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中生物;复习方法;学生
作者简介:吴敏,任教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第二中学。
近年来,高考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那么,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更加注意对复习方法的研究,着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高效率的复习。下面是笔者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总结的经验。
一、夯实基础,认真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总复习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对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和总结,进而巩固和提高。所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有计划、有顺序的复习,适当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自由支配。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个知识点,并逐步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系统。而且,一定要把复习课本知识与恰当的练习结合起来,把引导学生理解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而不能以练代讲、以练代学。
教师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后,学生可以掌握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这样帮助学生归纳出一条主线,以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活跃思维。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识一目了然。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后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复杂,可总结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如遗传学解题,可将其化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小题,依次解决。
(2)抽象问题形象化。思维越离开具体事物,就越抽象。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教师很难讲清楚,但出示一个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此外,还可以突出比较法的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选择运用比较法,把课本中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并形成知识结构网络。因此,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前后知识的联系,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等,指导学生进行比较法的学习,这样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对图解图像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
现行的高中生物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图像概括性强、生动直观,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浓缩和升华,其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代替的。近年来的考试中,图像和图表分析题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图像又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课本。教师讲解时,应强调学生读文对图、看图释文、文图活用、读图解题,使图文充分结合。可以按照专题对图表图解进行复习,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等。
分析图表、图解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往往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对图表、图解问题的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导向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审题并形成思维迁移能力。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理论知识联系实际问题
选择贴近书本知识,更贴近生产、生活的问题,避免纯知识性的题目。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灵活把握。教师可以将生产、生活中的生物问题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中,以增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比如,如何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
教师应将环境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例如,讲森林在保护改善环境中的作用时,要突出生态效益的概念。可列出这样一组数据:1株50年龄的树木,1年产生的氧气价值3.2万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3.25万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万美元,各种生态效益达19.695万美元,而该树被砍伐后的木材价值却只有几千元,进而介绍我国森林覆盖率仅12.7%,远远低于国际标准30%的要求。而毁林速度却处于世界前列,我国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灾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长江上游近年来掠夺式的砍伐树木。与此同时,也介绍日本人爱树成癖,长期坚持植树造木,使其森林覆盖率高达68%,逐步变成森林大国的事实。通过以上事例介绍及对比,可大大激发学生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热情。
通过各项课外活动渗透深化基础知识,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环境教育。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拓宽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文章,让学生更关注我们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树立利用科学保护环境的热情。教师可利用春游、秋游、夏令营等活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以大自然为课堂,在环境中了解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以实践活动为途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可配合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爱鸟周、植树节等节日开展一些公益性活动,引发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心,从而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优化习题和试题,强化对材料题的复习,同时加强实验设计能力
在高考复习的几轮训练中,学生应当立足于以小题、易题打基础,以大题、难题促提高,从而提高整体复习水平。学生在做错题时,应该注重错因分析,对模糊概念应该弄清楚。教师在选择练习题时,一定要重视题目的质,坚持精选、精练、精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辨析、运用能力;启发他们举一反三,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使每一次练习都能有所收获。尤其是对材料题、信息题的复习,要精选题目,以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围绕问题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和解决。这种复习充分体现了认知规律,利于学生积极思维。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复习时还应加强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近年来生物高考实验考查呈现多样化,有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基础实验的内容,也有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实验评价。高考生物试卷中突出的变化是没有了独立的实验设计,而是将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到各题干、选项和解题思维过程中,这样更具有开放性。因此要求学生学会根据给出的条件,自己设计实验合理科学的步骤,求得对实验原理、结果严密的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有利学生个性的发展。
五、学会收集处理信息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如电视新闻、报纸杂志、媒体网络、旅游科技、综艺体育等,经常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鲜活生动的生物知识和敏感具体的生物问题,要善于收集和处理,不断补充丰富生物知识。让学生课外要注意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如走进图书馆,访问互联网站,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等,及时查阅收集、检索处理生物信息。这不仅是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充实知识、丰富阅历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高考生物的复习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应经常进行扩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训练,尝试从一个现象联想到另一个现象、从一种知识迁移出另一种知识,让自己的知识和理论系统化、立体化,使自己的生物学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凤芹.浅谈高考新动态下,高中生物的复习方法[J].新课程(教师版),2010(5).
[2]王小丽.浅谈高中生物学习方法[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1(2).
作者单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第二中学0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