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护理干预对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的影响

肖红

肖红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

【摘要】目的:分析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4月在我院创伤骨科住院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给予疼痛针对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疼痛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87分、142分,对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对疼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创伤骨科;疼痛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7-0142-01

创伤性骨折是医院常见的骨科疾病,其多由意外事故产生,疼痛感是创伤后的一种生理反应,可造成患者机体、精神和生理的伤害: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反应,易产生抑郁、焦虑、愤怒、恐惧的心理状态,极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在骨折端正确的复位、妥善固定的基础上正确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及时有效的止痛,则有利于骨科患者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笔者对本科2014年笔者以我科收治的5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科骨折患者5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18--57岁,手术治疗40例,非手术治疗10例。50例患者均为创伤性上肢或下肢骨折,符合纳入标准,即无内脏损伤、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无传染病、无精神病史,能够配合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人,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治疗方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统计学比较。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做法如下。

1.2.1评估方法:把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采用通用的疼痛工具,即脸谱评分法(图1),按WHO的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估,在护理病历《河南省医疗文书书写规范与管理》中的入院评估单、体温单、患者护理记录单或疼痛护理记录单,每日进行疼痛评估并记录分值,医护人员通过护理文书的记录可随时掌握病人的疼痛信息,方便治疗及护理。

图1疼痛评估工具

1.2.2干预方法

1.2.2.1药物干预绝大多数的患者及家属害怕止痛药物成瘾,不愿接受药物治疗,宁愿忍受疼痛,而大量研究表明,在用麻醉药止痛的患者中成瘾的发生率为1%,多数患者疼痛后立即应用止痛药,疼痛控制后立即停药,即使出现成瘾也是可以治疗的,解除患者认为成瘾的恐惧是非常必要的,既可使患者学会正确评估疼痛,也可缓解患者因疼痛的焦虑情绪,降低肌肉的紧张状态。轻度疼痛时首选非甾体类抗炎药(以阿斯匹林为代表);中度疼痛时首选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重度疼痛时首选强阿片类药物(以吗啡为代表)[1]。用药后及时进行疼痛程度评估、监测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随时调整药物剂量,提高止痛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1.2.2.2心理干预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主动、耐心与病人交谈,使病人尽快适应环境,主动给予患者帮助和照顾,倾听病人诉说,观察病人疼痛时的反应和伴随症状,病人自己对疼痛的态度,与患者说明心理状态与疼痛的关联性,说明恐惧、焦虑和紧张等不良情绪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受,强调心态的重要性。可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通过深呼吸放松身心,也可与其他患者聊天,分散注意力,适时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感受,并给予理解和安慰,降低心理压力,使之保持心情愉快,消除对治疗的顾虑,

1.2.2.3一般干预保持病房内安静,整洁,光线柔和,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置患者于舒适的功能体位,用枕垫抬高患肢18-20度,尽量减少肢体移动,如需移动病人,应先征求病人的同意并告知如何配合,对损伤部位行按摩、触摸患肢的抚肤护理,理解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关心体贴患者,护理操作时要轻柔,做到“四轻”,同时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做好健康教育,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如看报纸、聊天、下棋等,条件允许时可坐轮椅或扶持到室外散步等。引导病人放松,使其从精神和身体的紧张中解脱出来,如放松术,催眠、暗示、想象等,选择一些声级较低的柔和的音乐也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1.3统计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ⅹ²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p<0.01)表示组间差异。

2结果

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感到缓解,疼痛总评分为87分,对照组为142分,两组对有明显差异((p<0.01),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对比

3讨论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也是创伤最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导致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变化,使疼痛加剧,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创伤骨科疼痛多是钝痛,导致发生神经反射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导致自主神经紊乱,血液苯酚胺含量增加,从而引起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及心动过速等表现,甚至可导致出汗、恶心呕吐、呼吸加速、心跳骤停的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2]。当患者出现疼痛反应时,炎性介质与致痛因子会发生异常释放,加剧原发灶水肿、缺氧、缺血等症状,导致酶系统和机体激素代谢紊乱,降低蛋白质合成速度,影响伤口愈合。当患者出现剧烈疼痛感,则有可能引起情绪低落、失眠等症状,对康复产生不利影响,甚至有可能引发切口出血、心肌梗塞、心肌缺血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所以对创伤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疼痛感,并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了疼痛护理干预,了解患者的疼痛部位、程度、性质,及时评估,制定出针对性而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既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又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利于疾病康复。

综上所述,对创伤骨科患者给予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王金叶,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09,25.

[2]李晓玲;张梅;刘彩兰;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05.

[3]周晶;郑文彧;刘政光;;急性手外伤患者术后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