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能化基地可持续发展生态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2

陕北能化基地可持续发展生态问题及对策

朱玉高

朱玉高(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对陕北能化基地快速发展带来的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生态恶化、植被破坏与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进行了分析,改善并解决生态恶劣化问题必须从制度法律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及生态补偿制度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关键词:陕北能源生态可持续发展

引言

榆林市和延安市组成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是我国最早批准建设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主要包括陕西省的榆林、延安两市,现已探明该地区煤碳储量2300亿吨,石油储量11亿吨,天然气储量7474亿立方米,岩盐储量8857亿吨[1]。该基地成立10多年来,一大批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石油天然气化工项目建成投产,形成了多条高附加值产业链,向外输出的能源初级产品累计达到原煤3.75亿吨、原油1760万吨、天然气398亿立方米,成为“西煤东送”、“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输出地,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2]。

1陕北生态环境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半干旱气候区,长城沿线以北为风沙地貌,以南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地貌,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资源开发和煤炭、石油资源开发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发挥资源优势,保护环境,规避风险,实现资源开发、能源基地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科学命题。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资源开发中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有采空区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环境问题、水污染和水资源破坏等水环境问题、植被生态退化和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3][4],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面临现实危机。

2能源基地生态问题分析

陕北地区资源、能源开发已经使得当地的地质、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日益不堪重负,虽然近年来在退耕还林还草、整顿采煤采油秩序、推行文明矿区建设、科学治理污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随着更大规模的开发建设,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因素不断增加,生态环境承载力面临日益增长的压力,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水资源生态恶化

陕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定的重点缺水地区。随着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和能源的开采,容易造成地下隔水层破坏,从而引起区域性地表水泄漏,直接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严重破坏基地周围地下水均衡系统。资源开发造成的水位下降、地表塌陷、河水干枯等问题,给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隐患。神府、榆神矿区所在的长城沿线,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宜林宜牧,是陕北的生态屏障,但资源开发以来采区局部地下水位下降10~12米,对生态环境已经造成一定的影响。神木、府谷两个产煤大县32平方公里、约0.28万公顷农田严重减产或无法耕种,10多条河流断流,矿区许多村庄出现水危机[1]。

在能源开发过程中,大量珍贵的地下水资源被人为的排放以及污染,且地表水污染呈上升趋势,神府矿区每年废水排放总量近4000万t,大量废渣、废石及生产、生活污水排入河道,延河石油超标7倍,无定河、榆溪河全年水质评价为Ⅳ类。据检测结果表明,窟野河水体中石油类、酚、氨氮、高锰酸盐等污染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2004年石油类超标值最高达105倍,挥发酚超标2.78倍,氨氮超标1.3倍,明显受煤炭、焦化等行业污染影响,并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5]。

2.2植被破坏与土地沙漠化

陕北地区表土植被稀少,主要植被以草地为主,能源化工基地的基本建设改变了原有的林地、草地和沙地的利用方向。长期以来,陕北能源工业发展,由于重工程轻林草、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预防监督滞后和法律法规落实不力,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和不合理的种植业与采矿业布局,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普遍落后等原因,致使陕北地区土地沙化面积以每年2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土壤盐碱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十分突出,治理难度越来越大。煤炭开采导致的山体开裂、滑坡问题也日益加重,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地表植被的负面作用逐年显现。榆林地区仅煤田开发一项,就使26万亩植被被毁,30万亩土地沙化。目前,沙化土地面积为142.774万公顷,占榆林市全市面积的32.76%,较1999年增加了0.134万公顷[5]。目前,仅榆林市煤炭采空区就达499.41平方千米,每年新增70~80平方千米,已塌陷118.14平方千米,每年新增30~40平方千米[2]。

2.3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陕北能源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三废”排放量大量增加,污染日趋严重。由于企业众多,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复杂,且企业主环保意识不强等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一大难题。水环境和空气污染日益加重。大量废渣、废石及生产、生活污水排入河道。“三废”排放加大,环境污染损失加剧。榆林市环境质量报告(2001~2005年)显示,榆林工业废排放量连续5年来有增加的趋势,2001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为232.82亿m3,2005年废气排放总量为926.49亿m3,平均每年增加173.42亿m3,年均增长率为74.5%。工业废气中SO2排放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工业废粉尘、烟尘2005年比2001年有明显增加。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呈上升趋势,2005年比2001年增长49.54%。固体废物排放量也呈现上升趋势,2001年产生量为94.16万t,至2005年上升为703.75万t,增长了6.47倍。大气污染首先破坏人体健康,如府谷县城居民的肺炎、哮喘、支气管炎、胆结石等发病率比煤田开发前有明显提高,中老年心脏病发病率比开发前上升了10%,癌症发病率由万分之二上升为万分之八,造成居民医疗费用损失、误工损失和寿命减少损失等。水污染造成损失主要包括人体健康损失和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工业固体废弃物造成占地损失。[5]

3生态问题的解决思路

针对陕北能化基地存在的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基地未来发展方向必须坚持绿色化、一体化、产业化战略,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成能源资源节约、生态环境友好的国家绿色能源化工基地,该报告提出了多项建议措施,包括允许基地跨流域调水,尽快建设引黄工程;推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建立和实行节水制度;坚持适度和有序开发资源等,煤炭资源开采规模控制在4亿吨/年左右,石油产量稳定在2000万~2300万吨/年较合适。[2]

同时,政府部门应重视法规建设,强化执法力度,加强宏观调控,统筹规划,构建合理开发和利用能源;加强新能源产业的研发应用,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潘新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新西部,2009,12:122-124.

[2]中国化工报.2010.3.17,6版.

[3]董英.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资源开发引起的植被生态风险[J].地质通报,2008,8:1313-1322.

[4]何艳芬.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影响研究[J].地下水.2009,31(6):29-32.

[5]赵京.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的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7.5: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