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 1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杨建芳薛智崚

杨建芳薛智崚(云南省墨江县人民医院云南墨江654800)

【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6-0152-02

回顾我院1994年5月至2005年10月住院的42例AMI患者,根据其有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典型AMI的首发症状复杂多样,除受高龄影响外,还与某些危险因素及早期并发症有关,住院期间死亡率高,现将我们的观察分析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资料研究中42例AMI均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根据首发症状,凡有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症状者为典型症状组,共26例,男18例,女8例,平均65.2岁(42~84岁)。无疼痛症状或疼痛不在上述部位者为非典型症状者,共16例,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70岁(60~88岁)。

1.2方法观察两组在年龄、危险因素、平均并发症、梗死部位、住院期间死亡率的差别及不典型AMI的误诊情况。

1.3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在42例AMI中,不典型AMI症状组16例(38.1%),其中以老年人(≥60岁)发病率高(12例),占不典型组的75%,比文献报告的71.1%偏高,其原因可能为:(1)老年人交感神经痛觉纤维病变,使痛觉传导受阻,导致痛觉阈值升高;(2)老年人长期慢性心肌供血不足,使侧支循环建立广泛;(3)脑动脉硬化或脑动脉供血不足对疼痛敏感性降低。

2.2不典型AMI组其首发症状复杂多样,常呈无痛性或疼痛异位,是造成漏诊、误诊的主要原因。本组中无痛者10例,占62.5%,疼痛异位6例,占37.5%。无痛者以胸闷、喘憋、恶心、呕吐、腹胀为主,少数以头晕、脑卒中等症状为主。有疼痛者常表现在上腹部、咽、牙、肩背及颈部等,这不仅与心肌的神经支配及牵涉痛有关,还可能与交感神经纤维受损、痛阈提高敏感性差,心肌缺血缺氧,心肌酸性代谢产物致使疼痛部位发生变异有关。

2.3本组观察首诊误诊5例,误诊率31.2%。分别为:因胸闷、喘憋、肺部少许湿性啰音,既往有慢支病史误诊为慢支并肺部感染1例,上腹痛伴恶心、呕吐误诊为急性胃炎1例,咽痛误诊为上感1例,头晕、肢体活动不灵误诊为脑梗塞1例,误诊为牙痛1例。值得注意的是,本组观察发现在早期脑卒中、休克、心力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的所有患者中,其首发症状均为无痛性,仅1例表现为腹痛。

2.4早期并发症不典型症状组并发休克7例,占43.8%,典型症状组5例,占19.2%,两组比较P<0.05。观察中显示,早期并发症严重者,其首发症状多不典型,Dozzi也曾对2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尸检,发现8例有心肌梗死,而生前无心梗症状,说明早期有严重并发症时,可部分或全部掩盖其疼痛,使AMI不典型化[1]。

2.5在危险因素观察中,仅糖尿病一项有统计学意义不典型组患有糖尿病者7例,占43.8%,典型症状组为3例,占11.5%,两组比较P<0.05。

2.6住院期死亡率不典型AMI组死亡5例,占31.2%;典型症状组死亡3例,占11.5%,两组比较P<0.05。

2.7本组观察中,对两组梗死的部位进行了比较,发现有明显差异可能与观察例数少有关,有待今后进一步观察。

综上所述,不典型AMI多发于老年人,其发病受多种高危因素及既往病史的影响,首发症状复杂多样,早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治疗。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普及AMI常识,尤其是不典型AMI的一些特殊的首发症状,以提高患者“尽早就诊”意识;另一方面强化门、急诊医生对不典型AMI的诊断意识,对无诱因出现的疼痛、胸闷、喘憋,难以解释的不适、乏力,极度虚弱出汗,与饮食无关的消化道症状,突发原因不明的心功能不全、头晕、晕厥、抽搐、血压下降或休克、脑卒中等,其原因尚无满意解释者,特别是有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均应警惕AMI的可能,应及时做心电图、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并密切观察其动态变化,及时诊断、治疗。只有强化上述两方面的因素,才能真正降低其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项北生,徐敏.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中国医刊,2000,35(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