)利用节庆活动,开展集体"感恩"活动。

每年的"三八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都是我们教师开展感恩教育不可错过的良机。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单纯的口头教育是很难接受的,我们可以在这些众所周知的节日里开展专门的集体的感恩活动,让幼儿在一个大的氛围中感受学会"感恩"。如"母亲节"时让幼儿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制作一些想送给妈妈的礼物,并且节后进行分享,活动中,请小朋友表演节目等,在一次次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内心被融化。

(2)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主题式"感恩"活动。

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及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去体验、感受,渗透感恩教育。例如主题活动《我爱我家》的环境创设,在主题中有个音乐活动--歌曲《我的好妈妈》,歌曲体现了妈妈辛苦工作一天的辛劳,宝宝为妈妈的辛劳能做的事情,歌曲中教师不需要再作任何诠释,孩子很自然的从歌曲当中体验到了关爱带给人的喜悦。那么今天回家后的亲子活动就是"我给妈妈送温暖",于是孩子们有的给妈妈洗脚,有的给妈妈捶背,有的帮妈妈做家务。由此生成的系列感恩活动都让幼儿积极的参加,教师节孩子们和父母一起去拜访父母的老师,老人节全家人一起为爷爷奶奶送温暖,使孩子能够成为一位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充满爱心的人。

2.以身作则,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

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孩子感恩之心的"迟钝",传统的德育说教是不够的,我们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

(1)良好的家庭氛围,影响幼儿的"感恩"意识。

洛克的《教育漫画》中指出:"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出来的。"家长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在家中可以很轻松的创设感恩的氛围,在有意无意中,家人的一言一行中,孩子们会看在眼里,慢慢的记在心里,印在脑袋之中。相信很多人都被电视上一句"妈妈,我帮你洗脚"的广告词深深地感动,可以说家庭是孩子们第一个学校,而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的各种习惯与行为首先来源于家人,所以自己在得到帮助时,真诚的说声"谢谢",不时的拥抱自己的父母与家人,感谢他们的付出,虽然看似不经意的事,但都充满您对家人的"爱",而在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幼儿慢慢的感受、接触这些关心的话语、爱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们会在这样的氛围下,不自觉的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

(2)教师的言谈举止,影响幼儿感恩行动

德育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所以,在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做到的,必须自己做好榜样作用。如:在教育幼儿讲文明、讲礼貌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对幼儿有礼貌,幼儿问教师好,教师必须用亲切的语气回答"小朋友好!"遇见生疏人或参观的家长,教师应热情与之交谈、打招呼,无形之中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四、结论

幼儿感恩教育实质是一种知恩图报的教育。感恩教育要让幼儿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抚养他们,还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以及其他人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在"知恩"之后,即认识到从亲人、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而这种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情感方面的回报,如有时是一声简单的道谢。从小培养孩子感恩分享,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没有阳光,就没有大地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生命的延续;没有朋友,世界就会处于孤独和寂寞之中。让感恩教育走进生活,愿感恩之花常开,感恩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