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监控下的五步预习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1

老师监控下的五步预习法

田丰

◆田丰甘肃省平凉市华亭一中744100

教育是科学,是科学就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精确,就应该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

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点上,所有老师达成了共识,没有人会怀疑预习的必要性。但就如何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我觉得还应该进行探索。

以我为例,我是教物理的,在我工作的第一年,我也知道要学生预习,所以我会在上下节课之前在课堂上说“下去把某某节预习一下”,然后离开教室。在下节课,我会问:“同学们,你们预习了吗?”同学们一般都会齐声回答“预习了”,这时我就心安理得地进行我的教学。

类似这种预习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很普遍,但是当我们躬身自问三个问题后,就会发现这样的预习是多么的幼稚和愚蠢:第一,学生知道如何预习吗?第二,我们的预习要达到什么目标?第三,学生到底预习了吗?如果预习如同我那样进行,我觉得这三个问题都没法回答。所以,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预习,并且要有效地监控学生的预习。

以下是我在本学期所做的一些工作:

一、向学生介绍讲解五步预习法

第一步:粗略地过目教科书中即将要讲授的部分,对重点问题如中心思想、新概念等用红笔标出,对疑难问题用蓝笔标出。这是准备阶段。

第二步:针对自己理解不透或遗忘了的旧知识,查阅有关学习材料,如词典、工具书、参考书等,并用批注的方式写在书眉上,以便以后学习时不用再查找。

第三步:排除学习障碍后,回过头来再看书,如果再有不清楚的问题,可以记下来,或做出重点听课标记,等上课时听老师来讲解。

第四步:合上书本,自己独立地把看过并初步理解的内容回想一遍:这节课讲了哪几个问题?主要思路是什么?还有哪几个问题不清楚?……这样做可以加强理解和记忆,并起到检查预习效果的作用。

第五步:如果时间允许,把预习引向纵深,可以把参考书、教科书、习题集并用,从各种角度进行查阅,并尝试着做预习笔记和课本上的习题。这样能加深对课本的理解。

二、在老师的监控下完成五步预习

如果只有学法的传授而没有对学习过程的监控,我觉得五步预习法就很难发挥它的效果,教师的监控是成败的关键。

1.预习一定要有提纲。要让学生知道预习什么、通过预习达到什么预期目标。比如就物理某一节,我会让学生知道所预习的一节的重点是什么、需要阅读哪些段落、重点理解哪些内容。

2.预习要有作业。作业内容可以形式多样。比如,我有一项常规的预习作业,是完成我们所用资料《导学教程》中的知识要点的填写,还可以根据内容让同学直接背下一些简单的概念,或是通过复习以前的知识,完成一些简单的公式的推导。当然,对于一些简单的内容,我们还可以直接将课本或资料上的习题布置为作业等等。总之一句话,作业要适当、具体、可检测。如果没有具体的预习作业,就没办法知道学生是否预习;如果上课老师随便提问,学生就很可能答不上来。在我看来,这时学生不会不怪学生,如果老师非要惩戒,会走入误区,影响课堂的和谐。

3.预习一定要有检查。也就是说,我所谓的五步预习法一定是老师可以监控的五步预习法,每一步都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监控。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第一步:通过课前预备至上课的这段时间检查学生的课本、资料,监控第一步的落实情况。

第二步:可以通过课前检查一些具体的作业,或通过上课提问抽查的形式来实现。

第三步:课堂上直接提问同学们感受到的难点,看是否与自己的备课难点契合,并作出评价。

第四步:通过检查我所布置的具体预习任务来进行监控。比如,有些概念的背诵、公式的推导,可以提问,或让学生直接在黑板上进行推导。

第五步:通过检查所布置的相应的预习作业来监控,比如课后或资料上简单的习题。

三、需要注意的

有些老师可能会说了,你的预习这么复杂,一节课全用来监控预习了。实际不是这样的。

首先对于有些环节可以普查,比如书上是否勾划,预习作业是否完成,可以检测每个同学是否完成;有些可以抽查,比如概念的背诵、公式的推导,可以抽查那些平时不好好落实任务的人,然后做出相应的惩戒措施。

其次,我们要相信学生。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听话、好学的,所以检查也不是节节课都要很扎实,可以一段时间紧一段时间松,虚虚实实,让他们不得不天天做好预习。要牢记,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督促,让他们养成习惯。我的做法是:刚开始要重视预习检查环节,等学生养成习惯后可以适当放松,但关键时刻还要加强,以免下滑。我所带的三个班经过一学期的培养,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

记得有一次我没有布置预习,第二天上新课了,学生非常惊奇地给我提醒:“老师,没有预习。”可见预习工作已经深入人心。

扎实的预习让上课更有重点,我们可以在上课集中力量解决最重要的问题,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可以更好地利用课堂来练习重点知识,避免课堂过多的灌输,落实学校课堂改革的要求,实现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