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国征河北省武邑县武邑镇中学
合作探究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打破了教师一讲到底的旧格局,给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同时培养他们合作竞争的意识。合作学习不仅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也能体现一种精神,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此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个性太强,利用课堂及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一、合作学习存在问题
问题1:什么时间设置讨论?怎么安排?安排多长时间讨论?
不管什么教学内容都是讨论,只求形式上的花哨,表面上的活跃,所以小组讨论就成了几个精英学生的表演,看不出学生能力如何得到培养,有教师专门在课堂教学中开辟一时段作为学生的质疑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教师在评价时,只要学生敢说、能说,一律赞赏有加,不置可否,只是简单支说:“好,请坐”或“不好,你再想想。”并没有讲明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还有的教师只是安排讨论环节,给一二分钟时间,结果学生没有讨论结果,使得答案不得不由教师说出。合作探究就成了“放任自流”“放羊式”教学。
例如:我在上《醉翁亭记》一课时,使用了合作学习的方法就出现了以上的几个问题。课上我采用了“整体感知——语言品味——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这一教学过程。在导入课文后,随着舒缓的音乐声开始了全文的朗读,然后用了不多的时间让学生把文章的四幅图即“亭台楼阁图、朝暮四季图、滁人宴游图、太守醉归图”概括出来了,接着用“你最喜欢哪一幅图?”最先引出“朝暮四季图”,之后学生也有提出喜欢别的图。我重点组织“四季图”合作学习,学生进行了第一次合作。“为什么喜欢,理由是什么?”,前后桌四人一小组开始讨论,有的在书上圈点;有的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认真倾听,教师来回巡视,大约十分钟后,教师要求把合作的结果交流一下。下面是各小组的发言。
生甲:文章从早写到晚,从春夏到秋冬,条理清晰。
生乙:“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语言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
生丙:作者观察仔细。“幽香、秀、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这些词语把四季的特点准确地表述出来了。
生丁:景那么优美,人自然就乐,景与情交融在一起。
生戊:这一节用了很多“也”……
学生七嘴八舌,从语言、结构、情感、音韵诸方面把文章第二节的精妙之处挖掘了出来,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齐读了第二节后,教师趁着学生浓烈的兴趣,即着手组织第二次合作,问:“本文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究竟在哪里?”
照例前后桌四人一小组摆好合作的态势,老师来回看,不到两分钟,学生渐渐停止了讨论。当教师要求把小组合作的结果交流一下的时候,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出了“与民同乐”这一答案。
因为第二次合作的问题较简单,学生根本就不需讨论就可以回答。于是就出现了上面的问题。当然还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不闻不问,学生处于放任自流,也有的学生讨论要么不着边际;要么准备不充分,只顾发言,表现自我。因此就出现了第一次合作使课堂出现高潮,第二次却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问题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不好控制,导致课堂进度慢,怎么办?
新课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时间确实不像教师一讲到底那么好控制,导致教学进度慢,这是客观事实,也是课改出现的新问题。
问题3: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质疑;又要让学生讨论。那么,课堂上是让学生提问题,还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探究、讨论?
问题4: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既要自主学习,又要探究和合作学习,这三者关系如何?该怎么处理?
二、合作学习应该采用的策略
1、合作的实施需认真思考
小组讨论的目的是什么?哪些问题值得在小组中讨论,哪些问题值得合作?这是教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所谓“进度慢”表面上是慢了,但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看,还是有效果的。因为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好奇心,学习的主动意识、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得到了激发,这下是新课程所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另外在课堂上教师不是不能讲,而是要讲得精当,讲得恰到好处。
2、合作的论题需仔细设计
小组中讨论的问题既不应是学生稍加思考就能给出唯一答案的,也不应是脱离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漫无边际无从下手的,所以第一次合作讨论就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论题先让学生质疑问题,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备课时的预设,归纳出课堂上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第一,放弃学生提出的但偏离学习内容或与学习内容关系不大,今后还要继续学习的问题;第二,增加备课时教师预想不到,但学生提出的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第三,提出教师备课时预设的重点,但学生没有意识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讨论,从而解决教材的重难点。
3、合作成员需要明确分工
所谓合作,就必须分工;课堂上分组讨论一个共同的、并不复杂的问题,这样的合作学习实际上是没有必要的。小组讨论前应分配给小组中每个成员一定的任务,给每个成员角色分工,小组长:召集组员,小结讨论情况;书记员:记录小组内的意见;发言人:代表小组,就小组讨论情况作总结性发言;协调员:协调组内关系,协调小组内人员的不同意见。这样就使小组中每一个人都在可能的范围内成为强者,课堂中实施的讨论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4、教师需介入课堂讨论
因为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结构存在种种不足,在进行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的介入就显得十分重要。教《醉翁亭记》时学生有过这样的发言:“第一节用了很多‘也’。”由于知识的局限,这位同学只能把问题停留在表层上,这时教师如能及时给予肯定,然后对“也”字的作用稍作一些点评,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的介入必须把握时机介入得过早,剥夺了学生自己发现的机会,介入晚了,又会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无助的状态。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应通过巡视及时了解讨论的进展情况,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更应及时指点迷津;当学生之间在观点上有分歧时,教师应启发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激起学生在更大范围内的深入讨论和反思,从而使小组讨论成为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平台。另外,“合作学习”一定要看是否需要,教材安排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实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主要和重要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