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品管圈在降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

梁秀红付慧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三医院干部病房530021

【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应用品管圈(QCC)后非计划拔管的改善情况进行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5~2016年度我院收治的215例静脉留置针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5度102例实施常规置针管理,2016年度113例均开展QCC活动,对比分析两年度非计划拔管率。结果:通过分析,在实施QCC的2016年非计划拔管率为4.11%,低于2015年度的16.23%,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管理中实施QCC活动有助于预防和减少非计划拔管发生,确保患者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

非计划拔管就是置针保持过程中意外脱落或未得到医务人员允许,患者自行拔除针管的行为,同时还包括固定不当或护理不善造成的拔管。如出现非计划拔管会打乱既定治疗和护理安排,且对患者治疗产生不利影响,增加疼苦,延长治疗时间,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为此,必须重视和强化非计划意外拔管管理。QCC,即在工作场地一致、工作性质有关员工,依照所在部门情况,自发实施品质管理的活动[1]。本文主要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实施QCC活动的作用进行系统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5~2016年度在我院接受输液治疗的215例老年静脉置管留针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其中,2015年度102例,男女患者比为53:49,61~78岁,平均(68.4±2.2)岁;2016年113例,男女患者比为62:51,63~80岁,平均(71.1±4.2)岁。两年度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治疗方式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研究。

1.2方法

2015年度开展常规静脉置针管理,未开展品管圈活动,主要是床头宣教、置针护理等方面。2016年度开始实施QCC活动,具体如下:

(1)创建QCC小组:基于自愿原则,结合静脉输液临床护理需要建立QCC小组,并设圈长1名,圈员8~10名,均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扎实理论知识,可迅速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且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圈长,圈长负责并组织好圈内各项活动。邀请质控专家对小组成员进行系统培训,包括品管圈活动原则、方式方法、因果分析等。

(2)明确活动主题:品管圈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发现并分析问题,先拟定数个主题,再结合重要性、可行性、圈能力、上级决策等方面选定主题,即“减少老年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

(3)现状调查及分析:为系统、全面地掌握静脉留置针输液临床情况,先绘制当前科室静脉留置针临床护理的流程图,并制订留置针的应用查检表与非计划拔管检查表,分析表明当前出现的非计划拔管原因主要是穿刺技术水平不高、外周静脉选择不当、封管不当等。

(4)对策制定及实施:①强化穿刺培训,科室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穿刺培训,制定严格训练方案,先系统观看静脉置针操作相关视频,然后进行模型练习,对于年资较低护士,指导相互间静脉穿刺,培训后进行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操作。此外,因老年人的皮下脂肪比较少,皮肤较为松弛,血管易扭曲,在留置针穿刺中必须绷紧皮肤,在必要情况下需两人协助完成。②选取合适外周静脉,老年人因下肢末梢局部循环差,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较高,所以,在穿刺时尽量选上肢静脉。且远心端留置针静脉输液出现液体外渗可能性高于近心端。所以,要对圈员加强静脉解剖相关知识教育,系统认识外周静脉血管走行。在穿刺操作时可避开关节、静脉瓣血管,选取粗、直、弹性良好的血管。上肢中上段1/3到中下段1/3间是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最佳位。③加强输液巡视,一方面科室应弹性排班,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安排;另一方面,强化低年资护士管理,积极开展以老带新,帮助其安排好工作,加强输液巡视,及时更换液体,以免滴空,引起回血堵管;此外,定期开展圈会讨论和总结会,交流临床体会,提升护理人员的使工作效率。④正确封管,在完成输液后,采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并采取推-停脉冲式冲洗法,使导管内部形成小漩涡,彻底冲洗药液,严格执行正压式封管,以免血液回流引起堵管[2]。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2015年、2016年度接受静脉留置针老年患者中的非计划拔管例数。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对进行统计处理,计数数据用例数(%)表示,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通过分析,2015年度的非计划拔管17例,发生率为16.67%(17/102),2016年度非计划拔管3例,发生率为2.65%(3/113),两年度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X2=3.152)。

3.讨论

QCC基于质量为中心,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让所有人员形成一致的科学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临床研究发现[3],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中,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较高,影响到治疗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4]。因而,为确保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操作和使用,必须加强护理干预。

近年来,QCC活动在临床医疗管理中逐步应用开来。本院2016年在静脉输液室实施QCC活动,明确并制定标准静脉留置针操作流程,规范操作,并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提升留置针操作质量的对策。从结果看,2016年度的非计划拔管率显著低于2015年(P<0.05),效果确切。同时,在QCC活动中,强化了科室护士的责任心和专业技能,有效保护患者的外周静脉,提升留置针使用率,并有效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可以看出,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中采取QCC,不仅可实现减少非计划拔管的显性效果,还可实现提升科室护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隐性效果,值得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杨爱英,连芬萍,白静.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6,25(02):146-149.

[2]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社,2010:23.

[3]寸金芝.品管圈模式对降低精神病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针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3):98-100.

[4]盛莉,罗昌芹.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6):2583-2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