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引导式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浅谈数学引导式教学

李雪群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仲恺中学李雪群

一、对“引导”的认识

引导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对象,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它摒弃了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采取了最为积极的引导方式。它积极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力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最后解决问题都由学生自身完成。学生的责任不仅是过去最简单的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设置恰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思考、合作、交流、讨论解决问题,让学生经过“再创造与再发现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将数学作为一个现成的产品来教。

二、“引导”的各个环节

1.创设“探究”情景条件

学生需要通过一定的情景假设为条件,进行慢慢摸索,才能发现问题。条件是引导的载体,选好条件是十分必要的。这个条件必须是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紧靠学习主题;源于生活;承前启后。在学习三角形时可以创设以下情景:1、出示下一组生活情境图,问:你们能说出其中哪些是三角形的形状吗?2、画一组含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到图形,问图中哪些是三角形?3、问学生们能否举列出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吗?4、问他们能否发现三角形共有的特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们在情景中,对三角形有个感性的认识,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为形象生动的,利于学生接下来进一步的学习。

2.引出探究问题

以平行四边形为学习例子,从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或梯形对比中得出平行四边形具有的特征。运用直觉探究条件变化时,即如将平行四边形的模具进行拉址,改变角的度数,检验刚才得出的平行四边形特征是否正确。通过不断改变条件,提出探究问题。

3.师生探索讨论

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且可采取分小组讨论问题,遇到疑问时大胆举手问老师,在老师点拨过后,继续讨论。最后由每组组长负责提出自己组讨论出来的结论及理由。通过讨论、归纳、对比及总结,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及发散思维。同时,也可以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4.认证结论

通过上个环节的讨论,由老师指出各小组结论的可采之处或正确之处。把合理的推理讲给学生听,这样得出的结论能够让学生真正明白问题所在,并把问题解决。无论是正确与否的结论,老师都应该给学生作出肯定的评价,鼓励他们克服及解决困难,为之后学习数学扫除了“怕”的心理障碍。

5.总结探究成果

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深化所学的知识。同时,让学生谈谈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应该注意到问题,写成学习小结。再由老师进行一个整体总结,探究本节所学的内容,结论及思维规律。特别是要重视这种思维规律的总结,因为这种思维规律适用于许多数学问题。

三、“引导”数学教育的作用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索掌握知识

当代学生不是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缺少发现问题的素质。过去,老师主动地告诉学生如何解题、如何算题,通过题海战术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做题。但是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机械地成为做题的工具。谁不知这样下去,学生遇到新的题目也不会解答。一方面他们不知道考点在哪,另一方面他们不会灵活运用知识。只有通过“引导”方法,他们才会完全掌握知识点,并且以一种主动的心态去求学,能够通过观察题目发现问题所考的点,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点,逐一破题。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掌握知识

在现代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对学习不能产生兴趣,他们往往是被迫学习。他们不喜欢思索,不能把老师所讲的内容消化成自己的。如果通过老师积极地“引导”,在教学上创设情景,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潜力与拓宽其创新思维。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上,可以向学生提出: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测量旗杆的高度?通过以实例介绍相似三角形的特征及性质,使他们带着浓厚兴趣思考问题,并且这种形象的实例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时刻记住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达到教学的目的。而讨论这种形式,摒弃了只是老师讲的传统教学,符合初中学生爱辩的心理,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导力量。

3.培养学生乐于“质疑”的精神

在学校里,学生们都希望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老师说什么他们就规矩地照做。这样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孩子的质疑精神。学生不敢质疑主要是思想方面问题,一方面他们害怕自己出错被同学讥笑,另一方面怕提出不同看法挑战老师权威,得罪了老师。所以必须由老师作出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走出误区。在学习二次函数时,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多种二次函数形式,其中把个别非二次函数混淆进去。在同学做完后,问同学这些函数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他们不断地提出质疑,如果学生说错了,老师应该予以鼓励。老师应该着重指出这个错误答案的可采之处,让学生即使答错了也不会减少信心。对于难题,学生提出质疑比较难,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启发,一步步地引导他们。通过这种不断地引导,他们越质疑就越有信心,真正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

4.优化练习,发展思维

课后练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以引导为目的。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课堂上的问题,设计作业问题。通过作业问题设计,继续引导学生回顾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并及时发现学习后还存在的问题,思维得到了拓展。

“引导”工作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必须重视“引导”方法。通过及时与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及全面地学习,为学生日后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思维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