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高利峰河北省隆尧县牛家桥中学055350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注意深挖语文课程资源,不囿于语文教材,而是以课堂教学为轴心,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新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文质兼美,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容,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并注重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我就带领学生在诵读、精读中理解、感悟文本的内涵,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如:课本中很多课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我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真、善、美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每一篇佳作美文,我都是让学生反复诵读。例如,我在教学《背影》、《春》等课文后,紧接着在课外进行朗读比赛,掌握好语调和节奏,还要读出感情。在教学《皇帝的新装》后,我又在课外进行了分角色朗读训练,要求参加者都必须进入角色,充分利用角色语言再现人物形象。同时,每次比赛我制定了评分细则,选出了评分员,每次比赛我都要给以点评。同学们都很投入,主动找时间朗读,体会文章的感情。因此,这一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读书的习惯,还使学生在熟读中掌握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了文章的表达艺术。同时,通过带表情的朗读,还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质。
二、努力提高教师素养,挖掘潜在课程资源
“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教科书。”教师作为一部“生命的经典著作”,是最具有生命性和创造性的资源,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语文教学实践中,举步维艰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往往首先源于教师自身语文素养的匮乏,只有学识渊博、语文素养深厚、极具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将教学引领到行云流水般的化境,才能将古人“传道、授业、解惑”的理想活化为“生动、感悟、砺行”的心灵撞击与熏陶,才能实现师生真正平等的思想对话。“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作为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他睿智的谈吐、丰富的社会阅历、广博的文化知识、真诚细致的人文关怀、独到的人生感悟……都是学生终生受益、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在众多语文教育大师中,我们不难觅到优秀的教师资源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精神世界构筑的深刻影响。于涟漪的真爱、钱梦龙的亲切、魏书生的睿智等等,他们本身就是语文课堂最优质的课程资源。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才能使课程资源的价值得以充分的发挥和显现。
三、创导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方式,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
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与广博性也意味着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新的课程观则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为此,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必须改变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而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我就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赏析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什么地方,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学生互评、老师点评。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在一种充分平等的活动中探究、启智,使学习活动变得自由轻松,交往情境变得融洽互助,信息传导多向畅通。
另外,《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课程下倡导的学习方式注重实践、注重能力、注重个性,有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上网查询搜集资料、辩论赛、演讲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这些形式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学习方式,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发展他们各自的潜力,切实增强语文素养与能力。
总之,面对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我们绝不能膜拜在固定的课本资源下,从而将语文学习与生活隔离。当然,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还有许多,与其去惊叹语文之渠的清如许,不如去问问我们是否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拥有一颗善思的心灵。要奠基生命,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让课程资源成为语文学习的活水之源。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3]邓玉明蒋成林李国华《开发教师个性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熊斌《利用课程资源,改革语文教学》。
[5]陈萍《教师应增强教学资源开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