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兰郭新燕(郧西县人民医院中西结合科湖北郧西442600)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298-01
输血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措施。在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工作中,是以ABO及Rh血型系统检测作为依据。临床上所指的同型血通常也只是指ABO血型相同。平常只要给予交叉配血试验合格,血液质量保证的同型血,输血后病人大都不会发生溶血反应。2011年1月我科发生一例同型输血而发生溶血反应,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57岁,血型ARhD(+),于2011年1月20日因“肝硬化失代偿期”入院,慢性病容,皮肤及粘膜明显黄染,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诉肢体乏力,以双下肢为甚。查体:T36.5P86次/分R20次/分Bp110/45mmHg,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45g/L。当天遵医嘱输注同型浓缩红细胞2u,输血通畅无反应。患者曾经多次入住我科行输血治疗,均未发生任何输血反应。1月26日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49g/L,患者要求再次输血,遵医嘱输注ARhD(+)同型浓缩红细胞2u,交叉配血结果:主侧次侧无凝集和溶血,不规则抗体筛选:未检出。血液常规复温经两名注册护士核对无误后,于11:30开始输注,13:30患者轻微寒颤,测T38.5℃,遵医嘱立即停止输血并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mg,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g,立即吸氧、心电监护。紧急启动我院《输血反应应急程序》,立即密闭封存血袋,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执单》送血库保管并查找输血反应的原因。14:00T38℃患者未诉不适。16:50患者小便1次,量约300ml,呈洗肉水样,遵医嘱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急查血分析:红细胞计数2.93×1012,血红蛋白60g/L,尿分析:红细胞(少许),白细胞(少许),潜血(+3)。初步诊断“急性溶血反应”,通知输血科复查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仍为“ARhD(+)同型输注,主侧次侧无凝集和溶血。”立即上报医务科备案。18:00T39.1℃,行冰袋物理降温,18:30复测T37.2℃,患者小便1次,量约400ml,呈酱油色,医嘱再次急查血、尿分析,因患者无不适而遭到拒绝。由于基层医院条件所限,无法检测发生溶血反应的真正原因,上级医院的专家指导意见为:可能由于患者与供血者ABO血型中某种亚型不合而发生溶血反应。20:00在医务科的协调下,患者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2.护理措施
2.1绝对卧床休息,吸氧及心电监护。
2.2心理护理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发热,以及输血后出现血尿,思想上很紧张,甚至出现焦虑或恐惧,专人护理,给予精神上安慰与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各项治疗。
2.3在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神志、尿量及尿液颜色的变化,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抢救。
3.输血风险防范
3.1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输血核对必须双人核对,包括取血时核对,输血前、中、后核对和发生输血反应时的核对。输血前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方可输入。[1]
3.2输血前,首先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严格遵守输血操作规程。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及时记录。
3.3严格执行输血前的谈话告知制度,输血前由医师与患者或家属谈话并记录,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护士严格遵照医嘱输血,及时准确填写输血护理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3.4一旦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启动《输血反应应急程序》,并上报医务科备案。患者由于相关知识缺乏,即便医疗机构无过错发生溶血反应,患者还是难以理解和接受,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临床科室将成为纠纷的切入点。
3.5输血是一种高风险的操作,由于人类的血型复杂,而检测项目相对有限,所谓同型输血有可能是异型输血,可能作为免疫原输入而在受血者体内产生相应抗体,导致输血反应的发生。[2]
4.小结
溶血反应是指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3],重则危及生命。预防主要在于严格查对制度,遵守操作规程,加强责任心。加强采血、保存、运输等环节质量管理,保证血液质量。输血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正新,刘春华,李美兰.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与护患沟通[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3.
[2]胡丽华.临床输血新进展.湖北省临床输血技术培训班,2004:47.
[3]殷磊.护理学基础[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