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广州510623)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母婴同室新生儿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成功率中的应用。方法:由11人成立品管圈组织,分析非纯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有:新进护理人员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缺乏、有关母乳喂养知识多,产妇记不住、护士宣教不到位。采取相应措施:定期组织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培训;丰富宣教形式、巩固强化记忆;明确宣教时机,团体合作落实宣教。结果:母婴同室新生儿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成功率由87.2%提高到了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母婴同室新生儿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实现了持续质量改进。
【关键词】品管圈;母婴同室;纯母乳喂养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8-0177-02
护理安全和持续质量改进是护理管理中永恒的主题,QCC被引入护理质量管理领域,能够把管理学理论、方法有机地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用实证来改善和解决问题,建立“不断做持续改”的护理质量管理新模式,用数据来证明管理的科学性,使经验性管理逐渐转向科学化的管理[1]。所谓“品管圈”活动,即是指在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主动组成几人(通常7~13人左右)一圈的活动团队,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采取科学的统计工具及方法,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来解决工作现场和管理活动的问题与课题,由此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2]。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最科学有效的喂养方法,能促进母婴感情,对婴儿的心理、生理和智力发育都十分重要。目前全球范围内婴儿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仅有37%左右[3]。因此寻求一种科学的方法来改善纯母乳喂养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种干预的开始就是新生儿住院期间的纯母乳喂养。为此我科室成立了以“提高母婴同室新生儿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成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现报告如下。
1.品管圈的建立
1.1组圈
2016年4月,产科一区11名护理人员自发组圈,成立品管圈小组。品管圈小组成员为: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6名,护士3名;全部为本科学历;通过自荐和推荐结合的方式,选出督导员、圈长和秘书各1名。各成员全部进行分工,实行全程全员参与,每月活动三次。
1.2圈名与圈徽的确立
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每位圈员起1个圈名,投票后确定“向阳圈”为此次品管圈小组的圈名。其寓意是我们将给予孕产妇及新生儿悉心的呵护,用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用爱心铸就孩子的未来,促进孕产妇及新生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也寓意着我圈积极向上,是一个阳光、开朗的队伍。
2.品管圈活动实施方案
2.1主题确定及评估体系
品管圈小组成员运用头脑风暴方法,列出6个活动主题,每个主题分别从重要性、必要性、本身问题、产妇问题、可实施性、参与度、达成性进行评估,按每项5、3、1进行评分,每项指标的评估结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打分,最终选定总分最高分(29分)的项目为活动主题:提高母婴同室新生儿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成功率,其7方面评分分别为5、5、3、3、5、5、3分。
2.2选题理由
2.2.1重要性对自身而言,我们是新成立的产后一体化科室,成功的纯母乳喂养是我们首先要承担的责任,成功的母乳喂养还可以减少我们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对院方而言,它可以提高医院的满意度,有益于爱婴医院的建立;对产妇而言,可以提高她们纯母乳喂养的积极性,促进产后康复和母婴情感交流;对新生儿而言,可以提高免疫力,有助于全面发展。
2.2.2现状把握通过为期3个月的调查统计,2016年1~3月产科一区共接收母婴同室人数425人,其中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人数371人,纯母乳喂养率为87.2%。对54例没有纯母乳喂养的产妇进行原因登记,根据“八二”法则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分析后认为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缺乏、哺乳姿势不正确、乳头破损是本次品管圈活动中需要改善的重点问题,改善重点为81.7%(见表1)。
2.3目标设定
明确改善重点后,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圈能力是基于品管圈每一个成员就管理目标对自己能力进行评估而得出。本次圈能力为67.2%(3.36/5*100%),目标值=87.2%+[(1-87.2%)*81.4%*67.2]=94.2%。
2.4原因分析
了解现状后,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和问卷调查法对每个需要改善的重点项目利用树枝状图进行原因分析,共列出13个末端因素:新进护理人员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缺乏、护士工作忙、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部分护士缺乏与患者沟通技巧、产妇认知和文化程度不同、语言不通、有关母乳喂养知识多、产妇记不住、产妇第一次喂奶缺乏自信心、产妇伤口或子宫收缩或奶涨疼痛、宝宝不宜固定、宝宝吃奶断断续续、喂养时乳头疼痛、护士宣教不到位。各组员通过对末端因素进行验证分析,得出3个主要原因:新进护理人员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缺乏、有关母乳喂养知识多,产妇记不住、护士宣教不到位。
2.5制定对策及实施
针对3大原因,全体成员头脑风暴分析现状、确定目标、选定对策方案,通过5W1H的方法进行PDCA循环实施对策。
2.5.1期组织“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培训,提高相关护理人员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过程包括:收集母乳喂养权威知识;对收集的知识进行循征;将循征后的相关知识,通过业务学习、协同、微信等多种形式对我区所有护理人员组织培训。培训后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检查所实施的是有效对策。
2.5.2丰富宣教形式,通过口头、书面和视频巩固强化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记忆。产妇没有掌握母乳喂养技巧时亲临现场,口头指导并协助产妇;将整理好的“母乳喂养基本知识”打印成单张,夹进每个病房的健康教育文件夹里,并告知患者翻阅复习;指导产妇观看病房电视宣教视频以巩固强化。通过对临床调查,显示对策为有效对策。
2.5.3明确宣教时机,团体合作落实宣教,改进部分护士忙,匆匆讲完后离开未评价产妇母乳喂养掌握情况及宣教次数不够的问题。由接产妇的护士首次宣教,帮助产妇摆好正确的哺乳姿势,协助婴儿正确衔乳;接班护士对此进行评价,对没有掌握的部分补充指导;主管班护士早上和下午巡房时再次进行评价,对没有掌握的继续补充指导;各班护士在巡房或做治疗时对产妇的疑问进行解答,对不正确的进行纠正。通过落实三级质控的效果检查,确定对策的有效性。
3.效果确认
3.1有形成果
品管圈实施后(2016年5月-7月)母婴同室新生儿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为94.5%(621/657),目标设定值为94.2%。品管圈实施前(2016年1月-3月)母婴同室新生儿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为87.2%(371/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3,P<0.01)。
3.2无形效果
通过绘制雷达图表明,此次活动加强了圈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正确运用了品管方法,提高了圈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加强了护患沟通,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4.标准化巩固措施
为使品管圈活动的各项措施规范化、标准化,以保证实施的效果,品管圈成员制定了科室的标准化常规:将“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培训纳为我科护士岗前培训内容,并且列为每年业务学习内容之一;要求所有护士掌握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并每季度末考核一次;每周一下午主管护士检查病房健康教育文件夹里“母乳喂养基本知识”单张是否齐备,如缺失及时补充,并指导产妇翻阅学习;巩固落实我科母乳喂养宣教形式:口头+书面教育+视频;将我科“母乳喂养宣教时机”列为标准,所有护士遵照执行;落实宣教效果评价,落实三级质控(责任护士一级质控,主管护士二级质控,护士长三级质控);上级责任护士对下级护士以及相关护理员、护工进行及时的指导,带教老师对自己的带教学生进行全面的培训教育。
5.讨论
品管圈成立后,小组充分利用品质量管理方法,发挥每位圈员的长处,由圈长带领,护士长督导,带动科室的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本活动按照品管圈实施的十大步骤,即主题选定、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分析原因、确定主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效果检查、巩固措施、检讨与改进。选定主题、分析要因、制定对策。针对新进护理人员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缺乏的问题,制定了定期组织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培训的有效对策;针对有关母乳喂养知识多,产妇记不住,制定了丰富宣教形式、巩固强化记忆的有效对策;针对护士宣教不到位,制定了明确宣教时机,团体合作落实宣教的有效对策。最终实现了此次活动的目标值,提高了科室母婴同室新生儿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无形成果是相对于有形成果而言,常相伴于有形成果。无法直接计算其经济效益,但在开发品管圈小组成员的智力、调动圈员的积极性、提高整体素质、增强团队凝聚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QCC活动能带来丰富的无形成果,为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起到促进作用[4]。本次品管圈活动在责任心、品管手法、责任荣誉、团队精神、解决问题、沟通能力上都不同程度的促进了护理队伍中各成员的成长,对以后的品管圈活动具有很大的指导、鼓励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莉,庄长娟,张倩,等.品质管理圈活动对提升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7):539-542.
[2]刘庭芳.我国医院品管圈活动综述[J].中国医院,2015,19(7):1-3.
[3]苗从艳,王君琴,闫华.品管圈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4):21-23.
[4]朱素娟,莫蓓蓉,秦玉菊.护理品管圈活动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9):3217-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