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从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过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帮助学生从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过渡

高光

高光山东省平度市第四中学266700

高中物理难学已成为我国高中学生的共同呼声,其难就难在初中和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上。这个“台阶”不仅在于物理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能力要求上,也在于高一学生的心理变化。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抓好起始年级的物理教学,对迈好高一物理“台阶”有着重要作用。

一、心理方面

1、情绪的极端性

高一学生正处在发育的成熟阶段,生理变化引起了心理变化,处于少年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转折时期,其显著特点就是情感的不稳定性和情绪的冲动性。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容易接受外界刺激而冲动,甚至难以用理智控制自己。情感的两极性明显,对个人成功可能估计过高而产生自满情绪,对挫折和失败又容易灰心丧气,对师长注重言行一致,倘若行为中有偶然的不检点,往往就会在他们心目中丧失威信,同时导致他们情绪的低落。据调查,学生不喜欢物理课的主要原因是“老师讲得不好”。由于情感对立,甚至有要求调换老师的,因为“看他就烦”。这是一个课堂教学的人际心理学问题,社会心理的不良因素阻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思维的过渡困难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少年期思维已从具体运演思维期进入形式运演思维期,既有具体运演思维,又有形式运演思维。即是指初中学生正处在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抽象思维也处于从经验型思维向理论型思维过渡,但经验思维仍占据优势。高一学生的思维仍带有这种特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依据具体经验材料,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而高中物理则一开始就强调抽象思维,这就是矛盾。这一矛盾有人为性质,根源在材料安排不当,但其后果却摆在中学师生面前。

3、“失落感”

高一学生具有“成人感”。高中教师已不像小学、初中教师那样,过多过细逐人进行具体指导,而是要求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和思考。这虽然有助于高一学生独立性的培养,但也使他们遇到困难时有一种“失落感”。这样,高一学生就处在既要独立性,又不乏依赖性的矛盾中。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断乳期”。而高中物理第一章“力”的内容,对高一学生的要求是太难了,因此,第一章的教学是对师生的一次严峻考验。

二、知识方面

1、学习初中物理的特征。

(1)教材文字叙说比较通俗易懂,学生容易看懂,容易理解。

(2)在研究问题时,一般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通过实验提出问题或者实验得出结论。认识过程基本上是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初中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

(3)初中阶段,分析物理现象不仅比较简单,而且常常与生活现象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因而学生学习并不感到生疏或突然。

(4)在学习中,学生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而且静态思维多于动态思维。所以在思维活动方面,学生一般能跟上。

(5)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掌握,要求学生理解、记忆的较多,推理、论证的较少。

(6)初中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所以学生完成作业困难不大。

2、学习高中物理的特征是。

(1)高中物理教材文字叙述比较严谨。学生有时虽能读通文字,但是并不理解其含义,从而对教材的理解产生困难。

(2)在探究物理问题时,不仅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从已有的概念出发,需要抽象的建立过程,学习程序也未必都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些探究的方法,学生开始学习时,很不习惯,自然会感到物理难学。

(3)物理学习中,现象往往比较复杂,而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并不像初中那么紧密。同时分析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和研究,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

(4)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学生对思维方式一开始就不易跟上,由此产生思维上的困难。

(5)高中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掌握,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还要灵活运用。如果学生仅仅能做到记忆,而不甚理解,则不能灵活应用,那么概念、规律就难以掌握。

(6)高中的物理练习题,有时不到需要通过发散性分析,搞清物理过程,而且还需要复合性的综合,才能建立方程和求解,一般直接代入公式计算的较少,所以学生完成作业并不顺利。

三、措施方面

1、新旧知识的同化。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地达到知识的迁移,关键在于教师应切实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需要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为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细心琢磨高中教材所研究的问题,以及初中教材曾研究有关问题,在言语、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存在的差别和内在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确定课堂教学中如何启发和引导,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如讲弹力,在初中阶段只提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关系,也讲了拉力的大小,但都没有涉及产生弹力的原因。在高中教材讲弹力,不仅要分析产生的原因,而且要讨论弹力的大小以及它的方向。这就比初中学习的知识抽象,难度也大。那么如何促使知识的同化呢?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在课堂上再现弹簧伸长与压缩的形式,分析弹力产生的现象,分析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目的是用旧知识固定新知识。最后,做微小的形变的实验,得到只要物体之间存在着接触,并产生挤压作用,那么必然产生形变的结论,从而使学生形成弹力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过程跟初中物理学衔接起来,又满足高中教学的要求。

2、提高学生动态思维活动的水平。

为了使学生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的需要,特别要考虑学生对物理现象在时间维度上展开理解的可能性。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时是静态思维多于动态思维。因此到高中学习时,思维方法跟不上,这方面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提高动态思维水平,提高学生的发散性和复合性思维能力。如教师讲完弹力概念之后,可以要学生自己列举一些产生弹力的现象,或者由教师列举一些物理现象,要学生分析哪些现象是由弹力产生的。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可以进行一题多解时,告知学生应用平衡法、分力法、三角形法等方法求解,然后要学生对比那一种解法最简捷。在布置作业时,同样要求学生一题多解。如某些运动学练习题,要求学生用三种以上的解法求解。也可以充分利用书中的例题,适当改变条件,做到一题多用。

注意教学的直观形象性。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得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易想象。如把物体当成质点来研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对即时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感到很抽象。教师在教学上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在教学方法上最好应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因为这种教法与初中物理教法相接近,这样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理解更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