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以高教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以高教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为例

李小静

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河源517000

摘要:当前中职生的德育状况不容乐观,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在语文教材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一种最现实、最有效的形式,也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本文旨在对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材(修订版)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及所学内容,试图探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以达到语文学科的育人目的。

关键词:中职语文德育渗透途径

近年来,我国中职生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但是中职生的德育状况却令人堪忧,出现了道德滑坡的趋势,为了改善这一状况,语文教学新课改中明确提出了关于德育渗透的要求,并且指出了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是对以往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完善语文教学的必要条件,是教书育人的最真实要求。

在我们所学的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材(修订版)中,一共有24篇课文,我们将其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分为六个方面,即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生命教育、家庭伦理教育、审美教育。本文试图探寻在日常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将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落到实处。

一、在导入语中进行德育渗透

导语的设计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部分,根据心理学的“首因效应”,我们得知,如果在导入部分比较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那么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篇课文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情况。

《我的母亲》和《卖白菜》都是讲述亲情的课文,据调查,一部分学生与父母的关系非常差,在讲述这两篇课文时可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家庭伦理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渗透,在设计导入语时,可以选用跟父母相关的一些视频、音乐和图片,例如比较受欢迎的节目《超级演说家》《我是演说家》中有很多讲述子女与父母的视频,如《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我们的父母》等,学生在观看、学习演讲技巧的同时体会到了亲情的珍贵,在情感上也为后面的德育渗透做好了铺垫。

二、在人物形象分析中进行德育渗透

中职语文教材中有着很多丰富的人物形象,他们往往最能打动人心、也最能感染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好雪片片》中的主人公是个外表污秽、境况凄凉“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的流浪老人,作者叙述了第一次向他买奖券和他为“我”扣扣子的事情,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到,尽管他的动作“艰困”,态度却非常的“慎重”,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只要内心有“明净的善意”,那善意就会从内心深处涌现出来。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了无论境况如何都不能失掉一个人的好本质,都要学会给他人以温暖,从中受到道德教育。

三、在作者与时代背景介绍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所学的课文中,有很多作品距离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学生比较陌生,在理解时有一定的障碍,因此在讲授新课时,教师非常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作者的个人经历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并结合课文实际适时地将其作为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的真实情况有所了解,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卖白菜》是莫言忆旧系列作品中的一篇,学生对作者所生活的缺衣少食的六七十年代了解甚少,莫言说过“贫困的经历整整伴随了我20年,对贫困和饥饿的恐惧影响着我后来的经历和作品,我的小说里有很多贫困的记忆”,教师通过介绍作者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学生对文中刻画的坚强、自尊、朴实、诚信的母亲形象肃然起敬,然后对比现在社会中的一些道德缺失事件,学生会在无形中受到深刻的德育教育。

四、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德育渗透

相当一部分课文的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等这些德育内容都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体现出来的,因此,教师应在总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挖掘那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背后的深层意义,使学生在了解含义的的同时,更好地受到德育教育。

《我的母亲》这篇课文,作者在文中通过语言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例如通过“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中的“挣扎”“咬”“扶”“看”这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而“去吧,小子”,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却别有深意,这里有母亲的理解、奉献和对儿子全部的爱,仔细品味,令人潸然泪下。这些句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在讲课时,我们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自己与父母相处时的点点滴滴,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亲情的珍贵,在以后应该做到孝亲敬长,这样自然而然地就达到了对学生进行家庭伦理教育的目的。

五、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充分说明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学生可以领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文中蕴含的真、善、美。事实证明,配乐朗读是一种比较好地调动学生情绪的方法。

舒婷的《致橡树》是一首画面感和抒情性结合的很强的优美的爱情诗,非常适合配乐朗读。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可以欣赏诗歌的艺术美,教师适时地利用诗歌中作者所否定和肯定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情模式,通过引导使学生树立一种独立平等、相互依存,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爱情观。因为中职生正处于对爱情比较敏感的青春期,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提高学生认识、理解爱情的能力。学生在欣赏优美诗歌的同时,无形中受到了爱情方面的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在中职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主动增强德育渗透意识,并且能够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及所学内容,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适时地渗透德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教育,以达到语文学科的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双龙.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途径浅析.文学教育.2011.05

2.陈海娴.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上海师范大学.2011

3.李文武.语文学科中德育渗透的策略探究.科技咨询.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