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瑶族歌舞”种进幼儿心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把“瑶族歌舞”种进幼儿心中

邓凤云

广西来宾市金秀县幼儿园545700

我县是个瑶族自治县,有着自己的地方特色。自从我园开展瑶族歌舞进校园主题教研活动以来,我发现,民族的东西就是最棒的、最有特色的。我们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瑶族,一出生就受着瑶族歌舞的熏陶,或唱歌或跳舞都耳濡目染瑶族歌舞,一点都不陌生。为了让有着我县民族精髓的瑶族歌舞在幼儿心中传承,我园决定把瑶族歌舞这个课题引入课堂。为了让瑶族歌舞溶入到幼儿心中,在边摸索边教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得到了一些感受和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作为最富于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使孩子充满自信,感受愉悦。而瑶族歌舞作为表演音乐的表现形式之一,它让幼儿在原有歌唱和舞蹈的基础之上,唱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歌,跳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舞。它将瑶族歌曲溶于瑶族舞蹈之中,让幼儿在歌唱瑶族歌曲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创编动作,从而使幼儿在情感上获得美的熏陶。同时,瑶族歌舞表演形式活泼,只要教师稍加改动,就能迎合幼儿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激发出幼儿学习瑶族歌舞的兴趣。刚刚学会唱瑶族歌曲,孩子们会觉得既有趣又好玩,再来学习根据瑶族歌曲创编瑶族舞蹈,孩子们的积极性会特别的高。因此,瑶族歌舞表演既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又能提高幼儿的感受力,丰富幼儿情感,形成热爱自己民族、热爱自己家乡的良好心理愿望,也是潜移默化地激发幼儿从小把瑶族歌舞种进自己心中。《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引导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可见,倡导孩子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采取一些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来调动幼儿学习瑶族歌舞的主动性,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新审视瑶族歌舞教学活动,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注重教与学的协调统一。

一、在瑶族歌舞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瑶族歌舞是一种形象化的艺术,它表现形式优美,场面壮丽,深得人们的喜爱,但是基本的舞蹈训练却是枯燥、呆板的,怎么才能让生性好动的幼儿“服服帖帖”地接受基本的舞蹈训练呢?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要幼儿对舞蹈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幼儿乐于接受舞蹈教育,因此,增强幼儿学习瑶族歌舞的兴趣是重中之重。对幼儿进行兴趣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要联系幼儿实际,充满童趣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会给我们丰富的启示,只要我们从生活中选择一些美丽的、切身的情景及活动进行教学,幼儿就必定会提起学习的兴趣。如带幼儿到户外散步时,就可以教他们跳“采茶舞”。茶叶是我们金秀随处可见的一种特产,幼儿并不陌生,在家有可能跟家人去采过茶叶。这种来源于生活、与周围环境紧密相关的舞蹈,必定会引起幼儿的兴趣与认同。先跟幼儿谈话聊天,激发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再教给采茶的动作,幼儿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很快就学会了采茶舞。经常利用这些短小精悍、生动形象的舞蹈来吸引幼儿,不仅会使他们感觉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而且也可以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自主创编动作打下基础。

2.瑶族歌舞教学气氛要生动、活泼、童趣盎然,让幼儿在游戏、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从而忘记训练的疲劳和痛苦

在瑶族歌舞教学中创设相关的意境,可以让幼儿展开联想的翅膀,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小鸟在瑶山随处可见,幼儿对小鸟并不陌生。例如老师在教授律动《小鸟儿》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我和幼儿分别扮演鸟妈妈和小鸟儿的角色,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蓝天白云”的意境:“在一片蔚蓝的天空里,鸟妈妈带着小鸟们学飞……”幼儿听着音乐,跟着我有时学小鸟飞,有时学小鸟跳。在练习的过程中,看到某幼儿手的动作不对就说:“哎呀,我的小鸟怎么啦?翅膀抬不起来,飞不动了?”这时幼儿就知道自己的手的动作不对,很快就自觉改过来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欢乐的游戏让幼儿身临其境,从而自主地投入学习,从中获得了美感。

3.瑶族歌舞教学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舞蹈水平,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幼儿之间也不尽相同,年龄有差距,舞蹈水平也有差距。因此在瑶族歌舞教学中应该考虑不同幼儿的特点,不能总是用同一模式去教年龄、水平不同的幼儿。如同一个瑶族歌舞,在小班、中班、大班的教学方法方式应该不一样,小班的音乐要短,动作要容易,中班音乐和动作可增加一些,大班就可以更加丰富了。在纵向教学上,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在瑶族歌舞教学活动中,巧妙运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面部表情、眼神、体态、手势等来表达人的感情和态度的无声语言。它有助于加强交流的效果,给对方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肢体语言形象生动,幼儿容易接受,因此在对幼儿进行瑶族歌舞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肢体语言的巧妙应用。

1.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

肢体语言具有表征性,不同的肢体语言代表不同的含义。幼儿教师要根据所教授的瑶族歌舞内容,精心设计动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根据幼儿的特点设计动作

肢体语言最重要的是要准确表意。如果幼儿教师的设计不合乎实际,就很容易让幼儿误解。在设计动作时,要注意不能太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接受程度。

如一个教师在进行“钓鱼舞”教学活动时,教师先模仿钓鱼的动作,脚是怎样移动的,手是怎样配合的,没钓着鱼的失望表情,钓着鱼的高兴表情,都一一地表现出来。一个人钓鱼不过瘾,还叫别的老师一起跟着钓鱼,把一幅钓鱼的场景呈现在幼儿眼前。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动作有快有慢,有轻有重,钓得鱼抓鱼的动作和放鱼进鱼篓的动作都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舒缓,有的放矢。幼儿在模仿教师的动作之后,集体配合钓鱼,一曲钓鱼舞基本形成了雏形。这样设计教学活动,既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接受程度,又巧妙地锻炼了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在瑶族歌舞教学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在幼儿园进行瑶族歌舞教学中,模仿是使幼儿进入舞蹈的重要步骤,但是瑶族歌舞教学并不是机械的模仿,长期沉迷于模仿中会使幼儿丧失创造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但必须很快地跨越这一阶段,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认识和感悟。瑶族歌舞是音乐与身体动作的完美结合,要求二者相融合。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幼儿一听到瑶族音乐就会自然地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这就是初步的动作与瑶族音乐相融合的表现。教师必须能够合理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幼儿在更深层次有意识地根据瑶族音乐做出各种瑶族舞蹈动作。

要想真正引导幼儿摆脱单纯的模仿的限制,就需要从生活中取经。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在自然界中有很多丰富多彩的行为、动作,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积累下各种基本的舞蹈动作,如鸭子是怎么捕食的、风吹过柳条是怎么动的、采茶的动作是怎样的、小鸟是怎么样飞的等等。在充分积累的基础上,再引导幼儿在舞蹈中有效地运用这些动作。通过这样的观察、练习、运用的过程,相信幼儿不会再像过去一样,别人怎么跳他也跟着照猫画虎,而是有自己的理解,能够随着瑶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己创编动作。新世纪需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人,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瑶族歌舞是我县的优秀传统,它是我县各民族美好感情的集中体验。在幼儿园进行瑶族歌舞教学,能让幼儿从小受到瑶族歌舞的熏陶,把瑶族歌舞种进自己幼小的心灵中,让它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逐渐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