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会宝
摘要:历史课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课程。尤其是在学习基础课程的初中,在新课改后,对于怎样让学生把历史知识融会贯通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本文就对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以期能给各位同仁带来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教师;学生
历史课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课程。成功地上好一堂历史课并不容易,也不是简单地读一读、背一背就能学好的。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考虑这些问题是必须的,也是很实现的。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是我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这些都涉及到有关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他们不仅仅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技术性、技巧性问题,还体现了深层次的教学理念问题。
新课程需要教师转换角色,充分关注学生,把学生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等。在当前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在思考自己的工作时,首先要具有以下的理念:1.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力图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2.教育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情意、态度、价值观等;3.教育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在教学中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教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5.教育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以及业。
初中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为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辨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历史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的基本理念,应该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历史教学活动所追寻的是学生对历史的建构和认识,因此教学的整体目标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基础,并把历史思维能力视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从而把历史教学的基本模式由传授知识的类型转变为发展思维的类型。
第二,历史教学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而这种活动不应该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机械记诵的模式,而应该是学生对历史原本进行分析与理解的模式,侧重于学生正确地建构其心目中的历史,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种对历史的解释,并提出他们自己的历史解释。
第三,历史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主要是围绕使学生对历史的感受、了解和认识,侧重于训练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具体方法,尤其是透过师生对各种历史资料的运用,培养学生在掌握证据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第四,历史教学活动的组织,不应只是注重形式上的新颖,而应是注重于学生学习历史时思维活动的具体操作,尤其是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注重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第五,历史教学活动的展开,要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经过历史的学习和探究,学会用历史的视野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学会思考人类的发展和人生的价值。
那么,这就需要我们的历史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首先是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历史教师的素质有:(1)扎实的基本功。(2)宽阔的历史视野。(3)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不断充实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得体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流露,教学课件的设计等来展示自身的素质,以达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那如何设计教学呢?
①教学中自然的情感流露
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事件有血有肉,如果仍旧使用老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一只粉笔一本书,念完了事,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各种情感的流露,当然课堂上教师的语调、节奏、表情都应随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在教学《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一节的结尾部分,我提议:我们可以从郑和、戚继光的身上学到什么?(小组讨论、归纳、发言,然后评出三个较好的小组答案,由组长把答案抄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分享。)然后,笔者声情并茂地说: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心?”——爱国心!学习他们什么“情?”——爱国情!学习他们什么“行动?”——爱国行动!这样一呼一应,加之我激情高亢语调,仿佛把学生带到郑和的航船上,和探索者一起在“西洋”上航行,共享“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独特风土民情”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全部感情和思维就完全集中于教师教学之中了。
②精心设计课件,再现历史
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有限,有时具体的形象比生动的语言更能帮助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课堂上能恰如其分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讲解时,边介绍内容边将图表一步一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在新奇之中,不仅掌握了历史的基本知识,还通过这一直观教学,使教学内容有血有肉,趣味横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笔者教学《新中国的成立》时,课前准备了:七届二中全会、国旗、国徽、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的相关资料。还自制聊天场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再如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把《清明上河图》投影出来,比看课文的图片效果要好得多。得体的语言,恰如其分的感情抒发,辅之以形象的图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其次是在教学方式上要有新颖创设,在教学中讲述式、谈话式、启发式、提问式等各种教学方式,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也能主动自主的发展。
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活动体验式。例如,在讲《佛教的产生》时,由邻近的寺庙导入。在介绍佛教出现背景教义、影响后,设计活动:佛教教人向善,请举出俗语成语证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等。
情景交融式。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讲这一类内容时,我打破以前的常规思路。例如教学《百家争鸣》,由成语接龙导入,用分组讨论归纳各家学派的观点,接着进行历史体验:请用百家争鸣时期某一家学派的观点,就现实生活中乱拉大小便乱扔垃圾这一令人头疼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小组讨论、发言,并引导学生归纳:儒家:“不要在这里拉了,怎么还在这里拉呢?”道家:“拉吧,这里的环境污染,我住山上。”法家“此地禁止乱拉大小便,违者罚款!”我的喜怒之情跃于言表,语言抑扬顿挫,真可谓声情并茂,真正做到以史育人,以情感人。
自主探究式。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唤起学生的需要。所以,我在上课时,努力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牵联起来,以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注意。例如:在教学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之后,引导学生感悟我国政府推行的一系列利国利民的仁政。列举出党的惠民真政策,学生想到了两免一补,低保,新农合等,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势在必行,作为历史教师,需不断地摸索实践,使自己的教育能力、教学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都区深圳中学
邮政编码:746000