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思想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将思想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

陈彩芳

藤县藤州中学陈彩芳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更能够增强学生的爱祖国、爱人民、勤俭节约等优良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思想教育;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110-01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既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也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是教书育人原则的具体体现。本文就如何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挖掘教材内容,长期熏陶感染

1.教导学生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一直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青少年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品德,是人们对自己祖国无限热爱的一种崇高思想感情。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灵魂。如教《涉江》一课,先介绍作者屈原,讲他的崇高品格和人格光辉,然后通过分析体会文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等句,感受、学习和发扬他这种热爱祖国,坚持真理,始终抱着忧国忧民之心的崇高品格和精神。

2.帮助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灵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社会一切首先要求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是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中的活灵魂,一个人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时刻想着人民群众的利益,想到为人民服务,他才能坚持集体主义,才能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社会主义。通过江泽民《中国共主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的教学,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帮助学生牢牢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3.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父母爱护子女,子女孝敬父母是家庭生活也是社会生活中值得提倡的道德情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表现,亦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内容。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感情真挚的“爱”的篇章,教学中应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通过长期熏陶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通过朗读课文,感染学生思想

语文课本中那些典雅的诗句脍炙人口,使人赏心悦目;清新的散文沁人心脾;优美的小说和人心弦,使人陶醉。教师以情感人的朗读能收到学生艺术上受感染,思想上受教育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时,先让学生听朗读磁带,感受人民群众对总理的深切感情;在理解文章内容感情的基础上,教师用悲恸、敬仰的语调把学生引入一种思念、缅怀总理的意境。当读到“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呀,你在哪里?”时,重沓的诗节,深切的呼唤,抑制不住的思念会使学生动情,从而周总理那种高风亮节、鞠躬尽瘁的光辉形象会使学生热泪盈眶,热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感情便会油然而生。

三、联系实际生活,拨动学生心弦

随着我们人口政策的改变,独生子女在儿童中的比率越来越高,并成为儿童中绝大多数。这种家庭结构,使家长们对孩子倍加宠爱,孩子成了家中的“小太阳”,父母的掌上明珠,这给教育带来了不少新问题。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些父母便在物质上不断满足孩子,造成一部分中学生不懂勤俭节约,大手大脚花钱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俭以养德》一文就是针对有些人大手大脚花钱的倾向而写的。为了使学生充分而深刻地认识到胡花乱用的危害性和俭以养德的重要性,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搜集学生因乱花钱而沦为盗窃犯的事例教育学生,让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拨动学生的心弦。这样,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

四、横向联系扩展,增添感情浓度

语文天地海阔天空,我们可以根据需要,从课内到课外,横向联系,扩展知识,增添感情浓度,使学生受到更强烈的感染,巴金的散文《灯》是一篇有深刻思内蕴的文章。一位教师在给学生分析完课文后,便引导他们由课内到课外。他说:“在黑暗的旧中国,巴金的这篇文章,其实就是点给全国人民的一盏灯。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对于每个在人生道路上跋涉的人来说,仍有深刻的启迪。生活的道路是崎岖曲折的,困难、挫折在所不免。每次考试后,有些同学因成绩上不去而郁郁寡欢……面对挫折,我们该怎么做呢?”,这时教师再拿出一篇精美的散文《心灯》让学生欣赏,体会文中的主人公---一位害了眼疾的老稍公“心中装着一盏灯”在狂风恶浪的黑夜中稳掌船舵的美好感人情怀,并让学生齐声朗读文章的点睛之笔。这样一来,教学的感情浓度大大增加。

五、写好作文批语,纸上用心交流

作文教学它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之中,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作文并不是单纯的文字练习,我们从学生写的作文中,不仅能看出他们的语文水平,而且可以看出他们认识的高低。鲁迅曾经说过:“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人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通过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从而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把教学生作文和教学生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而批改作文、周记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作文、周记中流露出来的思想动态,写好作文批语,与学生纸上用心交流。如针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在批语中引用司马迁《报任官安书》中“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样的语句,让学生会悟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磨难怎能出成就“的人生哲理。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应善于利用“语文”这一广阔天地,采取各种方法,渗透、滴灌,让学生得到“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感染。使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又发展智力、发展个性,培养良好的情感、意志品质,增强爱国、爱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更自觉、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从而为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