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承气汤加减治疗肝病合并中毒性肠麻痹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小承气汤加减治疗肝病合并中毒性肠麻痹疗效观察

侯岩崔丽萍王卫郭佳晶

侯岩崔丽萍王卫郭佳晶(辽宁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110000)

【中图分类号】R25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01-0403-02

【摘要】目的治疗严重肝病(包括各种肝衰竭)并发胃肠道中毒性肠麻痹。方法86例慢性、慢加亚急或亚急性肝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汤剂100毫升进行结肠高位保留灌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食醋溶液进行结肠高位保留灌肠。结果可见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承气汤加减治疗肝病合并中毒性肠麻痹疗效明显。

肝病(包括各种肝衰竭)并发胃肠道中毒性肠麻痹相当常见,患者常伴有肠动力异常患者常并发胃肠道功能障碍;引起腹胀、不能进食及消化不良等,临床表现为明显腹胀,不能进食,肠鸣音消失,腹部叩诊呈鼓音。为中医之“气鼓”。一旦发生如不及时处理,则预后较差。而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的治疗方法。我院于2008-2009年应用中药汤剂对严重肝病(包括各种肝衰竭)并发胃肠道中毒性肠麻痹患者进行结肠高位保留灌肠取得了显著疗效。

1临床资料

1.1般资料

86例均为本院慢性、慢加亚急或亚急性肝衰竭的患者,男56例,女30例,年龄35-76岁,平均39岁。Child-pugh评分均在11分以上,肝功能C级,。临床表现为明显腹胀,不能进食,肠鸣音消失。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38-76,对照组40例,其中男26,女14例,年龄35-73,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有可比性。

1.2病例纳入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2006年《肝衰竭诊疗指南》慢性、慢加亚急或亚急性肝衰竭标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而且child-pugh评分均在11分以上,肝功能C级。排除机械性肠梗阻因素和低钾因素。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15%食醋进行结肠高位保留灌肠。(1)溶液配制:0.9%氯化钠85毫升加食醋15毫升.(2)治疗方法:将食醋溶液进行结肠高位保留灌肠,灌入后保留20-30min。日1次,7日为1疗程。

2.2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汤剂100毫升进行结肠高位保留灌肠。方剂组成:大黄30g,厚朴20g,枳实20g,莱菔子20g,水煎至100毫升,进行结肠高位保留灌肠,灌入后保留20-30min。日1次。7日为1疗程。

2.3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检验。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显效:治疗24-48小时后肠鸣音恢复(>4次/min),能解糊状大便,腹胀明显消退,可流质食物;好转:肠鸣音、肠蠕动有恢复,腹胀有所减轻,但不能进食;无效:肠鸣音、肠蠕动未恢复。

3.2治疗结果见表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

从表1中可见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例数

显效

好转

无效

有效

对照组

46

29(63.04)

12(26.09)

5(10.87)

41(89.13)

治疗组

40

0(0)

12(25.00)

28(70)

12(25.00)

合计

86

29

24

33

53

4讨论

严重肝病患者常伴有肠动力异常患者常并发胃肠道功能障碍;产生毒素和细菌的移位,引起腹胀、不能进食及消化不良等,临床表现为明显腹胀,不能进食,肠鸣音消失,腹部叩诊呈鼓音。为中医之“气鼓”。病因主要与全身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内源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炎症介质、内毒素血症、肠道菌群紊乱和肠道细菌移居、一氧化氮、门脉高压性胃肠病等因素有关,而胃肠道功能障碍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失调,增加感染的机会。肠内积气,肠道内压增加及蠕动消失,影响肠黏膜血流灌注,进一步加重胃肠功能障碍、菌群失调及细菌毒素的移位,从而加重全身炎症反应甚至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严重肝病并发胃肠道中毒性肠麻痹相当常见,一旦发生如不及时处理,则预后较差。而中毒性肠麻痹缓解,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有望减轻,心肺功能改善,营养状态好转,可逆转危重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胃肠道功能早期保护对救治严重肝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认为气鼓乃气血脉络受损或感染邪毒以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机不畅,故而治疗本病理当以通为用,通腑降浊,调和气血为主。正如医家张从正所说:“以通为贵,一有积滞,诸病峰起,惟有攻下,方能消其积、导其滞。”我们以小承气汤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方中大黄为君泄热通便,活血化瘀,枳实为臣消痞破结,直达幽门,厚朴、莱菔子为佐使,能行其滞,消痞满,散腹胀,宽中理气,诸药合用,有改善肠管血液循环,减少炎性渗出,增进渗液吸收,粘连分解,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及泻下之功效,能缓解中毒性肠麻痹引起的腹胀,增加胃肠黏膜及其它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使其功能进一步改善,又加上因胃肠黏膜屏障作用的改善,阻断MODS的发生发展。此外,患者胃肠耐受力增加,使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机体抵抗力增强。所以保护胃肠功能,阻断肠源性病理环节,保护病理状态下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各脏器间的协调平衡,且抑制炎症反应,使之自“失控”向代偿方面转归,进而逆转病情。

参考文献

[1]杨大国,吴其恺,邓欣,等.通里攻下法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6(9),9:755-756.

[2]张友祥,刘锦华,王冯滨.通腑逐瘀方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6(16)3:145-146.

[3]茹清静.略论“胃气”评估与慢性肝衰竭的防治.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6):544-545.

[4]韩德五.内毒素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顾长海、王宇明主编的《肝功能衰竭》,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