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施工建设技术的应用黄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电力工程施工建设技术的应用黄旭

黄旭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新县供电公司465550)

摘要:电力工程在社会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家重点关注的行业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力工程施工建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相关工作人员对电力工程项目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加深度。电力工程施工建设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很多的电力施工的实际问题,促进了电力工程行业的持久发展,从而带动了社会建设的脚步逐渐加快。因此,研究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技术的应用对于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建设;技术应用

前言

电力工程施工项目主要指和电能的生产、输送和分配等电力配套设施的建设工程和电能使用相关的工程。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项目规模也也愈发庞大。电力工程施工中所涉及的施工技术较多,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关系着项目的质量和项目的整体效益,做好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参考以往的工作经验,对电力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电力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对电力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升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1电力施工管理重点

1.1管理者

施工管理者,电力工程建设中的代理人,承担着电力工程建设任务,所以对其提出了多种要求,如施工过程与控制等的能力。施工管理人员要保证不同部门搞好本职工作,进行彼此间的配合,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因此,施工管理人员引导着整体工程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人员一定要具备良好的素质,才将有助于提升施工质量。

1.2成本、工期、质量

对整体电力建设施工,要求节约施工成本,保障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周期,这些很重要。而要满足上述要求,就要找出影响上述三方面的主要因素,找到正确的控制途径。在其中纳入人员、技术、人员、安全的管理。从整体上进行调控,施工工程计划前期,便具体要求了上述三个层面,施工开展的前提条件是质量,施工的重心在工期,施工的归宿是成本,将三者衔接起来,后续施工中严格遵照技术开展工作,实现成本、工期与质量的有效结合。

1.3科技创新

当前很多施工队伍比较安于既有的施工环境,片面地照搬原有的施工方案,不能结合实际情况作出创新,阻碍了整体施工技术的进展。优秀的施工团队往往在施工中通过摸索形成切合自身的专业技术,在施工当中使用更多的科技手段,继而综合提升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质量。这让电力工程施工达到了一个较高的管理水平,为国内电力工程施工迈向国际化提供了保障。

2.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技术的应用

2.1低压配电柜施工要点

低压配电柜具有分断能力强,动热稳定性好,电气方案引灵活,组合方便,系列性、实用性强,结构新颖等特点,是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重要的供电设备。在安装低压配电柜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在准备施工阶段,搬运和安装时做好安全措施,避免设备的质量出现问题。设备运送完毕后要安置妥当,要避免被雨水或者风沙侵蚀。在安装前还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在确保设备一切符合安装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安装。二是在安装过程中,首先检查低压配电柜和各个构建是否连接可靠,另外,注意避开配电柜外壳上的漆层。

2.2变压器施工

变压器施工时应结合其结构特点,采用正确的安装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变压器的型号与种类的不同安装方法也不同。在准备施工时,首先应确定好变压器的合理放置地点,在变压器拆封的时候应确保其绝缘完好,然后把施工过程中需要的设备、材料、配件和工具等准备好。根据安装的流程进行变压器的安装,最后保证残留油排放干净后注油,如果温度较低,为了防止发生箱内的空气循环,只需要打开一个孔盖进行注油。

2.3电缆桥架和线槽的施工

在电缆桥架和线槽施工过程中,要将托线施工的支吊架在同一条直线上固定。桥架的连接采用方径螺栓,并在桥架的外侧设置螺母,支架固定部位的间距应部超过两米,水平槽架在架设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防震措施。永久固定的桥架和支架要尽量兼顾牢固和美观。

2.4电缆敷设施工

在进行电缆敷设施工工作前,施工人员要仔细核对电缆的规格和型号是否正确,其外观、截面积以及绝缘等性能是够符合相关规定。尤其是在敷设低压电缆前要对其绝缘水平进行测量,通常可以采用500V的摇表进行测量,而高压电缆在敷设前则须进行耐压和泄漏试验。电缆接线头和中间接头的制作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电缆头子的制作应一次性完成,电缆剥切时应注意不要损伤绝缘层和内部芯线,在进行包缠时还应注意采取必要的防尘防潮措施,避免电缆的污损。电力敷设施工应尽量避免在恶劣气象条件下进行。

2.5电缆穿线施工

在电缆穿线之前,施工人员要对所有关口的户门进行仔细检测,避免遗漏、破损的情况出现。在穿线过程中,在转弯处或者距离较长的管道内增加适量滑石粉进行润滑,对于弯度较大的部位可以加设滑轮,避免电缆绝缘皮的磨损。电压等级不同、回路不同以及交直流导线不应在相同的管道内贯穿,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应在相同管道内穿过。

2.6电缆接线以及照明设备的施工

往往在土建施工完成以后就会进行照明设备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单股导线和照明设备可以直接进行连接,而多股导线则需进行搪锡或者压接线鼻子之后才可和照明设备连接。插座的相序通常为左零右火,上部为接地线,照明开关应设置在火线上。另外,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灯具要做好减震、接地等保护措施。

3.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管理

3.1优化电力施工技术

在电力施工建设项目中,应当以提高施工效果为重要目的,将施工技术来作为重要的对象,并且与之前的经验为基础,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管理进行优化,从而使得质量问题的出现大大减少。所以在实际的项目中,就需要从工程实际出发,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首先,需要优化的是工作流程,对各个技术的难点加以明确,对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加以保证,对整个的管理工作进行精细化处理。即就是要对关键环节进行保留,对各个细节要点要加以重视,并对各种新技术加以运用,并且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使得信息共享的程度大大提高,并且保证在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内能够实现动态化的管理,在发现问题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以此为基础,可以建立专业的管理体系以及目标考核评估体系,优化施工技术的管理流程。比如,在投标完成之后,电力企业可以以及市场管理中心的信息对招标结果进行确定,并且对图纸进行转交。与此同时,管理部门与业务部可以对材料进行采购,并对供应商进行选择,保证材料的质量。

3.2加强人员技能培养

在电力建设工程中,施工人员是重要的基础,所以保证施工人员的素质对于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免人为因素对施工项目产生不利的影响。可以实行奖惩制度,从而促进施工人员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专业知识,对施工作业的有效性实施加以保证。与此同时,还应当将技术管理人员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以及责任意识进行提高,对合同条款中所规定的各项内容熟悉,降低索赔情况的出现。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应当对问题原因及时的分析,并采取正确的方式加以处理,从而将损失最大程度上降低。

3.3对施工中的管理制度与体系进行完善

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对管理制度和体系进行完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电力企业分析和解决施工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的能力,使企业的管理的水平和施工流程更加规范化。管理制度与保障体系在电力工程项目施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各个施工环节以及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电力企业的发展方向应该与市场的需求相一致,电力工程施工建设技术的应用更应该以电力企业的发展为中心,通过各种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的应用提高电力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技术的应用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将这部分的工作彻底落实才能帮助企业实现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体系保障,从而推动企业走上更加辉煌的发展道路。

3.4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技术交底工作即由于施工开始之前,告知施工工作者关于工程项目的特点、施工相关要求以及所需要注意的细小环节,使施工工作者在施工之前,就能对工程有一个全面的认知,防止出现由于某个环节的疏忽而对整个电力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同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也能促使管理者更好地对施工进行安排,一方面可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另一方面也能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性,最大化降低安全风险的发生,可见技术交底工作对电力工程施工来说意义重大。

3.5改良更新施工技术

供电企业必须意识到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优化改良的重要性,企业高层领导以及工程负责人要转变思想,融入现代化高端科技的大潮,逐步适应形势发展,要及时淘汰落后的施工工艺、施工工具设备等,引进新型设备、工艺等来优化工程施工,用先进的工艺来改良施工、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结语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对电力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电力工程中,各环节负责人要把握好施工要点,管理人员要掌握施工管理的要点,落实管理措施,使得工程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朱海林.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技术的应用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6(05):61-62.

[2]崔晓琴.浅谈住宅小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15):85-86.

[3]孙然.电力建设工程中的土建施工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09):103+105.

[4]周应林.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5):110-111.

[5]王道祥.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探究[J].低碳世界,2016,(1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