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生物治疗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肝癌生物治疗及护理

李凤芹

李凤芹(漠河县人民医院165300)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323-02

【摘要】目的讨论肝癌生物治疗及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注射后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及注射部位皮肤情况,有破溃随时换药,防止局部感染,必要时服用抗生素。

【关键词】肝癌生物治疗护理

一、概述

外科手术是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的主要根治方法。然而由于肿瘤发生的隐匿性及发展的侵袭性,半数以上病人在确诊时已有远处转移或亚临床转移灶,致使病人死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自从1982年Oldman创立生物反应调节剂理论后,提出了肿瘤第四治疗模式—生物治疗模式。

肿瘤生物治疗是指现代生物技术在肿瘤治疗上的应用,能明显增强病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大幅度提高病人生存率,延长生存期。肿瘤生物治疗主要包括:①免疫治疗;②基因治疗;③干细胞移植;④诱导凋亡及分化治疗;⑤抑制血管生成治疗;⑥激素治疗等。研究领域广泛。极具应用前景,因此,有望成为肿瘤第四种治疗模式。

我国肝癌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形成特色并为国际学术界所重视,生物治疗作为肝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一)免疫治疗肿瘤的免疫治疗最大效应发生于两种情况,①肿瘤特别小的病人;②治疗时没有发病,有癌肿高发生率的病人。通过外科手术或药物治疗使肿瘤缩至最小时行免疫治疗最有效。

1.免疫调节疗法随着肝痛的发展,机体免疫力下降,表现为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等指标的下降。日本较多使用来源于人A组溶血性链球菌的OK432,可延长肝癌病人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癌性腹腔积液的消退,长期、间隔给药效果更佳。也有用混合菌苗治疗肝癌获得一定疗效。肌醇六磷酸(IP6)是一种天然碳水化合物,在HepG2人肝癌细胞株体内外实验有一定的抗瘤性。乙酰半胱胺酸能调节肝脏单核细胞对肝癌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可作为肝癌病人辅助调节免疫治疗。

2.细胞因子疗法细胞因子是由免疫效应细胞和相关细胞,例如,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的,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的细胞调节蛋白。在众多细胞因子中,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II、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研究最多。

3.继承性细胞免疫治疗

4.被动免疫治疗主要是指单克隆抗体及其耦联物的导向治疗—生物导弹。主要包括单抗单独应用的肿瘤治疗、单克隆抗体及其耦联物的免疫导向治疗。

(二)基因治疗它是当前热门课题,自从1990年首例基因治疗开展以来,全世界已有2000余例病人进入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它是当前恶性肿瘤生物治疗的主要手段,根据给药的途径和方法可分为离体基因治疗、原位基因治疗和体内基因治疗。

(三)干细胞移植它已成为恶性血液病、实体瘤等疾病的根治性治疗方法之一。它是利用血液成分分离装置处理血液,采取存在于末梢血中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的手段。

(四)诱导凋亡及分化治疗肿瘤诱导分化治疗是另一个诱人的领域,国内外临床已用于白血病的治疗。现阶段分化诱导剂主要有维甲酸类、细胞因子、抗肿瘤化疗药物等。维甲酸作为分化诱导剂对人肝癌细胞实验研究中证实,对癌细胞逆转有一定作用。

二、护理

自体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采用病人自体肿瘤组织,所制备的疫苗代表和体现了个体肿瘤组织的所有免疫原性,比非特异性免疫治疗更有针对性;能增强化疗药物向肿瘤组织内渗透,提高转移灶内药物浓度;无再种植风险,无毒副作用;在帮助病人重建受损的T淋巴细胞调节网的同时,提高机体体液免疫,有效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

[护理评估]

1.健康史有无其他部位肿瘤病史或免疫治疗史,有无其他系统伴随疾病以及治疗后生命体征状况。

2.生理状况

(1)局部注射区皮肤有无红肿、硬结、破损、疼痛等。

(2)全身情况有无消瘦、乏力、食欲减退及恶病质等,有无发热、抵抗力降低而并发的各种感染,如肺炎、败血症和褥疮等。

(3)辅助检查包括血清肿瘤标志物、血常规检查及有关肝、肾功能检查结果。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1)认知程度病人对拟采取的治疗方式、自体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优越性、注射后机体的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方法等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2)心理承受能力病人及家属对治疗后的效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所产生的恐惧、焦虑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3)经济状况家庭对病人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

[护理诊断]

1.焦虑、恐惧与担忧治疗效果和生存期限有关。

2.知识缺乏与缺乏自体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相关知识有关。

3.体温型态改变:发热,与肿瘤疫苗引起的反应有关。

4.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自体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反应及机体免疫增强有关。

[护理目标]

1.病人愿意表达焦虑或恐惧的原因,能了解免疫治疗的作用和效果,并参与对治疗和护理的决策。

2.了解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方法,主动配合治疗。

3.病人体温正常或恢复正常。

4.病人注射部位皮肤完好,无红肿、硬结、溃疡等。

[护理措施]

1.介绍免疫治疗的目的、预期疗效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2.向病人介绍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制剂的制备方法,作用机制。说明免疫治疗的优越性,介绍国内免疫治疗的现状和治疗有效率的统计资料。向病人推荐治疗效果较好的病例,增强病人对免疫治疗的信心。

3.具体免疫程序①免疫调动:术后1个月内,根据病情可在用药前静脉点滴环磷酰胺400mg;②首次免疫:免疫调动1周后开始,每周1次,共4次;③强化免疫:首次治疗后2~3个月或更长时间,依病情及免疫学指标变化,可进行强化免疫;④选择上肢前臂皮肤或肩三角区皮肤。按三角形方向分布,三点注射,每点相距3~5cm。皮内一点约0.2ml,皮下两点,每点约0.4m1。也可于股部皮肤进行注射,注射方法相同。

4.注射后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及注射部位皮肤情况,有无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皮肤瘙痒或疼痛等,一般无任何副作用。

5.观察注射区局部皮肤反应注射后48~72小时判定局部反应。红肿范围<2cm为(-),2~5mm为(+),5~l0mm为(++)。

6.若体温升高<38.5℃,可不予处理或给予物理降温;若体温>38.5℃,则可给予退热栓1粒塞肛或冰敷。每日测量体温4~6次。

7.因疫苗制备中的原料为自体肿瘤组织。无过敏或其他反应。极个别病人于免疫后期,由于机体免疫增强,再遇此抗原时局部可有皮疹、红肿、硬结等,此时应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有破溃随时换药,防止局部感染,必要时服用抗生素。

8.每3个月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和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FA)、甲胎蛋白(AFP)等。

9.每3个月复查胸片、肝脏B超,必要时进行CT检查。

10.肿瘤标志物的评价接种4周后检测。疗效评价按WHO统一评价标准:①完全缓解(CH)。肿瘤标志物浓度恢复到正常范围或各种影像学检测不到肿瘤存在,至少4周;②部分缓解(PR)。肿瘤标志物浓度较治疗前减低50%以上,或者残余肿瘤体积减少50%以上,至少4周;③无变化(NC)。肿瘤标志物浓度或肿瘤体积<50%或增加不超过25,至少4周;④病情进展(PD)。肿瘤体积或肿瘤标志物浓度增加程度>25%或出现新的病灶,至少持续3个月。

[护理评价]

1.病人是否了解免疫治疗的相关知识及掌握复查的内容及时间,是否积极配合。

2.病人焦虑或恐惧是否减轻或缓解。

3.病人体温是否正常。

4.病人注射部位皮肤是否完整。

参考文献

[1]曾广正.原发性肝癌生物治疗的研究进展.实用临床医学,2011年12卷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