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之家:是什么让您和您的团队产生了立《乡试》这个戏的想法?
车勤玲:我们剧团从成立至今,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1992年《风流女人》剧目获得了“文华新剧目奖”,1997年的《丑嫂》剧目也获得过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7年以后,由于戏曲界的一些现实情况,剧团在创作剧目和演出上比较萎缩,人才也外流了。2004年底我到十堰市艺术剧院,当时单位里没有人才,也没有设备,因为没有演出。我一边搞基础建设,还要一边搞剧目,这样才能协调发展。
当时十堰市委宣传部在力创文化强市,我们十堰市艺术剧院十多年都没有好作品,市委希望我们结合当地的实际,结合自身的特点,创作一些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剧目,并且参加2007年在武汉举办的八艺节。
我们剧院的特长就是搞农村现实题材的豫剧,我们曾经陆续做过很多这方面的剧目,还得过两个国家级的大奖,我们在这个方面有班底,有经验,而且又有观众。在湖北,特别是在鄂西北这一大片地区,豫剧的观众是很多的。因此我们决定做农村现实题材的豫剧,这样可以发挥我们的优势。
戏剧之家:在之前的采访中我们得知,《乡试》最早的前身是《哈哈乡长》,后来为了参与2007年八艺节的演出,改为了《代理乡长》,又经修改之后才形成了现在的《乡试》,您能谈谈其中的过程吗?
车勤玲:2006年5月份准备参加八艺节的时候,我们剧团有个老剧本叫《哈哈乡长》,写的是一个40多岁的农村女干部。但是这个本子报到湖北省文化厅以后,我们被告知需要大量的修改。这个本子是我们当地的编剧创作的,当时他生了大病,完全没有办法参与剧本的改写。
但是我们已经下定决心要把这个戏立起来,因此我和郭秀梅导演一起去了北京,找了北京昆曲剧院的三个编剧专家,我希望他们来修改《哈哈乡长》。
刚开始他们坚决不同意修改,他们坚持要得到原作者的同意,还要和原作者进行交流。但是当时原作者已经重病在床了。编剧老师们就建议重新写一个剧本,反而比较容易。但是这个本子是我们当地的,我还是希望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动,于是我跟几位老师做了很多工作,他们也很感动,看到我们当地的领导也非常支持,他们才同意对剧本进行修改。
戏剧之家:《代理乡长》的题材和《哈哈乡长》相比有着怎样的变化?
车勤玲:在北京讨论的时候,几个老师说,十年磨一戏,搞戏曲创作必须要有前瞻性,要能反映时代,一个剧本的完成到能够成熟的演出,需要几年甚至上十年的时间,《哈哈乡长》的剧本题材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他们建议把女主角改成一个年轻的女乡长,因为全国的基层干部都已经开始年轻化了。他们认为以基层年轻干部为题材的剧本才有可以发展的空间,才值得花年头去打造。当时北京正在开十六大,十六大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年轻干部如何在现实的重担之下做好基层的工作,他们该如何面临基层工作中的种种困难。他们是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而戏曲就该为社会服务,为党的工作服务。因此,我们就敲定了这个主题。
由于主要人物重新设定了,整个戏几乎就要重写,他们三个人在屋里关了十天,一共写了9场戏。后来又进行了商定和讨论,改名为《代理乡长》,一共是6场戏。当时由于我的坚持,修改过的剧本中还是保留了一些原作者的东西。毕竟原作者是十堰本地人,我作为剧院的领导,有的时候还是要站在十堰当地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戏剧之家:《代理乡长》在八艺节的演出后观众和专家的反响怎么样?
车勤玲:2007年初这个本子才出来,3月份我们就开始排戏,5月初省里就要来人评审,时间非常紧。这整部戏能够演出,完全是凭借着我们剧团自己的力量。导演、演员、音乐、服装设计,都是我们自己的人在操作。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就把这台戏完整的排出来,并且给省里的专家看了,当然,这样仓促排出来的戏,还是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专家领导们也给我们提了很多的修改意见。
我们按照这些指导,又将剧目进行打磨修改,等到2007年7月省里的专家第二次来看的时候,他们都很惊喜,觉得这一次的演出比上次成熟和完整了许多。看到这样的新剧目新题材,他们也很高兴。专家们都评价说这个剧目的基础很好,值得打造,有可发展的空间。观众的反响也不错。
戏剧之家:《乡试》比之前的《代理乡长》取得了更丰硕的成果,影响力也更大,相信这离不开专家的参与和领导的支持,您能谈谈这其中的经过吗?
车勤玲:是的,《乡试》能有今天的成果,能有机会冲刺国家级的精品剧目,确实要感谢专家和领导们的参与和支持。
八艺节过后,湖北省文化厅的专家们开了个讨论会,决定把这个剧目作为重点剧目,让湖北省艺术研究所参与进来,再进行打磨。艺研所的老师们看了剧目也很感兴趣,艺研所的一级编剧周慧老师也很愿意参与进来。2007年12月份就决定由周慧老师对本子作进一步的完善,周慧老师比较年轻,而且对基层了解较多,他有很多的新想法。
到了2008年初,周慧老师拿出来的剧本,又是一个崭新的面貌,这就是现在的《乡试》。这与之前的《哈哈乡长》和《代理乡长》又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新的剧本中融入了很多时尚元素,戏曲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也确实需要融入一些新的元素。
我们剧院决定用这个剧目冲击国家级精品剧目。于是我们就换了新的主创班子,包括导演、灯光设计、舞美设计、化妆造型等等,都换成了全国各地戏曲界的专家和专业人士。2008年10月我们以这台剧目参加了首届湖北省的地方戏曲艺术节,一举夺得了十个奖,可以说是取得了一些成果。
我们十堰市委宣传部也非常重视这个剧目,在戏曲节之后召开了专门会议研究剧目下一步的目标,以及如何运作等等,为的就是冲刺全国的精品剧目。在总的指导思想下,我们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和修改。
戏剧之家:《乡试》获得了专家的好评,是否也得到了观众的青睐?
车勤玲:我们经常带着《乡试》到乡镇机关演出,还从中选了一些折子戏下乡去演。只要是看过我们剧目的,大家都觉得耳目一新。很多观众在场下等着我们,就是想找我们当面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还有很多观众在网上留言,写自己的观后感,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等等。有个机关干部看过戏以后专门找到我,他告诉我:很多机关干部多年都不进剧场看戏曲了,但是今天这个戏实在是好看,形式新颖,艺术感很强,没想到豫剧还能用这样的表现手法来演出,这比在电视上看晚会好多了。
我们在武汉演出以后,有个观众第二天一大早7点多就打电话给我,要当面跟我交流。他和夫人一起过来找我,他夫人说看了我们的戏一晚没睡着,半夜起来写观后感。他们对剧情、演员、灯光、服装,等等都提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这说明他们看的非常仔细。
观众们的这种反应给了我许多鼓励,让我觉得又感动又欣喜。
戏剧之家:十堰市艺术剧院经常做现代戏,您能谈谈其中的缘由吗?
车勤玲:其实我们就是想探索一下,传统的戏曲形式如何能够反映新的社会变化,既要保证剧目的传统特色,又要吸引更多的观众群体来看戏。所以我们经常选择一些现代的题材作为戏曲的主要内容。
我们十堰市艺术剧院在创作现代农村题材剧目上也是有经验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通过戏曲,塑造了三个基层女干部的形象。1992年,也就是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里,我们剧团创作的《风流女人》描述了基层的女性如何能够带领民众发展经济,如何起到带头作用和积极作用。1997年,也就是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里,当时中央在抓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剧团创作的《丑嫂》也是描写了一个基层的女干部,她带领着村民们发展经济,发展精神文明。现在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了,《乡试》描写的是一个80后的女乡长,有知识有文化,思想活跃,非常具有代表性。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是值得一提的。
上面说的这三个女性形象如果都能够被社会所承认,那么,如何创作农村现实题材的戏曲,特别是以塑造女性形象为主的戏,就能够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十堰市艺术剧院也是中国现代戏研究会的会员之一,在这方面作探索和研究,是我们的责任。如何用新的题材发展戏曲,让戏曲走上一条新路,为戏曲争取到更多的观众,都是我们所关注的。
戏剧之家:自从2004年底您到十堰市艺术剧院以后,就一直坚持做新的剧目,还力求冲刺国家级的精品剧目,您是怎么考虑的?
车勤玲:我希望通过剧目来促发展,通过打造有影响的精品剧目,提高我们单位的影响力,同时培养人才。
现在很多剧院的人才真的是青黄不接,能上台的演员都是40多岁的,中间年龄层的完全没有,刚从戏校毕业的年轻演员没有经验,上不了台。平时演些折子戏,根本不能让演员们得到锻炼。所以就是要每年出新戏出大戏,这样他们才有机会获取舞台经验,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另外,我们当地有很多戏曲爱好者和一大批观众群,我们希望通过精品剧目提高自身的影响力,我们有了一定的力量,再将他们组织起来进行一些与戏曲有关的活动,这也是利用戏曲来丰富基层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再就是希望演员自己给自己一个交代。很多演员一辈子都热爱戏剧,一辈子都从事这个事业,其实他们自己也很希望能参与制作或演出有影响力的大戏,这对他们自己也是一个很好的交代。
戏剧之家:《乡试》这个戏已经打磨了三年,这其中有什么让您难以忘怀的事吗?
车勤玲:有很多。一下子讲不完,我只讲三件事。第一个是北京的专家们对我们剧团的支持,第二个是十堰市文体局的领导对我们的支持,第三个是演员们排练时的辛苦。
很多主创专家从北京来到十堰的时候,都不愿意坐火车,都想坐飞机,但是十堰没有机场,他们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在路上心里就凉了,对十堰是否能打造出精品剧目产生了怀疑。
可是等专家们来了以后,看到了我们的工作热情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深受感动,他们愿意参与进来,觉得自己有一份责任,不能后退。后来许多专家都主动要求来十堰,希望能够多帮助我们。我非常感谢他们。
再就是我们十堰市的文体局局长,他心里非常想做这个戏,但是他又不能轻易发话,因为做戏剧是个大投入,如果方向搞错了,所有的投入都是前功尽弃。十堰市豫剧团原来在全国戏曲界里都是比较有影响的,可是这十几年了,都没有出什么精品剧目,作为文体局局长他心里也很着急。但是我们也有很多实际困难,人才、设备、经费支持等等,都是问题。我认为,就算再困难,我们的主业也不能丢,有了局里的支持,我们才全心投入到了创作和演出中来。领导们对我的支持让我非常感动。
我们戏里饰演杏儿的演员张大平,她的表演就是跪下、喊一声“妈”,但是这却是很打动人的一部分,导演也特别重视。在排练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最好的表演方式,她反反复复的跪下、站起来、再跪下,后来我们看到她的膝盖上全都是淤青而且磨破了皮。她为了喊那一嗓子,天天都在酝酿。还有许多演员都克服了各种不同的困难,我很感动,他们让我觉得我自己不能放松。
我们付出了很多,但是只要观众承认,有好的成果,我们也觉得是值得的。
戏剧之家:往后您对十堰市艺术剧院有怎样的规划?
车勤玲:其实我们已经储备了两台戏,但是一心不能二用,我们现在全力打造《乡试》,等到《乡试》成熟了,有一定影响力了,到了一定的高度了,我们再推新戏。这两台新戏也是描绘农村女性形象的。
戏剧之家:预祝《乡试》的演出成功,希望十堰市艺术剧院有更好的发展。
车勤玲: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