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绞痛患者6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1

急性心绞痛患者6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张书才

丰台区铁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100071

[摘要]目的:推敲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样调查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实施分组,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60%,观察组是93.3%,两者间的数据差异性较大,在统计学方面存在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在急性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佳,大大降低患者的痛苦,维持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关键词: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氯吡格雷;血小板

急性心绞痛[1]属于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心脏性疾病,发作时,会出现无法忍受的疼痛,时间会持续3—5min,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产生不良影响。病情较轻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就可控制,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进行多元化治疗,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急性心绞痛大大增加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病情发作时,会影响患者正常的血液流动,导致心肌缺氧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笔者节选2016年1月—2018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相关资料,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拣选自2016年1月—2018年6月时间段中我院接诊的6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实施对照观察。本次研究对象均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由女性13例、男性17例组成,年龄横跨是34—78岁,年龄中间值(62.5±3.5)岁,病程波动范围在7个月—11年间,病程中间值(6.5±1.5)年;对照组由女性10例,男性20例,年龄跨度范围是36—83岁,年龄中间值(63.2±3.6)岁,病程跨度是9个月—13年,病程中间值(7.2±1.4)年。分析研究对象病程、年龄、性别等资料存在的差异性,在统计学方面没有意义(P>0.05),仍有可比性。本次查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研究对象均事先知情且同意参与。

1.2方法对照组执行常规治疗方案,给予患者依那普利(生产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567),1次/d,10mg/次,再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1次/d,1片/次;观察组执行常规治疗方案+氯吡格雷(生产企业:赛诺菲(杭州)只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的综合治疗方案,1次/d,75mg/次,患者需连续用药28d。

1.3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在静息状态下,患者的心电图显示恢复正常,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心电图中的缺血减少,ST段回升不低于1mm,且导联装置中的T波坡度变浅超过50%,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未见好转,T波呈现直立状态,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此次观察研究有关的数据资料输入到软件SPSS22.0中,通过(±s)形式体现相关计量资料,并开展t检验,计数资料需完成x2检验,两者间的数据差异性较大,在统计学方面存在意义(P<0.05)。

2结果

本研究中,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观察组两者间的数据差异性较大,在统计学方面存在意义(P<0.05)。详细情况如表一:

3讨论

急性心绞痛属于心血管内科中多发的一种疾病,指的是心脏器官异常而引发的一种病变。急性心绞痛患者中的男性占大多数,尤其是年龄超过40岁的男性群体。高血压、肥胖、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均会大大增加急性心绞痛的发病率。有研究[2]表明:患者处于焦虑、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时,会增加急性心绞痛的发病率。

氯吡格雷在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活化患者的血小板,与阿司匹林等药物联用时,能够充分发挥协同作用。氯吡格雷属于噻吩砒啶类的一种衍生物,能够诱导血小板集聚,有利于产生凝血酶,溶栓。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时,需要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用药剂量,且在患者用药时,会出现应激反应与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因此用药剂量非常重要,以将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控制到最小。

本研究中,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观察组的差异性较大,保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现有的李霜[3]等人的研究结果差异不大。

综上所述,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过程中,常规治疗与氯吡格雷联用,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而且能够大大降低急性心绞痛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曲艳宏.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在急性心绞痛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4):151.

[2]刘杰,张荣芳.探讨分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6):32.

[3]李霜,丰雪.急诊内科应用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