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624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耐多药结核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总结相应的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100例结核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结核病患者中,其中有39例表现为肝功能受损、肾损害者14例、26例病人出现肠胃不适、8例病人表现关节疼痛、13例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通过调整治疗方法、对症处理之后,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有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所有结核病患者的病情出现了好转,从而受到了很好的控制。结论抗结核药物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在使用时应该依据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不同的抗结核药进行联合使用,从而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关键词:结核病;临床分析;抗结核药;不良反应
Objectivetostudytheadversereactionsinthetreatmentofmultidrugresistanttuberculosisandsummarizethecorrespondingmeasures.Methodstheobjectofthisstudyistoselect100casesoftuberculosispatientsinourhospitalfromMarch2011toAugust2012inthetreatmentofadversereactions,theclinicaldata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Resultsof100patientswithtuberculosis,ofwhich,therewere39casesofliverfunctiondamage,kidneydamageinpatientswiththediseasein14cases,gastrointestinaldiscomfortinthepresenceofthe26patients,thepaininpatientswithjointpainin8cases,therewereadversereactionsinthenervoussystem.Afteradjustmenttreatment,symptomatictreatment,adversereactionsoccurredduringtheantituberculosistreatmentistheeffectivecontrolofallTBpatientshasimproved,inordertobeagoodcontrol.Conclusionantituberculosisdrugseasilyintheprocessofantituberculosistreatmentduetoadversereactions,shouldbebasedontheinpidualdifferenceofpatientsandthespecificsituationinuse,reasonableselectionofdifferentantituberculosisdrugsincombination,sothatpatientssuccessfullycompletedtreatment.
Clinicalanalysisoftuberculosis(TB)adversedrugreaction
引言:耐药结核病是对一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耐药的结核病,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同时耐药的结核病称为耐多药结核病。耐药结核病的确定,是通过患者留取痰标本,在实验室进行结核菌的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测定,从而确定是否为耐药结核病。这种结核病的治疗极为困难。在治疗方案的设计等方面不够合理,极易引发更多、更严重的耐药。结核病需要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不间断用药半年以上,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ADRs),而影响结核病的防治。要全面了解并注意观察结核病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使病人能够坚持完成治疗,避免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100例结核病病例,所有病例诊断标准均符合“肺结核诊断与治疗标准”的诊断标准。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12~82岁,平均年龄39.3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2.1年。入院时检查所有病例均无血液病史,肝肾疾病以及胃病史,进行尿液分析以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所有病例的住院治疗时间均超过2个月,追踪调查时间大于12个月。
2治疗方案选择
由于耐多药结核病对大多数常用的抗结核药物(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因此在治疗耐多药结核病药物选择方面,多选择应用较少的抗结核药物(二线抗结核药物)。本文将治疗耐药结核病的药物分成以下几组,采用几组药物的联合治疗:
第一组:口服一线抗结核药物,如乙胺丁醇(EMB),吡嗪酰胺(PZA)等;
第二组:注射剂,如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AM),卷曲霉素(CM)等;
第三组:氟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Ofx),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第四组:口服二线抑菌类药物,如丙硫异烟胺(Pto),环丝氨酸(cs),对氨基水杨酸(PAS)等。
3结果
100例结核病患者中,其中有39例表现为肝功能受损、肾损害者14例、26例病人出现肠胃不适、8例病人表现关节疼痛、13例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通过调整治疗方法、对症处理之后,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有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所有结核病患者的病情出现了好转,从而受到了很好的控制。
4讨论
结核病是由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在全球及我国广泛流行,已成为了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我国结核病的犯病率高,负担是越来越大。现知抗结核药有显著的药物疗效,在临床使用上已有救治了不少结核病病人的生命,但由于治疗结核病需要多种不同抗结核药品联合使用,同时不间断用药需在半年以上,在杀灭了结核分枝杆菌的同时,患者由此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不同频度的药物不良反应,特别以胃肠道反应、肝损害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为主,从而降低了患者对结核病治疗的依从性、持续性,由此大大影响了结核病的防治,这些是不得不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的。
所有抗痨药都可能产生毒副反应即不良反应,不过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这些反应是很轻微的,但偶尔也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由于抗结核化疗方案是联合多种药物进行治疗,其疗程长,因而要特别注意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正确处理。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看主要抗痨药的不良反应。
(1)异烟肼。它是不良反应最少的一种药。很少导致肝脏损害,其发生率为1.7%,表现为黄疸、转氨酶升高,停药后可逐渐恢复。患者偶有厌食、恶心。也可出现周围神经炎,表现为双上、下肢感觉减退、麻木,可用维生素B6进行对抗。此药对神经的毒副作用多与大剂量应用有关,如使用常规剂量每天300~400mg,一般是不会发生的。
(2)链霉素。对听神经的损害是该药的常见毒性反应。听神经包括两个部分即前庭神经(管平衡的神经)和耳蜗神经(管听力的神经)。前者受损会引起患者出现头昏、眩晕;后者受损患者会发生耳鸣、重听,甚至永久性耳聋。以上毒性反应应尽早发现,尽早停药,并使用神经营养药如大剂量维生素B6、泛酸钙等进行治疗。
(3)利福平。该药较少产生不良反应,它与异烟肼一样是患者容易接受的药物,但少数患者可能发生肝功能损害,表现为黄疸、转氨酶升高,既往有肝炎病史者尤其要注意,特别在异烟肼+利福平治疗时,要注意是否有恶心、食欲不振,巩膜和皮肤是否有黄疸,并应定期检查转氨酶的高低。当发生肝功能损害时,应停药,加用保肝药后肝损可恢复。但是,是否需停药应到医院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不能随意自行停药。用药前和治疗期间均应检查肝功能。有肝病、肝功能不良者禁用利福平。
(4)乙胺丁醇。其不良反应是球后视神经炎,症状为视力减退,视野缩小,色觉障碍。副作用与剂量有关,采用每天每千克体质量15mg(即每日0.75g)的剂量时,极少发生副作用。发生后应立即停药,并作相应处理。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视力。儿童禁用此药,有眼疾、视力下降者禁用。
(5)吡嗪酰胺。其不良反应不多,也不严重,主要症状为尿酸升高,关节痛。一般发生在用药的1~2个月内,表现为大小关节痛,多发生在肩、膝和指关节,用阿司匹林等对症药可缓解症状。另一表现为肝功能测定中转氨酶升高,不伴有症状,此时,应注意观察、随访肝功能。轻度转氨酶升高者,一般不必停药,可一边进行保肝治疗,一边观察肝功能变化。
(6)对氨基水杨酸钠。该药胃肠道副反应常见,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恶心,甚至呕吐,现多用乙胺丁醇代替。如需要用,可口服小苏打或改用静脉滴注对氨基水杨酸钠,这样可以使胃肠道的反应减轻,使患者能坚持使用。也可加用胃复安等。过敏性皮疹也较常见,皮疹严重者应停药。
(7)左氧氟沙星。该药的不良反应极少见,少数患者可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偶有血转氨酶轻度升高,跟腱炎罕见。静脉滴速过快时可引起心悸、气急、头昏、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8)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该药的不良反应与链霉素相似,运用常规剂量(0.4g/d),较短疗程(2~3个月)时,很少发生,而采用大剂量、长疗程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听力损害和肾损害,耳聋患者禁用。用药前应检查肾功能和听力,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一旦发现听力损害(频发耳鸣、听力下降)或肾损害(蛋白尿、管型尿、肾功损害),应及时停药,并作相应处理。注意,丁胺卡那霉素只能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不能静脉推注,因其可引起呼吸抑制,甚至导致呼吸停止。
(9)丙硫异烟胺。该药常导致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一日剂量分2次,分别在早餐后或晚餐后1~2小时服用,可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个别人服药后口有金属异味。肝功能损害很少见。
本研究显示,抗结核治疗中不良反应多为合并症状,主要为肝损害、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症状、关节肿痛以及过敏等。随着用药数目的减少,不良反应的比例也明显减少,所以应对治疗早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密切监视,尽早进行处理。一旦出现不良反应,一定要仔细分析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时改变治疗方案,进行暂时停药、药物减量以及更换药物等处理,以免影响抗结核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闫英.40例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88
[2]李广松.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8):165-167
[3]王文成.抗痨药致肝损害4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1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