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病人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慢性乙肝病人的心理护理

汪群进

汪群进(重庆市垫江县五洞中心卫生院408326)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首先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具体的心理护理对策,以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等。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慢性乙肝患者的不良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恐惧、焦虑、人际关系敏感以及强迫症等方面,针对上述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出具体的心理对策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了明显地改善,且患者对慢性乙肝的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也增大。结论加强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且能够提高患者对乙肝知识的掌握度,值得加以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慢性乙肝心理护理健康知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216-02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目前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发病主要以青壮年居多,此病一般病程长,易迁延、易复发,且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往往会使得患者的心理情绪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1]。因此,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配合心理护理。除此之外,多数乙肝病人缺乏相关的乙肝医学知识,对乙肝的发病和预后不了解,同时又由于该疾病的传染性,导致社会交际活动减少和劳动工作能力的下降,以及长期的医药费用也加重了乙肝病人的心理负担。社会心理负荷过重是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发病及复发的诱因之一,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及心理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况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由护士发放至每位患者的手中。本研究实发调查问卷100份,有效回收1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0%。对心理护理干预在慢性乙肝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具体的护理方式如下几个方面:

一、刚入院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方法

患者一旦被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入院时,当时会很难接受这一事实,其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恐惧、焦虑以及失望”等不良心理状况,然后加上患者住院期间采取相关的隔离措施,如限制患者活动范围以及限制探视的时间等等,此时患者就会产生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患者有种被遗弃或者排斥的感觉。此时,就需要护理工作人员帮助患者进入角色,使患者承认现实,然后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发病的过程加以了解,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应该耐心地进行解答,且注意使用礼貌性的语言,对患者给予必要的关心与尊重,使患者了解到,即使目前不能根治乙肝,但是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以及科学的用药等,使其病情得到很好地控制,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且同健康人一样正常的进行生活与学习。

二、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方法

当治疗开始后,患者对自身的病情变化比较注意,对其现有的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相关指标检测不太理想时,就会担心自己的病情是否出现恶化。此时,患者的情绪表现为忧郁以及痛苦等[3]。对于某些患者而言,经过及时、有效地治疗之后,临床症状消失,且肝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但是慢性乙肝三系检查仍然呈阳性,患者不但不会感到喜悦,反而感到忧心忡忡;还有些患者由于病情反复性发作,经多方治疗对自己的病情以及常用药物一知半解,有的患者还会偏信道听途说,到处寻找所谓的秘方,甚至是过分地迷信广告宣传,认为价格昂贵的就是疗效高的药物,完全不按照医嘱背地里使用。笔者所在的病区曾经就有一位晚期肝硬化伴随大量肝腹水的患者,由于偏信广告宣传的某种药物,就私自将该药物购买服用,并拒绝原先医生的一切治疗,最终由于肝肾功能衰竭坏死抢救无效身亡,家属对此感到十分懊悔。针对上述患者出现的不同心理状况,护士应该应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实际、客观地为患者做解释及疏导等方面的工作,并告知患者慢性乙肝的治疗是长期的,使其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地配合医师的治疗。

三、结论

慢性乙肝的发病因素与生物学因素与自身免疫力机制有关,还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其顽固性和反复发作性是免疫功能紊乱导致慢性化的重要因素,而不良的心理因素则会加重免疫功能损害。因此,做好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保持稳定持久的健康心态,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高度的信任感,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治疗成功的保证[4]。

参考文献

[1]张惠兰.乙肝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1,8(4):86.

[2]邱萍.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1):1334-1335.

[3]宋光云,宋瑞芹.高血压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评估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4):149—150.

[4]郝春平.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7):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